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阳新材料”选定的中试产线位于大学城附近工业园区的一处旧厂房改造项目。
祁阳驱车赶到时,已是傍晚时分。
夕阳给锈迹斑斑的厂房框架和堆积的建筑材料镀上了一层残破的金色。
陈明远和韩教授都在现场,旁边还站着施工方的负责人和王工。
几人围在一个刚刚开挖的基础坑旁,气氛有些凝重。
坑底露出一截扭曲、锈蚀的巨大金属管道,显然是被废弃已久的工业管线,打乱了原本的设计图纸。
“祁总,您来了。”陈明远见到祁阳,立刻迎上来,额头带着汗迹,语速很快,“勘察的时候没发现这玩意儿,应该是早年埋下的废弃管道,图纸上也没标注。”
现在卡在主设备基础的关键位置,要么改设计,绕开它,但会影响设备布局和物流通道;要么把它挖出来切掉,工程量大,而且要耽误至少一周工期,还可能存在未知风险。”
韩教授眉头紧锁,语气严肃:“改设计?设备布局是经过精密计算的,随意改动会影响整体工艺流程和未来扩产!而且这下面还有没有其他隐蔽管线?切割作业会不会对周边地基造成扰动?这些都是问题!中试产线对稳定性和精度要求很高,不能将就!”
施工方负责人则一脸为难,强调这是不可预见的障碍,要求增加工程预算和工期。
祁阳没有立刻发表意见,他跳下基础坑,仔细查看了那截管道的情况,又围着坑边走了走,观察了一下周边环境和厂房结构。
“管道是废弃的,确认了吗?”祁阳问施工方负责人。
“确认了,我们联系了园区管委会的老档案,这应该是二十多年前一家化工厂留下的冷却水管,早就停用了。”
“切割移除,技术上有难度吗?对周边地基的影响能否评估和控制?”祁阳继续问。
“难度不大,就是费时费力。影响……只要操作小心,支撑做好,问题应该不大。”施工方负责人回答。
祁阳心里有了计较。
他重新爬上来,目光扫过陈明远和韩教授:“改设计不行。工期耽误一周,虽然可惜,但比起产线布局留下永久缺陷,这个代价我们可以承受。”
他看向施工方负责人,语气不容置疑:“就按切割移除方案做。”
“工期可以适当延长,但预算增加幅度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体数字你们和陈总核算。”
“最重要的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不能对现有厂房结构和未来设备基础有任何隐患。”
“如果因为你们操作不当导致后续问题,所有损失由你们承担。”
他的决策干脆利落,既坚持了技术原则,也考虑了现实约束,并且明确了对施工方的要求。
韩教授紧绷的脸色缓和下来,点了点头。
陈明远也松了口气,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
“陈总,你在这里盯着,协调施工方,确保方案严格执行。韩教授,王工,我们回办公室,再确认一下设备接口和布局,确保万无一失。”祁阳开始分配任务。
处理好工地的突发状况,回到公司临时办公室,祁阳又和王工、韩教授详细讨论了设备采购延误的备用方案以及成本控制的替代路径。
等祁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云麓公馆”,已是深夜。
他简单洗漱后,强迫自己不再思考公司的事情,将注意力转向了即将到来的商业策划大赛决赛。
决赛将在下周举行,赛制要求每个团队进行10分钟展示和15分钟答辩,评委阵容也更加强大,包括校领导、知名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
他打开电脑,查看李哲发到群里的决赛版计划书修改稿。
祁阳仔细阅读着计划书,在一些细节上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何让商业模式听起来更具实操性和投资吸引力上。
虽然他参与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帮助室友和体验校园生活,但既然走到了决赛,他也会拿出专业态度来对待。
接下来的几天,祁阳白天忙碌于公司事务,跟进工地进度、协调高管团队、审阅沈弘毅发来的其他潜在项目资料,晚上则和室友们一起打磨决赛的展示内容,进行模拟答辩。
生活被填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
决赛前夜,五人最后一次核对讲稿,演练配合,连赵刚都收起了平日的嬉笑,表情认真。
演练结束,祁阳看着眼前四位性格迥异却同样努力的队友,开口说道:“无论明天结果如何,这个项目从无到有,走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