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夜间运输线运转得风生水起,原材料供应再也不是问题。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架架高射机枪正在加紧生产。
这天晌午,李云龙骑着快马,带着警卫员风风火火地冲进兵工厂。人还没下马,大嗓门就先传遍了整个厂区:
“林烽!林烽!快出来!老子给你送战功来了!”
林烽正在车间里调试新组装的高射机枪,听见动静笑着摇头:“准是李师长又来了。”
果然,李云龙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指着车间里崭新的高射机枪直搓手:“好家伙!这都造出这么多啦?借老子两门使使!”
林烽故意板着脸:“老李,您这是借啊还是抢啊?”
“这话说的!”李云龙眼睛一瞪,“老子是那种人吗?真是借!新一团最近要执行反扫荡任务,正好帮你们测试测试这新家伙的实战性能!”
旁边的牛大力小声嘀咕:“上次借走的二十箱手榴弹,到现在还没还呢...”
“你小子嘀咕啥呢?”李云龙耳朵尖,转头笑道,“那二十箱手榴弹不是用在打鬼子身上了吗?那可是给你们兵工厂扬名呢!”
林烽与老张交换了个眼神,笑道:“借可以,但得有条件。”
“啥条件?你说!”李云龙拍着胸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第一,得派两个技术员随队指导。第二,使用情况要详细记录。第三...”林烽故意顿了顿,“得还!”
“成!都成!”李云龙眉开眼笑,“老子给你立军令状!要是少了一个零件,把我李云龙赔给你!”
说定之后,林烽亲自挑选了两门性能最优越的高射机枪,又派了技术最好的小豆子和牛大力随行。
临行前,林烽再三嘱咐:“记住,重点是收集实战数据。要是情况不对,保命要紧,装备丢了还能再造!”
牛大力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厂长放心!人在枪在!”
小豆子更是信心满满:“正好试试咱们新改进的瞄准具!”
新一团的战士们看见这两门威风凛凛的高射机枪,都兴奋地围了上来。
“团长,这大家伙真能打飞机?”
“那可不!听说在兵工厂试射时,把鬼子侦察机都打冒烟了!”
李云龙得意地叉着腰:“都给老子听好了!这两门宝贝疙瘩可是老子厚着脸皮借来的!谁要是给弄坏了,老子让他赔一辈子!”
高射机枪被安置在新一团防区的两个制高点上。小豆子和牛大力忙着给战士们培训:
“注意啊!这玩意儿后坐力大,射击时一定要站稳!”
“打飞机要算提前量,往飞机前面打!”
就在高射机枪就位的第三天,日军果然开始了大规模扫荡。这天上午,天空中突然传来密集的引擎声——三架日军轰炸机在六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直扑新一团阵地!
“准备战斗!”李云龙一声令下。
阵地上,战士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小豆子和牛大力分别操纵两门高射机枪,紧张地调整着射击角度。
“等等!等它们进入最佳射程!”小豆子额头冒汗,双手稳稳握住握把。
日军飞机显然没把地面火力放在眼里,大摇大摆地降低高度,准备投弹。
就是现在!
“开火!”
两门高射机枪同时喷出火舌,震耳欲聋的枪声响彻山谷。13.2毫米子弹在空中织成一道密集的火网。
第一轮射击并没有命中,子弹在飞机周围划出白色的轨迹。日军飞行员显然吓了一跳,急忙拉升高度。
“调整角度!打提前量!”牛大力一边射击一边大吼。
小豆子屏住呼吸,紧紧盯住一架正在俯冲的轰炸机。他根据飞机速度和高度快速计算,猛地调整枪口。
“咚咚咚...”一连串子弹呼啸而出。
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架轰炸机的右翼突然爆出一团火花,接着浓烟滚滚,飞机歪歪斜斜地向远处坠落!
“打中了!打中了!”阵地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另外两架轰炸机见势不妙,慌忙投下炸弹就跑。护航的战斗机还想俯冲扫射报复,却被密集的防空火力逼得不敢靠近。
战斗结束后,李云龙兴奋地跑到高射机枪阵地,一把搂住小豆子:“好小子!真给你们兵工厂长脸!”
小豆子却皱着眉头:“李师长,刚才那架飞机,我大概用了77发子弹才打中。这个消耗量太大了...”
“77发咋了?”李云龙不以为然,“就是用770发打下一架鬼子飞机也值!”
牛大力那边也汇报:“我这门枪有个小问题,连续射击后枪管过热,得改进散热。”
当晚,新一团炊事班特意加菜,庆祝首次击落日军飞机。李云龙端着酒碗挨桌敬酒:
“今天这一仗,打出了咱们八路军的威风!以后鬼子的飞机再敢来,就叫它有来无回!”
随后的几天里,日军又组织了两次空袭。在新一团战士越来越熟练的操作下,高射机枪再立新功,又击伤敌机一架,迫使日军飞机再不敢低空飞行。
半个月后,李云龙亲自把高射机枪送回兵工厂。一同带回来的,还有厚厚一本使用记录和一张请功表。
“林烽啊!”李云龙一见面就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这两门高射机枪可帮了大忙!你是不知道,现在小鬼子飞机看见我们新一团的防区都绕道走!”
林烽仔细翻看使用记录,不时点头:“这些实战数据太宝贵了!正好可以帮我们改进下一代产品。”
小豆子和牛大力更是成了全厂的英雄。工人们围着他们,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真打下来啦?”
“鬼子飞机好打不?”
“咱们的枪表现咋样?”
牛大力唾沫横飞地比划着:“你们是没看见!那家伙,一梭子子弹打出去,鬼子的飞机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李云龙找到林烽,正色道:“林厂长,我以新一团全体指战员的名义,正式请求兵工厂加快高射机枪的生产!要是每个团都能装备两门,看鬼子的飞机还敢嚣张!”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师部。没过几天,师部专门派人来兵工厂调研,决定将高射机枪列为重点装备,要求优先生产。
兵工厂顿时忙碌起来。原有的生产线全面提速,新的生产线也在加紧建设。
老张看着热火朝天的车间,既高兴又发愁:“这下原材料需求又要增加了!”
王老铁却信心满满:“怕啥?咱们现在有夜间运输线,再来一倍也能供上!”
果然,在老乡们的支持下,原材料供应始终跟得上生产节奏。一批批高射机枪从瓦窑堡兵工厂运出,装备到各主力部队。
一个月后,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传来捷报:在一次反扫荡作战中,三个团的高射机枪组成防空网,一天内击落敌机三架,击伤五架!
消息传来,整个兵工厂沸腾了。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劳动竞赛,生产效率又提高了三成。
庆功会上,林烽举杯敬所有的工人和老乡:“这功劳是大家的!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这些杀敌利器!”
李云龙这次是带着师部的嘉奖令来的。他拍着林烽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老弟,现在师里其他团长见了我都眼红!都说我们新一团近水楼台先得月!”
林烽笑道:“师长放心,下个月开始,各团都能分到高射机枪了!”
就在大家举杯相庆时,通讯员送来紧急情报:日军正在研制新型轰炸机,飞行高度可能超过现有高射机枪的射程!
新的挑战,已经悄然来临...
林烽放下酒杯,目光坚定:“同志们,看来咱们还得继续努力啊!”
车间的灯火,又一次亮到了深夜。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山谷中,抗日的烽火,正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