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将伪造铅封残片放进证物袋后,没有立刻收起,而是用指腹在编号hR-mY-7842上摩挲了一下。雨水早已干透,金属边缘的锈迹在晨光中泛出暗红,像一道陈旧的伤疤。他走进工地临时指挥台,掀开玻璃板一角,把残片轻轻压在下面。动作很轻,仿佛不是陈列证据,而是为一段纷争画下句点。
杨辰站在新砌的地基边缘,看着最后一段墙体还未封顶。施工队的人三三两两靠在脚手架旁,有人低头抽烟,有人仰头喝水,节奏松散。连续多日的高强度作业让队伍疲惫不堪,质检员走过时发现几处灰缝不均,立即提出返工,却只换来一声含糊的应答。
杨辰没说话,径直走到砖堆旁,弯腰捡起一块标准砖,又从工人手中接过瓦刀。那人愣住,还没反应过来,杨辰已经蹲下身,抹灰、对缝、压实,一气呵成。砖块稳稳嵌入最后一道空缺,严丝合缝。
全场静了一瞬。
一名老泥工放下水杯,默默站起身,拍掉裤腿上的尘土,走回自己的工位。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质检员重新拉线检查,这次没人抱怨,没人拖延。每一段墙体都被仔细敲击确认,每一处接缝都重新勾抹。不到半小时,整段围墙完成复检,验收通过。
塔吊缓缓降下最后一面辰星科技旗帜,悬挂在主楼外架最高处。红旗展开,风鼓满布面,发出猎猎声响。项目监理走上前,将竣工确认单递到杨辰面前。杨辰签完字,抬头看了眼时间:上午十点十七分。这片曾因钉子户、破坏案、境外资金操控而停滞的土地,终于彻底打通。
媒体车陆续抵达,镜头对准了刚撤下围挡的主入口。记者们举着设备往里挤,保安引导他们在指定区域列队。杨辰整理了下西装领口,走向临时搭建的发布台。背后是尚未拆除的塔吊与正在清场的工程车辆,前方是数十台对准他的摄像机。
“这里原本是一片停滞五年之久的旧改地块。”他声音平稳,“现在,它将成为江城新的商业地标——辰星天地。项目总投资十二亿,预计年运营利润两亿,创造就业岗位一千八百个。”
台下有记者追问:“杨总,此前多次发生施工事故和人为破坏,您是否担心后续运营安全?”
杨辰目光扫过人群,“所有隐患已在建设阶段清除。我们建立了三级安防响应机制,技术监控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任何试图干扰项目的行为,都会被即时识别并处理。”
另一名记者举起话筒:“听说原钉子户老张今日会到场,您是否愿意回应他曾遭受胁迫一事?”
话音未落,人群外传来一阵轻微骚动。老张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双手捧着一面锦旗,由工作人员引导着走近发布台。他脚步有些迟疑,走到台前时,深深鞠了一躬。
“杨总……是我糊涂。”他声音发颤,“我不该信那些人的话,不该为了钱耽误工程,差点害了自己家,也连累了大家。”
杨辰伸手扶住他胳膊,将他引至身边。
“你儿子已经转院,医疗费由我们合作医院全额垫付。后续治疗方案也已确定,你可以安心陪护。”他说完,转向镜头,“我们不会追究过去的责任,但必须让所有人知道——任何利用亲情、债务或境外渠道干预城市建设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老张双手将锦旗递出,红布上八个大字:“明察秋毫,为民解困”。赵虎从侧方走出,接过锦旗,仔细折叠后放入专用收纳盒。他没有看老张,也没有说话,只是将盒子放在指挥台内侧,紧挨着那块伪造铅封残片。
发布结束后,记者退场,施工队开始拆除临时设施。杨辰转身走向数据控制舱。舱门打开时,秦峰正盯着六块屏幕中的最后一块。进度条显示“99%”,数据流仍在滚动。
“全量备份完成了?”杨辰问。
“最后一组结构承重监测数据刚同步完毕。”秦峰敲下回车,“本地服务器、云端双节点加密存储,区块链存证链已生成,不可篡改。”
他摘下手套,看了一眼窗外。阳光落在新建的地基上,反射出均匀的光斑。没有裂缝,没有塌陷,没有隐藏的渗水点。一切都在设计参数内运行。
“干净了。”他说。
杨辰点头,拿起平板调出项目总览界面。所有子系统状态均为绿色,警报归零,运维团队待命。他滑动屏幕,切换到财务模型页,年收益预测曲线稳定上扬。
赵虎完成最后一次巡逻,绕到控制舱外。他脱下战术夹克搭在肩头,看了看表。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这场持续数月的攻防战,终于落下最后一子。
“下一步是什么?”他问。
杨辰没回答。他望着远处尚未完全清理的废料区,一台挖掘机正缓缓驶离核心地块。驾驶室玻璃映着天光,隐约照出一个坐在副驾的身影。
那人戴着银色戒指,左手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