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眉头瞬间拧紧,刚刚因获得关键证据而稍显松弛的神经再次绷紧。“别急,慢慢说,具体什么情况?”他一边问道,一边快速启动了车子,准备返回学校。
“一个匿名账号,发了篇长文,言之凿凿地说我们全国大赛报告中,关于市场预测和竞争对手分析的核心数据模型,抄袭了国外一个受限访问数据库的未公开研究成果!”张宸语速很快,尽量保持着冷静,但语气里的怒气清晰可辨,
“他们还贴了几张经过处理的对比图,把我们的图表和那个数据库的截图拼在一起,看起来……看起来确实有几分相似!帖子下面已经吵翻天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开始质疑我们比赛的公正性,组委会那边好像也注意到了,周老师压力很大,让我立刻联系你商量对策!”
又是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而且这次选择的攻击点更为刁钻,直接瞄准了学术诚信——这在高校环境里是最敏感、伤害性也最大的指控。
祁阳几乎可以肯定,这和他刚刚拿到手的那些材料背后,是同一股势力在操纵。
见他这边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突破,便立刻在他另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校园学术声誉上发动猛攻,企图让他首尾难顾。
“沉住气。”祁阳的声音透过车载蓝牙传出,冷静得近乎没有波澜,“我们所有的数据来源、分析逻辑和模型构建过程,都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代码支撑,经得起任何检验。”
“你现在立刻做两件事,把那个帖子的完整链接和所有截图发给我,然后,马上召集邓玺国,把我们整个研究过程的所有文档——包括原始数据收集记录、清洗步骤、每一个分析模型的构建思路推导、代码迭代版本、团队内部讨论记录——全部整理出来,越详细越好。我大概四十分钟后到学校,我们会议室见。”
“好!我马上办!”张宸得到主心骨,语气也稳定了不少。
挂了电话,祁阳猛踩油门,车子汇入车流。他大脑飞速运转,一方面思考着如何迅速、有力地回击这次污蔑,另一方面,陈科长那些沉甸甸的材料和“灏阳”即将到来的技术飞跃,也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对手越是疯狂,越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威胁,也越说明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回到学校,祁阳直接赶到院办那间他们常用的会议室。推开门,张宸和邓玺国都在,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桌面上摆着几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满是代码和数据图表。
“祁阳!”看到他进来,两人都像是松了口气。
“情况我路上大致了解了。”祁阳没有多余废话,径直走到主位坐下,将自己的电脑连接上投影仪,“帖子我看了,典型的移花接木和断章取义。他们选取了我们模型中几个复杂的计算环节,与那个受限数据库里某些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片段进行比对,忽略了核心算法、变量定义和应用场景的本质不同。这种伎俩,骗骗外行可以,在专业人士眼里漏洞百出。”
他说话间,已经调出了团队内部的代码仓库和项目管理平台日志。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把他们指控的每一个点,都用无可辩驳的原始证据怼回去。”
“张宸,你和我一起,针对他们帖子里提到的几个所谓‘雷同点’,从数学原理和代码实现层面,做逐行的对比分析和解释说明。邓玺国,你负责整理我们内部所有关于模型选择的讨论记录,证明我们的分析框架是独立思考和团队碰撞的结果。”
在他的指挥下,小组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键盘敲击声和偶尔急促的讨论声充斥着会议室。祁阳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调出一段段复杂的代码,撰写着澄清说明的关键部分。
他的冷静和条理清晰感染了其他人,最初的慌乱和愤怒逐渐被专注和斗志所取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天色渐暗。当祁阳将最后一段关于特定回归模型变量选择独立性的论证文字写完,并附上相应的代码提交记录和文献引用后,一份长达数十页、包含大量截图、代码片段和逻辑推导的详细澄清报告初稿终于完成。
“基本完成了。”祁阳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周老师那边联系了吗?”
“已经联系过了。”张宸点点头,“周老师看了我们整理的过程材料,非常生气,表示学院会全力支持我们,他已经准备向大赛组委会和学校网信办正式提交情况说明,要求彻查谣言来源,并追究诽谤者的责任。”
“好。”祁阳颔首,“我们把这份澄清报告再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同样通过官方渠道和我们的个人账号发布。真理越辩越明。”
就在众人准备做最后核对时,祁阳放在桌上的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韩灏教授”。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下意识地看向祁阳。在这个敏感时刻,韩教授的电话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祁阳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才在众人注视下接通了电话,并下意识地点了免提键——他需要让团队成员们也能共享可能的重要信息。
“祁阳!你在哪儿?”韩教授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出来,充满了一种近乎颤抖的、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会议室里方才凝重的气氛形成了巨大反差,“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我们……我们对那个偶然发现的自发钝化层,形成机理的研究取得决定性突破了!”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连准备敲键盘的手都停在了半空。
韩教授根本不需要祁阳回应,兀自激动地说了下去:“是王工!王工他们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并通过调整烧结工艺末期的冷却速率曲线,辅以极其微量的特定气氛掺杂……你猜怎么着?成功了!我们成功地在公斤级试验批次上,实现了这种超稳定、高度有序钝化层的可控、重复、批量制备!”
饶是祁阳心有准备,听到“可控、重复、批量”这几个关键词,心脏也是猛地一跳!
“初步的加速循环测试数据刚刚出来!”韩教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采用新工艺制备的正极材料,循环寿命……保守估计,已经轻松突破三千次大关!而且,三千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依然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啊!祁阳!你听到没有?这数据……这数据简直……”
韩教授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会议室里每个人的心上。
三千次循环!容量保持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在场的虽然不都精通材料科学,但基本的常识都有。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材料,循环寿命能稳定在一千五百次到两千次,容量保持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就已经是顶尖水平。
而“灏阳”的这个新工艺,直接将这个指标提升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这不仅仅是量的提升,这是质的飞跃,是代际的差距!
这意味着,“灏阳新材料”的核心产品,在最关键、最硬核的性能指标上,已经建立了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碾压级的优势!
“数据可靠吗?重复性验证过了吗?”祁阳强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激动,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可靠!绝对可靠!”韩教授语气斩钉截铁,“已经连续三个独立批次重复验证!数据曲线漂亮得让人不敢相信!误差范围极小!这不仅仅是工艺优化,祁阳,这简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敢断言,凭借这项技术,‘灏阳’在钠电正极材料领域,至少将领先国内外的同行……两年,不,三年以上!”
“太好了!韩教授,王工,还有团队里的每一位,辛苦了!这是里程碑式的突破!”祁阳由衷地说道,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因为兴奋而微微出汗,“立刻组织最强力量,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电化学表征和机理研究!同时,所有相关数据立刻进入最高级别保密程序,专利申请流程同步启动,要快,要确保核心知识产权万无一失!”
“明白!你放心!这边交给我们!”韩教授的声音充满了干劲。
挂了电话,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几秒钟后,不知道是谁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接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散了之前因为污蔑事件带来的所有阴霾。
“我的天……三千次循环!百分之九十五!”
“这下看谁还敢说我们数据有问题!”
“太牛了!‘灏阳’这是要一飞冲天啊!”
祁阳看着欢呼雀跃的队友们,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锐气的笑容。
一天之内,先是找到反击历史遗留问题的关键武器,继而遭遇恶意的学术污蔑,紧接着又迎来如此重大的技术突破,这冰火两重天的极致体验,让他心潮澎湃,也让他更加坚定。他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技术的突破,是我们回击一切诋毁最有力的武器。但眼前的这场仗,我们还是要打好。把这份澄清报告最后完善好,然后,我们一起,把这只敢躲在暗处放冷箭的老鼠,揪出来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