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的滋味,是晚饭时数着米粒,是夜深人静时,老人翻遍所有角落也凑不齐那几个钢镚的无声叹息。
村小开学前的傍晚,空气里飘着炊烟和泥土的气息。昭阳蹲在院子里,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外婆前几天教她的几个字——“人”、“口”、“手”。写得很认真,一笔一画,仿佛要把这些陌生的符号刻进心里。
舅妈李秀英抱着小宝从屋里出来,瞥了一眼地上歪歪扭扭的字,鼻子里轻哼一声:“哟,这还没上学呢,就装上文化人了?写得跟鸡爪子扒的一样。”
昭阳的手一顿,树枝在“手”字的最后一勾上划出了一道难看的尾巴。她默默地把字用脚抹掉,站起身,想走开。
“站住。”舅妈叫住她,“明天村小开学,你知道吧?”
昭阳点点头,心里隐隐升起一丝期待。她看到过村里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很羡慕。
“学费,一块五。书本费,另外算。”舅妈的声音没什么温度,像在陈述一件与她无关的事,“你外婆跟你说了没?”
一块五。昭阳对钱没什么概念,但在城里时,她见过母亲为了一毛两毛跟菜贩子争得面红耳赤。她知道,钱是很难得到的东西。
她摇了摇头。
“哼,”舅妈嘴角往下撇了撇,“就知道。你爸走的时候,留下什么了?除了你这个人,还有啥?这家里哪一样不要钱?米缸快见底了,盐罐子也空了,小宝的裤子短了都还没钱扯布……”
她的话像连珠炮,砸得昭阳抬不起头。
“秀英!”外婆端着一盆猪食从灶房出来,喝止了她,“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
“妈,我不说,您说怎么办?”舅妈声音扬了起来,“凭空多出一张嘴吃饭,现在还要上学花钱!咱家是地主老财啊?有那个闲钱供个丫头片子读书?”
“丫头片子怎么了?”外婆把盆子重重放在地上,浑浊的眼睛盯着舅妈,“丫头片子就不是人了?就不能认字了?”
“认字?认了字就能变成金疙瘩了?早晚是别人家的人!白费钱!”舅妈梗着脖子,“有那一块五,能给小宝买多少鸡蛋补身子?”
“你……”外婆气得手有些发抖,但看着舅妈怀里眨巴着眼睛的小宝,终究没再说什么,只是疲惫地挥挥手,“学费的事,不用你操心。”
舅妈冷哼一声,抱着孩子扭身回了屋,把门摔得山响。
昭阳站在原地,像一棵被霜打蔫的小草。刚才因为即将上学而升起的那点微弱的雀跃,彻底熄灭了。她明白了,上学对她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会给外婆带来麻烦的事情。
晚饭的气氛比往常更沉默。稀饭更稀了,咸菜也只有寥寥几根。昭阳小口小口地喝着,感觉每一口都带着沉重的滋味。
舅舅依旧闷头吃饭,偶尔抬眼看看脸色不好的外婆,又看看低着头像个小罪人一样的昭阳,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
夜里,昭阳躺在硬板床上,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窗户的破洞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小块清冷的光斑。她听见隔壁房间舅舅沉重的鼾声,也听见堂屋里传来极其细微的、窸窸窣窣的声响。
她悄悄爬下床,赤脚走到门边,透过门帘的缝隙往外看。
堂屋里点着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火苗如豆。外婆佝偻着身子,正蹲在那个斑驳的木柜前,小心翼翼地翻找着什么。
她先是捧出一个小木匣子,打开,里面是几枚零零散散的分币,最大的面额是五分。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数出来,放在旁边,动作缓慢而郑重。分币碰撞,发出极其轻微、却清晰传入昭阳耳中的叮当声。
数完了,显然不够。外婆沉默了片刻,又开始翻找柜子里的其他角落。她从几件旧衣服底下摸出一个手帕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加起来可能不到五毛。
她把毛票和分币放在一起,就着灯光,又数了一遍。昏黄的灯光照在她布满皱纹和老年斑的手上,照在那些少得可怜的钱币上。
昭阳看见外婆的眉头紧紧锁着,嘴唇无声地翕动,像是在计算,又像是在发愁。
还不够。
外婆站起身,走到墙边,踮起脚,从房梁悬挂的一个竹篮里摸索了一会儿,摸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几个颜色暗淡的、磨得光滑的金属扣子,还有一小卷也许能卖点钱的废铜丝。
她把它们也放在那堆钱币旁边。
然后,她停住了。就那样站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桌上那堆拼凑起来的、依然不够一块五毛钱的“财产”,背影僵直,一动不动。
月光移动,照在外婆花白的头发上,像落了一层寒霜。
昭阳紧紧咬住自己的下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里。她不敢呼吸,怕一点点声响就会惊动那个在深夜为她筹措学费的、苍老而无助的背影。
她终于真切地尝到了“贫寒”的滋味。它不是舅妈那些尖刻的言语,而是外婆在深夜里,翻遍所有角落,也凑不齐那一块五毛钱学费的,无声的艰难。
眼泪毫无征兆地涌出来,大颗大颗地滚落,砸在冰冷的地面上,洇开一小片深色。她使劲用手背擦掉,却越擦越多。
外婆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缓缓转过身。
昭阳慌忙退回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假装睡着。她听见外婆轻微的脚步声走近,在床边停留了片刻。一只粗糙、干瘦却温暖的手,轻轻落在她被子上,拍了拍。
没有言语。
但那一下轻拍,却比任何安慰都让昭阳心酸。她躲在被子里,拼命压抑着呜咽,小小的肩膀不住地颤抖。
贫寒不是耻辱,但求人的滋味才是。它让一个孩子过早地看懂了大人的无奈,也让她把那份深夜里无声的艰难,刻进了成长的骨头里。
第二天清晨,昭阳红肿着眼睛起床。她看着外婆忙碌的背影,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也许,那本书,她不读了。她不能再让外婆为她这样为难。可是,当她把目光投向村小的方向时,心里那一点点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又像小火苗一样,微弱地摇曳着,不肯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