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慌乱无济于事。在这黑暗的角落里,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他在心中默默梳理着每一个细节,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或许这就是自己的突破口。他起身,朝着殿门走去,准备尝试与看守的狱卒沟通。
偏殿内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墙壁上的水渍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阴森。洪书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殿内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跳上。他走到殿门前,轻声唤道:“这位大哥,能否借一步说话?”狱卒原本正百无聊赖地靠着墙打盹,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不耐烦地瞪了洪书一眼:“喊什么喊,有什么事?”
洪书赔着笑脸,说道:“大哥,我实在是冤枉的。我想请您帮个忙,帮我传个口信给我的朋友,只要您肯帮忙,日后我定有重谢。”狱卒冷哼一声:“就你一个小宫女,能有什么重谢?别白费力气了,老老实实等着受罚吧。”洪书心中一紧,但并未放弃,他继续说道:“大哥,我虽只是个宫女,但我那朋友在宫外有些门路,说不定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且,若是我真的含冤而死,恐怕也会给您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您想想,万一我真的是被冤枉的,日后真相大白,您也脱不了干系啊。”
狱卒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动摇。他打量了洪书一番,见洪书眼神诚恳,不像是在说谎,便犹豫着问道:“你想让我传什么口信?”洪书心中大喜,连忙说道:“您告诉我的朋友,就说我怀疑内务府的管事有问题,让他去查查文书被替换的证据,尤其是文书交接前后的人员往来。”狱卒皱了皱眉:“就这些?”洪书点头:“对,就这些,还请大哥务必帮忙。”狱卒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好吧,我就帮你这一次,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别把我供出来。”
洪书的朋友名叫阿福,是他在宫外偶然结识的。阿福为人机灵,在市井中混得颇为熟络。当狱卒找到阿福,将洪书的话转达给他后,阿福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不敢耽搁,立刻开始四处打听消息。
阿福先是来到内务府附近,装作闲逛的样子,观察着进出内务府的人员。他发现,在洪书领取文书的那段时间,有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频繁出入内务府。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这个身影是皇后的心腹太监的手下。阿福心中一动,觉得这个线索至关重要。
接着,阿福又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了负责保管文书的小吏。他花了些银子,从小吏口中得知,那份所谓对皇上大不敬的文书,原本并不是要送往御书房的,而是被人故意调包的。而调包的时间,正好与洪书领取文书的时间相吻合。
有了这些线索,阿福心中有了底。他深知,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证明洪书的清白,还需要找到那份真正要送往御书房的文书。于是,他又开始在宫廷中四处寻找。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终于在一个废弃的库房角落里,找到了那份被替换的真正文书。
阿福带着证据,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宫中。他通过狱卒,将证据偷偷递给了洪书。洪书看到证据后,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洗清冤屈了。
洪书拿着证据,要求面见侍卫队长。侍卫队长一脸不屑地看着洪书:“你又想耍什么花招?”洪书将证据递了过去,说道:“大人,我是被冤枉的,这些就是证据。您看,这份才是真正要送往御书房的文书,而那份所谓对皇上大不敬的文书,是被人故意调包的。调包之人正是皇后的心腹太监的手下,他们企图陷害于我。”
侍卫队长半信半疑地接过证据,仔细查看了一番。他发现,洪书所说句句属实。心中不禁有些后怕,若是自己真的错怪了洪书,一旦皇上追究起来,自己可吃罪不起。于是,他连忙带着洪书和证据,去面见皇上。
皇上听了洪书的陈述,又查看了证据,龙颜大怒。他下令彻查此事,严惩幕后黑手。皇后的心腹太监和他的手下,最终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洪书洗清冤屈的消息,在宫廷中迅速传开。众人对洪书的机智和勇气都赞叹不已。而这件事,也引起了太子党的关注。
太子党的眼线得知此事后,立刻将洪书的情况汇报给了太子党。太子党认为,洪书虽然只是一个宫女,但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若是能为己所用,说不定能在日后的宫廷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他们决定派人接触洪书。
洪书在经历了这场危机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在这宫廷之中,危险无处不在。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实现自己成为“明君”的梦想。
此时的洪书,站在宫廷的花园中,望着远处的宫殿。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然而,他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他知道,自己虽然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但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尤其是太子党的关注,不知是福是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