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缓缓走到窗前,望着天边那一抹余晖,暗暗握紧了拳头。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水利工程迫在眉睫,容不得丝毫耽搁。“无论如何,一定要说服他们。”洪书低声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转身回到书桌前,他迅速铺开纸张,奋笔疾书,开始为下一次与富商的会面做准备。
然而,就在洪书专注于水利工程资金问题时,朝堂之上,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随着经济政策的推行以及水利工程的筹备,不同派系的官员们在利益分配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这日早朝,当提及水利工程相关事宜时,以礼部侍郎为首的一派官员率先发难。礼部侍郎身着华丽朝服,神色严肃,拱手对着龙椅方向说道:“陛下,此次水利工程,耗费巨大,臣以为应着重考虑我朝礼仪文化之传承,在工程规划中,应多预留些资金用于祭祀河神等仪式,以保工程顺利。”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皱起眉头,向前一步,反驳道:“侍郎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工程资金本就紧张,每一分钱都应花在刀刃上,用于实实在在的工程建设,怎能将大量钱财浪费在虚无的祭祀之上?”
礼部侍郎面色一沉,不悦道:“尚书大人,这祭祀河神乃我朝传统,关乎国运民生,怎可说是浪费?若因不敬河神,导致工程生变,谁能担此责任?”
两派官员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朝堂之上瞬间吵成一团。有的官员脸红脖子粗,挥舞着手臂强调自己的观点;有的则气得跺脚,指责对方目光短浅。整个朝堂被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氛所笼罩。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大臣们,眉头紧皱,脸上满是不悦。他重重地拍了下龙椅扶手,大声呵斥道:“成何体统!朝堂之上,岂是你们争吵之地?”
众臣这才稍稍安静下来,但仍各自心怀不满,怒目而视。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走进朝堂,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脸色微变,随后看向下方大臣,说道:“洪书即刻便到,待他来了,再一同商议此事。”
原来,有大臣将朝堂上的混乱情形告知了洪书。洪书听闻后,心中暗叫不好,深知此事若不及时处理,必将影响水利工程的推进,甚至可能引发朝廷的内耗。他不敢耽搁,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往朝堂。
当洪书踏入朝堂的那一刻,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他。洪书身着一身简洁朝服,神色镇定,快步走到中央,向皇帝行礼后,转身面对众臣。
他先是拱手向众人示意,而后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水利工程乃是国家重中之重,关乎百姓生计,社稷安危。大家因观点不同而产生分歧,这实属正常,但切不可因此伤了和气,误了大事。”
洪书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朝堂中回荡。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礼部侍郎大人注重礼仪传统,希望通过祭祀河神祈求工程顺利,这份心意无可厚非。而户部尚书大人强调资金要用在实处,确保工程质量,也是为国家着想。”
洪书目光扫视众人,试图安抚大家的情绪:“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水利工程能够成功,为国家谋福祉。所以,我们应相互理解,共同商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派系之间积怨已久,洪书的话并未完全平息众人的怒火。礼部侍郎冷哼一声,说道:“洪大人,话虽如此,但这祭祀仪式必不可少,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怎能轻易更改?”
户部尚书也不甘示弱,接口道:“洪大人,不是我等不听劝,实在是资金有限,若将大量钱财用于祭祀,工程进度必然受影响,到时候谁来负责?”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支持各自派系的观点,朝堂上再次陷入争论之中。
洪书心中暗暗叫苦,他深知想要调解这两派的矛盾绝非易事。但他并未放弃,努力思索着对策。他一边耐心倾听着各方的诉求,一边在心中权衡利弊。
此时,朝堂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阳光透过殿顶的琉璃瓦洒下,却驱散不了这浓浓的火药味。官员们的争吵声在空旷的朝堂内回响,洪书的额头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避免朝廷陷入内耗。
洪书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待朝堂稍微安静后,他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既然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不妨这样。祭祀河神仪式确实重要,可适当缩减规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户部在资金分配上,也划出一小部分用于仪式,如此既能遵循传统,又能保证工程资金充足,诸位意下如何?”
礼部侍郎和户部尚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犹豫。礼部侍郎沉吟片刻,说道:“洪大人此提议,虽有一定道理,但这缩减规模,不知该如何缩减?”
洪书心中一喜,知道有了转机,赶忙说道:“侍郎大人,祭祀仪式可简化一些繁琐的流程,但保留核心环节,如此既能表达对河神的敬意,又能节省开支。具体细节,可由礼部与户部共同商议决定。”
户部尚书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若能如此,倒也可行。但这资金的具体数额,还需仔细斟酌。”
就在众人以为矛盾即将得到化解之时,一直未发言的吏部尚书站了出来,说道:“洪大人,此事恐怕没这么简单。水利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这利益分配远不止祭祀与工程建设。还有工程建成后的管理、收益分配等问题,都需提前规划好,否则日后必生事端。”
吏部尚书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再次激起千层浪。其他官员们又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官员认为吏部尚书所言极是,必须全面考虑;有的则觉得此时讨论这些为时尚早,应先解决眼前的矛盾。
洪书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原本以为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又引出新的矛盾点。他深知,吏部尚书提出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若不妥善解决,即便暂时平息了眼前的争吵,日后也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洪书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说道:“吏部尚书所言甚是,工程的管理与收益分配确实至关重要。这样,待水利工程资金落实后,我们即刻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由各部选派得力官员参与,共同制定详细的管理与分配方案,确保公平公正,大家觉得如何?”
然而,对于洪书的这个提议,官员们依旧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洪书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旋涡之中,被各种矛盾和问题紧紧缠绕,难以脱身。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朝堂内的光线也变得昏暗。蜡烛被一一点燃,昏黄的烛光在众人脸上摇曳,映出他们或焦虑、或愤怒、或沉思的表情。洪书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但他知道,自己绝不能退缩,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否则朝廷将陷入无休止的内耗,水利工程也将成为泡影。
洪书面对朝堂上复杂的派系矛盾,调解陷入困境,他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避免朝廷陷入内耗?此时的他,在昏暗的朝堂中,继续努力思索着破局之策,而这场艰难的调解,似乎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