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江南烟雨,暗藏杀机
祭天惊变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朝堂上下仍处于一种紧绷的肃杀气氛中。对禁军及礼部相关人员的清洗与审查在夜玄宸的铁腕下迅速展开,又揪出了几名被“惑心引”暗中控制的底层官吏,但线索到了那名乐师便戛然而止。那乐师受尽酷刑,也只知是受一个神秘人重金收买,具体身份一概不知,最终熬刑不过,毙命于天牢。
宇文皓及其党羽,如同鬼魅般再次隐入黑暗。
然而,朝政不能因噎废食。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各地政务仍需稳步推进。其中,江南赋税重地,自去年底便隐约传来几起官商勾结、税银亏空的密报,虽未酿成大案,却也让夜玄宸心生警惕。加之祭天大典上逆党竟能渗透禁军,更让他觉得有必要亲自审视这帝国的根基。
“朕欲南巡江南,一则巡查吏治,震慑宵小;二则体察民情,安抚地方;三则……”夜玄宸在未央宫中,对苏云昭沉声道,“引蛇出洞。”
苏云昭正在翻阅江南各州府呈上的奏报,闻言抬眸:“陛下是怀疑,江南的些许动荡,或许也与那前朝余孽有关?”
“未尝没有可能。”夜玄宸走到她身边,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江南各州,“江南富庶,鱼米之乡,盐茶之利,乃国库根本。若宇文皓欲乱我朝纲,此地必是其一目标。祭天大典他未能得逞,难保不会在朕南巡途中再行险招。”
他顿了顿,看向苏云昭:“只是此行恐有风险,璟儿年幼,宫中亦需人坐镇。云昭,你……”
“臣妾随陛下一同前往。”苏云昭放下奏报,语气平静却坚定,“江南局势不明,暗流涌动,臣妾虽不才,或可于细微处察其端倪。且陛下身系天下,独自行走于险地,臣妾于心难安。至于宫中,有母后坐镇,璟儿有乳母太医精心照料,当可无虞。”
她知道此行凶险,但正因如此,她才更要与他同行。风雨同舟,不仅是誓言,更是她心中所愿。
夜玄宸看着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眸,心中感动,知她心意已决,便不再劝阻,只郑重道:“好!那便你我同行!朕倒要看看,这江南的烟雨朦胧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魑魅魍魉!”
帝后一同南巡的消息很快传出。明面上,是为彰显新朝气象,体恤民情,巡查吏治。但暗地里,随行的除了仪仗与部分官员,更有大批精锐影卫化整为零,早已先期潜入江南各地,暗中布控。
半月后,龙船舰队沿京杭大运河浩荡南下。时值暮春,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一派祥和富庶景象。沿途官员迎送,百姓夹道,山呼万岁之声不绝。
夜玄宸与苏云昭并未一味沉浸在表面的繁华中。他们召见地方官员,询问政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核查账目,审视刑狱。苏云昭心思缜密,于人情往来、市井传闻中,往往能发现官员奏报中不曾提及的细微之处。
行程过半,抵达江南重镇,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杭城。
杭城知府殷勤接待,安排帝后入住最为雅致秀美的西湖行宫。是夜,知府于行宫内设宴,为帝后接风洗尘。席间觥筹交错,丝竹悦耳,舞姿曼妙,一派升平。
然而,苏云昭却微微蹙起了眉头。她注意到,席间所用的瓷器,釉色温润,纹样却透着一丝古怪,并非本朝常见样式,倒与那前朝典籍中某些图腾有几分神似。而那助兴的舞蹈,虽看似江南柔美之姿,但舞姬手腕翻转、腰肢扭动间的某些韵律,隐隐与她记忆中那“惑心引”发作时的癫狂节奏有某种暗合。
她不动声色,只在桌下轻轻碰了碰夜玄宸的手。
夜玄宸目光微闪,已然会意。他面上依旧与知府谈笑风生,暗中却已对侍立身后的影卫首领递了个眼色。
宴席散去,回到寝殿。
“陛下,那瓷器和舞蹈,恐非偶然。”苏云昭卸下钗环,神色凝重,“杭城知府,或其身边之人,恐怕不干净。”
夜玄宸冷笑一声:“朕也察觉了。这杭城,水比朕想的要深。”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月色下波光粼粼的西湖,“影卫来报,近日杭城几家最大的丝绸商行和盐商,资金往来异常频繁,且都与一个名为‘云水商会’的神秘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云水商会’的崛起,正是在近几年,背景成谜。”
“云水……”苏云昭沉吟,“云聚则雨,水汇成渊。这名字,倒像是蛰伏蓄势之意。”
“明日,朕便亲自去会会这杭城知府,看看他这‘丝绸之府’的锦绣之下,到底藏着多少污秽!”夜玄宸眼中寒光一闪。
然而,还未等夜玄宸召见,次日清晨,一个惊人的消息便传遍了杭城——昨夜还在宴席上谈笑风生的杭城知府,竟被发现溺毙于自家后院的荷花池中!仵作初步查验,竟说是酒后失足!
堂堂四品知府,在帝后驾临期间,如此离奇死亡?
这绝非意外!
江南烟雨,温婉多情,此刻却仿佛化作了无形的杀机,弥漫在西湖的薄雾之中。帝后的南巡之路,注定不会平静。宇文皓的阴影,似乎已先一步,笼罩了这座繁华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