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雷霆行动
十一月的昌平县,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秦墨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手中的调查报告沉甸甸的。经过两个多月的秘密调查,王有福案件已经牵出了一张庞大的腐败网络,而常务副县长赵建国,正是这张网络的核心人物。
书记,省纪委的同志已经到了。郑军推门进来,面色凝重。
秦墨转身,目光坚定:按计划行动。
上午九点,县委会议室。赵建国像往常一样端着茶杯走进来,脸上挂着惯有的微笑。但当看到坐在主位的不是秦墨,而是省纪委副书记周正平的时候,他的笑容僵住了。
赵建国同志,经省纪委批准,现对你采取留置措施。周正平的声音冷静而威严。
赵建国的脸色瞬间惨白:周书记,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
有没有误会,调查清楚就知道了。周正平打断他,请你配合组织调查。
两名纪检干部上前,收走了赵建国的手机和公文包。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县委大院。
与此同时,县财政局、交通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也被带走调查。秦墨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一辆辆离开的公务车,心情复杂。这些人中,有些是共事多年的同事,有些是曾经得力的干将,但法纪面前,没有情面可讲。
书记,这是初步统计的涉案人员名单。郑军递上一份文件,涉及8个部门,12名科级以上干部。
秦墨接过名单,手指微微发抖。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而是昌平县政治生态的体检报告。
立即召开常委会。秦墨沉声道。
半小时后,剩下的常委们面色各异地坐在会议室里。秦墨开门见山:今天的行动,大家都知道了。我强调三点:第一,配合调查是政治任务;第二,工作不能停;第三,稳定压倒一切。
会场上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明白,昌平的官场要变天了。
散会后,秦墨特意留下了组织部长周明:老周,当务之急是稳定干部队伍。你立即拿出一个临时的干部调整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书记,一下子调整这么多岗位,难度很大啊。周明面露难色。
难也要做。秦墨语气坚决,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出了问题,就让全县工作停摆。
就在秦墨部署工作的同时,赵建国正在接受审讯。起初,他还抱侥幸心理,百般抵赖。但当调查组出示他通过王有福收受昌平矿业干股的证据时,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我交代,我全部交代...赵建国瘫在椅子上,汗如雨下。
根据赵建国的交代,他担任常务副县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人事安排等方面为他人谋利,收受贿赂高达五百余万元。更严重的是,他还涉嫌泄露工作秘密,干扰案件调查。
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辜负了群众的信任...赵建国痛哭流涕,但为时已晚。
案件取得重大突破,但秦墨的心情更加沉重。赵建国的堕落,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对昌平政治生态的警示。
晚上,秦墨在办公室仔细阅读调查报告。赵建国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县级领导,原本有着大好前途,却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更让人痛心的是,他的堕落还带坏了一批干部,损害了群众利益。
书记,市里电话。秘书小李轻声提醒。
秦墨接起电话,是市委书记杨帆:秦墨同志,昌平的情况市委已经知道了。市委支持你们的行动,但也要求你们做好善后工作,特别是要稳定干部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请市委放心,我们一定妥善处理。秦墨坚定表态。
挂掉电话,秦墨陷入沉思。反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反腐净化政治生态,推动事业发展。现在腐败分子被清除了,但如何重建政治生态,如何推动昌平发展,是更大的考验。
深夜,秦墨在日记中写道:反腐是刮骨疗毒,痛彻心扉但必要。接下来要做的,是培元固本,重建政治生态,让昌平真正焕发新生。
窗外,一场冬雨不期而至。秦墨知道,雨水会冲刷污垢,而雨后的大地,将更加清新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