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新夏堡东侧,一片特意留出的空地上,几座崭新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木屋拔地而起。与周围忙碌的工坊、喧嚣的港口、整齐的田畴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合着新鲜木材、墨汁和纸张味道的宁静气息。木屋前,一根用整根硬木削成的旗杆上,一面用靛蓝粗布缝制、绣着金色“学”字的旗帜,在晨风中轻轻飘扬。

这里,是新夏的第一所学堂——“启明堂”。

旗杆下,一口由工坊精心打造、擦拭得锃亮的黄铜小钟,静静地悬挂着。一个约莫十来岁、穿着干净但打补丁衣裳、神情紧张又带着一丝骄傲的半大孩子(他是新夏卫一个什长的儿子,叫栓柱),手里紧紧攥着一根系着红布条的小木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日晷(简易木制)投下的影子。

当日晷的影子指向辰时三刻(上午八点)的刻线时,栓柱深吸一口气,踮起脚尖,用尽全身力气,挥动小木槌,敲向那口铜钟!

“铛——!”

清脆、悠扬、带着金属颤音的钟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新夏堡上空远远传开!这声音,不再代表警报,不再代表集合,而是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知识的启蒙!

钟声就是号令!

“快!快!钟响了!先生要打手板了!”

“狗剩!别玩了!上学去!”

“娘!我的沙盘!我的沙盘忘带了!”

原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在附近帮家里干点零活的孩童们,如同受惊的小鹿,纷纷从各个角落钻出来。大的拉着小的,小的追着大的,背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书包”——有用粗布缝的口袋,有用藤条编的小筐,甚至有人直接夹着一块光滑的木板(沙盘载体)——朝着那几间木屋飞奔而去。他们的小脸上,带着新奇、兴奋,也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木屋最大的那间,便是蒙学班(启蒙班)的所在。门口,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穿着洗得发白却异常整洁的青色旧儒衫的老者——陈三泰,那位在移民船上登记的落魄老秀才。此刻,他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愁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重而温和的神采,浑浊的老眼在晨光中显得异常明亮。

“肃静!入室!”陈三泰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读书人特有的清朗和威严。

孩子们立刻收敛了嬉笑打闹,按照事先演练过的队列,排成两排,鱼贯而入。屋内陈设极其简陋:没有桌椅,只有一排排用圆木桩钉在地上做腿、上面铺着厚木板的“长案”(课桌)。案后放着一个个用草编的蒲团。最前方,是一块用锅底灰涂黑、表面打磨得异常光滑的大木板(黑板)。黑板旁,挂着一幅洪天佑亲笔书写的、笔力遒劲的条幅:“启智明德,薪火相传”。

孩子们在蒲团上坐定,挺直了小身板,好奇又敬畏地看着前方。屋内弥漫着松木香、墨香和几十个孩子身上干净的汗味。

陈三泰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根用白垩土(新发现的一种矿物)制成的“粉笔”(洪天佑命名),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三个大字:天、地、人

“今日,我们开蒙第一课!”陈三泰转过身,目光温和地扫过一张张稚嫩而专注的脸庞,“认识这三个字。‘天’,在我们头顶,浩渺无垠,日月星辰运行其中,有风霜雨雪,滋养万物。‘地’,在我们脚下,厚德载物,承载山川河流、田亩家园,生养我等。‘人’,顶天立地,居于天地之间,当效法天地之德,勤勉耕作,和睦相处,守护家园!”

他没有照本宣科地讲《千字文》,而是用最朴素、最贴近新夏生活的语言,将文字与孩子们能理解的世界联系起来。他指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脚下坚实的土地,再指指孩子们自己。

“我们新夏人,为何能在这片荒原立足?”陈三泰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因为我们勤劳,开垦了这‘地’!因为我们勇敢,顶住了这‘天’(风雨灾害、外敌威胁)!因为我们团结,凝聚成了这‘人’的力量!记住这三个字,就是记住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记住我们是谁!记住我们的根,在遥远的华夏故土,但我们的希望,就在脚下这片用血汗浇灌的新夏之‘地’!”

这番开篇,没有之乎者也,却字字敲打在孩子们懵懂的心坎上。他们似懂非懂,但看着先生眼中闪烁的光芒,听着那饱含深情的话语,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

“跟我读:天——”

“天——!”稚嫩的童音参差不齐地响起。

“地——”“地——!”

“人——”“人——!”

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从这简陋的学堂里飘出,汇入新夏堡清晨的喧嚣中,成为一道独特而充满希望的音符。

陈三泰耐心地教孩子们在沙盘(用细沙铺在木板上)上,用削尖的小木棍,一笔一画地模仿着“天”、“地”、“人”三个字。他穿梭在“课桌”间,弯着腰,手把手地纠正握笔姿势,讲解笔画的起承转合。

“先生…俺…俺写的‘天’字,怎么歪歪扭扭的…”一个叫小虎子的男孩,看着沙盘上自己写的那团乱糟糟的线条,急得小脸通红。“无妨,无妨。”陈三泰和蔼地拍拍他的头,“字如人,要立得正,站得稳。看,这一横,要平,如同我们新夏的田埂,横平竖直,方有规矩。这一撇一捺,要舒展,如同我们新夏人,心胸开阔,顶天立地!”他一边说,一边在沙盘上示范,笔力沉稳。小虎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专注地模仿起来。

隔壁稍小的一间木屋,则是“算术与实用”班。这里的学生年龄稍大些,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不等,甚至还有几个眼神里充满求知欲的年轻妇人。教课的,是福伯手下一位极其精明的老账房先生,姓周,算盘打得噼啪响,人称“铁算盘”周先生。

周先生没有黑板,只有一张大木桌。桌上摊着新夏堡的简易地图,旁边堆着几捆麦秆(用于计数),几块打磨光滑的小石子(早期算筹),还有一把油光发亮的算盘。墙上挂着洪天佑写的另一幅字:“数术精微,经世致用”。

“今日,我们不学‘天地玄黄’,学点实在的!”周先生声音洪亮,带着市井的烟火气,“学数数!学记账!学丈量土地!学算收成!学了这些,你们回家能帮爹娘算清楚自家‘150亩田’打了多少粮,交了多少租(象征性的公粮),还剩多少口粮!能帮家里记好账,知道一年的羊毛卖了多少钱,够不够给弟弟妹妹扯块新布!能自己拿绳子(简易丈量绳)去量量自家草场,看看‘500亩’是不是实打实!”

这话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知识!

“好!”一个半大小子兴奋地喊道。

“周先生,快教俺打算盘!”一个年轻妇人眼睛发亮。

周先生拿起几根麦秆:“一根麦秆,代表‘一’。十根捆一捆,就是‘十’。十捆堆一堆,就是‘百’!这就是数!”他拿起一块小石子,“一个石子,也可以代表‘一’。十个石子一堆,就是‘十’!简单不?”

他又拿起算盘,手指如飞:“噼里啪啦…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算珠清脆的碰撞声如同美妙的音乐。他一边演示,一边结合新夏堡的实际例子:“比如,你家今年收了五石麦子,公粮交一斗(十分之一石),自己吃三石,还剩多少能卖?来,用麦秆摆摆看!用算盘打打看!”

学生们立刻被这实用又有趣的教学吸引住了。他们笨拙地摆弄着麦秆和小石子,拨打着算盘,认真地计算着关乎自家生计的数字。错误的懊恼声、算对后的欢呼声、互相讨论的争执声,充满了这间小小的教室。知识,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守护的“田”和“草场”紧密相连。

洪天佑和福伯,静静地站在学堂窗外,透过糊着鱼鳔(半透明)的窗户纸,看着里面的情景。

蒙学班里,陈三泰正带着孩子们齐声诵读稍加改编的《三字经》:“人新夏,居南荒。垦沃土,牧牛羊。勤为本,俭持家。兴文教,振华夏…”稚嫩的童音充满了朝气。

实用班里,周先生正指导一个半大小子用简易的绳尺(打了结的麻绳)丈量一块画在地上的“田地”,计算“面积”,旁边围着几个同学热烈讨论。

“福伯,你看那孩子。”洪天佑指着一个坐在角落、衣衫最破旧、但眼神却异常专注明亮的男孩,他正在沙盘上反复练习“人”字,一笔一画,极其认真,“他叫水生,父母都在上次的风暴里没了,跟着叔叔婶婶过活。他婶婶说,这孩子天不亮就起来帮家里砍柴,就为了能准时来学堂。”

福伯顺着目光看去,眼中充满了慈爱和欣慰:“是啊,殿下。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这光,比金子还珍贵。咱们新夏,有了这‘启明堂’,才算真正扎下了根,有了魂啊!”

洪天佑点点头,目光深邃:“识字明理,方能知荣辱、守规矩、辨是非。通晓术数,方能兴百业、理家国、御外侮。这学堂里传出的,不仅仅是读书声,更是新夏未来的希望之声!是华夏文明在这片新土上,生生不息的火种!”

他转身,望向远处辽阔的田地和牧场:“‘150亩田’,‘500亩草场’,能养活他们的身体。而这学堂,能滋养他们的灵魂!新夏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们的肩膀上!”

这时,栓柱再次踮起脚,敲响了放课的钟声。

“铛——!”

钟声悠扬,宣告着上午课程的结束。

孩子们如同欢快的小鸟涌出教室。有的还在兴奋地比划着刚学会的字,有的则拿着算盘或绳尺,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想向父母展示新学的本事。水生小心地护着自己的沙盘,最后一个走出来,小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洪天佑和福伯走进蒙学班的教室。陈三泰正在整理散落的沙盘和小木棍。

“陈先生辛苦了。”洪天佑拱手道。

“不敢当,不敢当!”陈三泰连忙还礼,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能为新夏的娃娃们开蒙,是老朽的福分!看着他们从懵懂无知,到能写出‘天’‘地’‘人’,能懂得‘新夏’二字的含义…老朽…死而无憾!”他声音有些哽咽,眼中闪烁着泪光。对于一个漂泊半生、怀才不遇的老秀才来说,能在暮年,在这片新土上,重拾教鞭,传承文脉,这是何等的慰藉!

洪天佑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根粉笔。他没有擦掉“天”、“地”、“人”,而是在旁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更大、更遒劲的字:夏

“陈先生,明日,就教孩子们认这个字吧。”洪天佑放下粉笔,指着那个字,“告诉他们,‘夏’,是我们共同的根!是血脉之源!‘新夏’,是我们共同的家!是希望之地!识此字,当知吾辈开拓之艰辛,守土之责任,传承之使命!”

陈三泰看着那个力透“黑板”的“夏”字,神情肃然,深深一揖:“老朽,谨遵殿下之命!”

放课的孩子们并未完全散去。一些半大的孩子,自发地聚集在学堂旁边一块稍大的空地上。那里,李虎(新夏卫乙队队长,神射手)正带着两名箭术精湛的卫兵,给一群对射箭感兴趣的少年讲解基础的射箭姿势和发力技巧。没有弓箭,就用削直的硬木棍代替。李虎一丝不苟地纠正着他们的动作,眼神锐利而认真。

“站稳!腰背挺直!手臂放松!眼要准,心要静!记住,射箭不是为了伤人,是为了守护!守护你们的家,你们的田,你们的草场!”李虎的声音严厉,却带着一种力量。

少年们屏息凝神,努力模仿着,眼神中充满了向往。射箭,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夏的土地上,被赋予了守护家园的新意义。

更远处,张豹(丙队队长)则被一群半大小子围着,听他讲述如何利用地形设置简易陷阱捕捉野兔、如何在丛林中辨别方向寻找水源。这些实用的生存技能,同样是新夏学堂“教育”的一部分。

洪天佑看着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启明堂的钟声,不仅唤醒了知识的渴望,更唤醒了尚武的精神和守护家园的意志!文与武,如同鸟之双翼,共同托举着新夏的未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启明堂崭新的木屋上,洒在飘扬的“学”字旗上,洒在那些归家孩童欢快的背影上。放学的钟声早已停歇,但那悠扬的回响,仿佛依旧在空气中,在新夏堡每一个角落,在新夏人充满希望的心田里,久久回荡。

这钟声,是新夏文明启蒙的号角,更是华夏血脉在南方沃土上,奏响的——不朽强音!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