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困倦如潮水般袭来,无需外求刺激;向内观照,安住于呼吸的锚点,便能唤醒内在清明的本源力量。
下午两点半,办公室仿佛被投入了一块无形的琥珀。空气流动变得迟缓,敲击键盘的声音稀疏落落,偶尔响起的哈欠声像涟漪般在工位间传递。饱腹感与生物钟的双重作用,让午后困倦如同涨潮,无声无息地漫上每个人的眼皮与神经。几个同事已端着咖啡杯走向茶水间,试图用咖啡因的鞭子驱散这粘稠的疲惫。
昭阳也感受到了那股熟悉的、向下拖拽的力量。眼皮微微发沉,思绪像浸了水的棉絮,变得迟滞而松散。屏幕上原本清晰的文字,似乎也蒙上了一层薄雾。在过去,她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咖啡大军,或者用力掐一下虎口,用短暂的疼痛刺激来强行提神。但咖啡因过后往往伴随着心慌,而强制的清醒则像绷紧的弦,易断且疲惫。
现在,她有了不同的选择。
她没有抗拒这股生理性的困倦,也没有立刻寻求外部刺激。她只是觉察到了身体和精神的这种状态——“啊,困了。”如同天气预报,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不带评判。
她轻轻向后靠了靠椅背(确保姿势依旧端正),将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她没有闭上眼睛——那在办公室里显得过于突兀——只是将原本投向屏幕的目光,轻轻收回,虚虚地落在前方桌面的某一处。
然后,她开始将全部的注意力,轻柔而持续地,引向鼻端的呼吸。
她感受着空气吸入时,鼻腔内部那微凉的触感。
气息流过咽喉,进入胸腔,腹部随之微微隆起。
然后,呼气,腹部内收,呼出的气息带着身体的温度,温热地拂过鼻翼。
一吸,一呼。
再一吸,一呼。
她的心念,就像一位耐心的牧羊人,守护着“呼吸”这只时而温顺、时而调皮的小羊。当困倦的念头(“好想睡……”)、工作的杂念(“那个数据还没核对……”)试图将注意力拉走时,她只是温和地意识到:“念头来了。”然后,不纠缠,不跟随,再次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那一凉一热的微妙感觉上。
起初,困倦感依旧浓重,仿佛厚重的帷幕。但随着她持续地、单纯地观照呼吸,一种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那向下拖拽的力量似乎并未消失,但它不再能完全掌控她。她仿佛在困倦的潮水中,找到了一块稳固的礁石——就是这持续不断的呼吸。她站在礁石上,看着困倦的潮水起伏,自己却不再被淹没。
大约五分钟后。
她并没有变得兴奋激昂,但那种大脑混沌、眼皮沉重的感觉却悄然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深处弥漫开来的清明。
思绪变得清晰,像被擦拭过的玻璃。周围的声音重新变得真切,但并不嘈杂。身体感觉轻盈而放松,充满了平静的活力。这种清醒,不同于咖啡因带来的尖锐和短暂,它是一种根植于内在的、稳定而柔和的心神清明。
她重新将目光聚焦到电脑屏幕上,那些文字再次变得清晰锐利。她发现,自己处理后续工作的专注力和耐心,甚至比强行提神时更好。
一位同事端着刚接的咖啡从她身边经过,好奇地看了一眼气定神闲、眼神清亮的她,忍不住问道:“昭阳,你不困吗?没见你去接咖啡啊?”
昭阳微微一笑,目光依旧平和:“用了一点别的方法。”
她心中明了,这种方法,远比任何提神饮料都更根本,也更持久。它不依赖外物,只是回归到生命最本质的韵律,借此唤醒本自具足的清醒与力量。
昭阳指尖流畅地敲击键盘,心中澄澈:外在刺激如击石取火,观照内心如泉源活水;清醒本自具足,何须外求?
成功地运用观呼吸度过了午后困倦,昭阳感受到对自身状态更强的掌控力。然而,一天的工作尚未结束。当下班的时刻临近,如何为这一天画上一个清晰、平静的句点,并将这份安宁带入接下来的生活,成为了她下一个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