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了数十支避祸族群后,蓬莱仙岛边缘的那片区域,顿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鹿族于灵草原上奔驰,猴族在果林中嬉戏,狗族守护着聚居地,牛头马面族则负责一些需要气力与速度的劳作。各族虽然习性不同,但在林玄定下的简单规则下,倒也相安无事,甚至开始有了初步的交流与物物交换。
林玄并未直接干预他们的生活,而是隐去身形,如同一个超然的观察者,日复一日地注视着这些族群的日常。
他观察鹿族如何用优雅的角势和轻柔的鸣叫传递信息,表达友善或警示;观察猴族如何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复杂的手势和不同的叫声来协调行动、分享发现;观察狗族如何通过气味标记领地、通过吠叫的音调长短来表达情绪;观察牛头马面族如何用浑厚的吼声和蹄踏的节奏来凝聚族人、传递力量感。
他看到了不同族群间,为了交换一颗灵果或一块矿石,需要连比带划、嘶吼半天才能勉强沟通的窘境;也看到了因为误解对方一个动作或声音的含义,而险些引发冲突的场面。
“交流……传承……秩序……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一种能够跨越种族隔阂、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林玄心中明悟愈发清晰,“我欲创之文,非独为妖,乃为洪荒万灵,是一种能够承载智慧、传承知识的文明之基。”
他不再仅仅局限于观察妖族,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灵智生灵”。他试图从不同族群的交流方式中,提炼出最本质、最共通的元素——比如表达数量、方位、危险、需求等基本概念的方式。
同时,他结合自身对大道符文、天地法则的理解,尤其是阴阳爻象、五行生克、八卦方位等至理,开始在自己的洞府中,以神识为笔,虚空为纸,推演勾勒。
起初,他尝试创造的是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但很快发现,不同种族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差异很大,象形文字局限性太强。于是,他转向更抽象的、代表某种“概念”或“规则”的符号。
他观想日之阳刚、月之阴柔,创出代表阴阳的基符文;
他体悟山之稳固、水之流动、木之生长、火之炽烈、金之锋锐,创出代表五行的基符文;
他归纳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概念,创出相应的指向符文;
他抽象出一、二、三、多等数量概念,创出数字符文;
这个过程极其繁琐浩大,需要极强的推演能力和对大道本质的深刻理解。林玄沉浸其中,浑然忘我。他将初步创出的数百个基础符文,称为“万灵符初”。
这些符文本身并不蕴含强大力量,但它们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每一个符文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万物共通的“概念”。林玄尝试着用这些基础符文进行简单的组合,来表达一些复杂的句子,比如“日升于东”、“群鹿饮水”、“警惕危险”等。
虽然这“万灵符初”还远未完善,距离成为一套能够流畅记录功法、传承文明的成熟文字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根基已然奠定!林玄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不断观察、归纳、推演,并最终将其推广应用于万灵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与演化,终有一日,这套文字将成为照耀洪荒的文明之火。
而创造这套文字所带来的功德与对大道规则的梳理,或许将是他冲击更高境界,乃至未来应对洪荒大变局的重要助力。在巫妖暂歇的这段平静岁月里,林玄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默默地为洪荒的未来,铺垫着一块至关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