随着石城的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急剧增长,天狼部族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久以来,他们赖以维系社会运转的历史、律法、祭祀仪式乃至生活技艺,都全靠长老们的记忆和口口相传。这种古老的方式在小规模的部落时代尚能勉强维持。
但如今,一个细微的记忆偏差,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几位关键长者,都可能导致整个部族的知识体系出现无法弥补的断层。知识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常常模糊、遗漏,甚至被曲解,这成了悬在部族未来之上的一片阴云。
烬深知这一点,他明白一个成熟的文明不能建立在如此脆弱的沙土之上。然而,直接引入完全陌生的汉字文字系统,对于习惯了具体、直观思维的族人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必然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因此,他选择了一条更温和、更贴合部落现有认知的道路——将他们早已熟悉的“结绳记事”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性的升级。他摒弃了过去那种仅能记录简单数字和事件的粗陋方法,设计出一套十分精巧的“立体编码系统”。这套系统如同一种全新的语言,同汉语一起在部落中推广开来。
烬规定用坚韧的麻绳代表律法与契约。他选择麻绳,因其质地最为粗糙坚韧,象征着律法的严苛与“不可违背”的约束力。每一条律法,都必须用最紧密、最复杂的死结来编织,当族人用手抚过这些绳结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如同山岩般冷硬、不可动摇的权威。
与此相对,他用柔软的兽皮绳记录人物与血脉。兽皮取自动物,带着生命的余温,它温润而富有弹性,象征着血脉的“传承与延续”。不同的家族,甚至被规定使用不同野兽的皮绳——狼皮代表酋长直系,鹿皮代表主要的旁支——以便于在“传承之塔”中,一眼就能追溯到祖先的源流。
而光滑的藤蔓,则被用来象征河流山川的地理变迁。藤蔓本身就是大地的脉络,它们蜿蜒的形态天然地模拟着河流的走向与山脉的起伏,是绘制地图、记录狩猎区域和矿产分布的“活文字”。
至于那些由他创造的、能发出不同色彩光芒的“光纤”,则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神圣含义。这些“光纤”并非凡物,而是烬以“阳瞳”之力,将山中水晶提纯熔炼后抽拉而成的、近乎透明的细丝。这些细丝内部被蚀刻了细微到难以察觉的纳米结构,当月谣吟唱古老的祭祀之语,或由月见灌注她纯粹的精神力时,它们便会与神力共鸣,激发出或蓝(代表星空)或金(代表神启)的柔和光芒。一个复杂的闪烁序列,便是一句完整的神谕,这使得神圣的知识,第一次脱离了虚无缥缈的声音,化作了看得见的“神迹”。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与长老们共同定义了上百种不同的绳结打法。一个简单的活结可能代表“诞生”,一个复杂的死结则意味着“终结”。不同的绳结组合在一起,便能叙述一段曲折的历史,或阐明一条严谨的律法。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整个天狼部的上层都投入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
烬、月谣以及所有德高望重的长老们,夜以继日地将部落数百年积累的口述知识,全部“翻译”并编织到这些绳索之上。
最终,当最后一根绳结落下,无数条五彩斑斓、结构繁复的绳结挂毯诞生了。它们被郑重地悬挂在新落成的圆形石塔的四壁上,石塔成为了天狼部名副其实的第一座“图书馆”。历史与智慧,第一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声音,而是以一种可以被触摸、被观察、被反复查阅的实体形式,庄严地固定下来。
当月谣伸出颤抖的手,指尖抚过那代表着祖先迁徙传说的复杂绳结时,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绳索粗糙的质地与光纤传来的微光。
那一刻,她知道,天狼部已不再是一个原始的部落,他们拥有了沉甸甸的过去,也拥有了可以传承给未来的“文明”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