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省城,街头的私家车渐渐多了起来,桑塔纳、捷达等合资车穿梭不息,偶尔也能见到几辆国产轿车的身影。随着私人购车需求的悄然崛起,汽车后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而陆沉渊的“沉渊汽修公司”早已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诚信经营,成为省城汽修行业的标杆——宽敞的维修车间里,十几名技术工人身着统一工装忙碌着,举升机上的车辆有序轮换,工具架上的扳手、套筒排列得整整齐齐,墙上挂满了“消费者满意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店”的牌匾,就连周边几家国企的车队,都指定这里为定点维修单位。
彼时的“沉渊汽修”早已不是当年的夫妻小作坊,年营收稳定在20万元,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和成熟的技术团队。但陆沉渊并未满足,他敏锐地察觉到,90年代的汽车市场正从“公车主导”向“私车普及”转型,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这个千万级人口的市场,正像一扇敞开的金库大门 。更重要的是,不少老客户在修车时都会抱怨:“买辆合资车要等好几个月,还得托关系,国产车又不知道在哪儿买靠谱。”客户的痛点,让陆沉渊萌生了涉足汽车销售的念头。
“现在汽修生意稳了,但要想做大,得跟着市场趋势走。”陆沉渊在饭桌上和苏念桃商量,“客户修完车就想换车,咱们有现成的客源和口碑,要是能代理国产车销售,再加上维修、配件,形成一条龙服务,肯定有市场。”苏念桃深表赞同,她深知90年代的商业逻辑正在转变,单一业态难以长久,“你的手艺和信誉就是最好的招牌,再说现在国家鼓励私人购车,国产车也在慢慢崛起,这时候入局正好赶上风口。”
说干就干,陆沉渊首先瞄准了国产汽车品牌。当时合资品牌的代理权门槛极高,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得排队等候名额,而自主品牌正处于蛰伏期,急需拓展销售渠道。红旗作为国产高端品牌,虽以公务车为主,但也开始试探私人市场;而1996年刚起步造车的吉利,正四处寻找经销商,虽因没有正式“牌照”一度面临销售困境,却凭借高性价比暗藏潜力 。陆沉渊带着团队先后奔赴长春和台州,考察红旗和吉利的生产基地,凭借汽修公司积累的行业口碑和完善的售后保障能力,成功拿到了两个品牌在省城的独家代理权。
拿到授权只是第一步,构建“销售+维修+配件”的一体化产业链,才是陆沉渊的核心布局。他在汽修公司旁扩建了近千平方米的展厅和仓储区:展厅里,红旗明仕的端庄大气与吉利豪情的灵动小巧形成鲜明对比,车身擦得锃亮,旁边摆放着详细的参数说明;仓储区则划分出配件专区,不仅储备了红旗、吉利的原厂零部件,还延续了汽修业务的配件供应,从机油、滤芯到轮胎、刹车片,一应俱全,既满足新车售后需求,也服务于过往的维修客户。
为了适应销售业务,陆沉渊对公司进行了全面升级。他将“沉渊汽修公司”正式更名为“沉渊汽修集团”,设立销售部、维修部、配件部、客服部四大部门,招聘了两名懂汽车专业的大学生负责销售顾问工作,还送技术骨干去厂家接受专项培训,确保能为客户提供从选车、购车到用车、修车的全流程服务。“咱们做销售,不能只卖车,更要卖放心。”陆沉渊在部门会议上强调,“凡是在咱们这儿买的车,首保免费,终身维修享受八折优惠,配件全部用原厂的,让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创业之路从非一帆风顺。90年代的消费者对国产车仍心存疑虑,展厅开业头一个月,看车的人不少,下单的却寥寥无几。有客户直言:“国产车质量靠谱吗?还是合资车开着放心。”甚至有同行嘲讽:“修修车还行,卖车哪那么容易,国产车没人要。”面对质疑,陆沉渊没有气馁,他想出了“试乘试驾+售后承诺”的组合拳:凡是意向客户,都能免费试驾三天,亲身感受车辆性能;同时在展厅显眼位置张贴《售后保障承诺书》,明确写出“三个月内非人为故障免费退换”,用实际行动打消客户顾虑。
转机出现在一位老客户身上。开餐馆的老王在沉渊汽修修了三年车,对陆沉渊的人品和技术深信不疑,他正想换辆家用车,纠结于合资车的高价和国产车的口碑,陆沉渊邀请他试驾吉利豪情:“老王,你开着试试,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就算真出了毛病,我这儿随到随修,比合资车售后方便多了。”老王试驾三天后,觉得车辆动力够用、空间宽敞,价格还比合资车便宜一半,当即决定下单。这是沉渊汽修集团卖出的第一辆车,也成了活广告——老王的餐馆生意好,常和朋友推荐:“沉渊集团的车靠谱,陆老板实在,买了不亏。”
口碑效应渐渐显现,订单开始多了起来。陆沉渊抓住机遇,推出“购车赠维修礼包”活动,凡是购车客户,赠送价值500元的维修保养券,还能享受免费洗车服务。他还利用汽修业务的客户资源,定向发送传单,告知老客户购车优惠,不少客户本着“信任陆老板”的心态,选择在这儿置换新车。销售部经理算了一笔账,1996年底,集团卖出了近百辆汽车,其中红旗占比30%,主要面向小型企业和公务采购;吉利占比70%,成为普通家庭的首选,仅汽车销售就带来了30万元的营收,加上维修和配件业务,全年总营收突破60万元。
配件业务的协同效应也逐渐凸显。随着销售和维修业务的增长,配件采购量大幅提升,陆沉渊通过与厂家签订长期协议,拿到了更优惠的进货价格,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还能为周边小型汽修店提供配件供应,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他建立了标准化的配件仓储管理体系,所有配件分类存放,标注清晰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出入库都有详细记录,确保配件质量可控。有小型汽修店老板说:“沉渊集团的配件正宗,价格合理,我们不用跑远路,省心又放心。”
1997年,沉渊汽修集团再次升级,在城郊开设了第二家分店,集销售展厅、维修车间、配件仓库于一体,形成了“城区总店+城郊分店”的布局。此时的集团,已经拥有员工5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60%,不乏从汽车厂退休的老技师和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销售网络也逐步拓展,除了省城,还辐射到周边县城,成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汽车服务综合体。陆沉渊深知,90年代的汽车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理念,才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常对员工说:“卖车只是开始,服务才是长久之计,客户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到底。”
苏念桃的“念桃食品”此时已在全国拥有20家连锁分店,年盈利超10万元,夫妻二人的事业形成了“双轮驱动”的格局。闲暇时,两人会一起探讨经营心得,苏念桃佩服陆沉渊的果断和远见,陆沉渊则赞赏苏念桃的细致和坚韧。“咱们俩一个做食品,一个做汽车,看似不相关,但都是靠品质和服务立足。”苏念桃笑着说,“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也能从咱们身上学到踏实做事的道理。”
夕阳下,沉渊汽修集团的招牌熠熠生辉,展厅里的国产车整齐排列,维修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陆沉渊站在展厅门口,望着街头来来往往的车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启,自主品牌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而沉渊汽修集团凭借“维修+销售+配件”的一体化产业链,早已抢占了先机。未来,他计划拓展更多国产汽车品牌的代理权,建立更完善的服务网络,让“沉渊”的招牌不仅响彻省城,更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而这对夫妻的商业版图,也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扩大,食品与汽车两大产业齐头并进,既守住了家庭的温暖,也成就了彼此的事业,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埋下了更广阔的发展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