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阳光依旧温暖,陈序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缓缓敲击,屏幕上 “引导性故事” 的文字正一点点变得丰满。经过几天的调整,他的情绪逐渐稳定,对 “共振源” 的认知也让他对能力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 不再是失控的 “诅咒”,而是需要谨慎掌控的 “责任”。桌角的平板电脑上,还停留着全球 “现实异常点” 的数据图谱,那些微弱闪烁的光点,像无声的鼓励,支撑着他用文字去修复曾经的过错。
就在这时,安全屋墙上的嵌入式电视突然自动开启,切换到本地新闻频道 —— 这是 “天平” 组织设置的紧急舆情预警功能,当出现与 “现实异常” 相关的重大事件时,会自动触发播报。陈序下意识地抬头,目光落在屏幕上,却没想到,接下来的新闻内容,会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新闻主播的表情严肃,背景画面是一处被警戒线围住的居民区,消防车和救护车的灯光在画面中闪烁,空气中似乎都能感受到现场的紧张与悲伤。“据本台最新消息,今日上午 10 时许,邻市某小区发生一起严重意外事故,一名住户家中煤气罐突然爆炸,造成两人重伤,目前已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前,该住户的儿子 ——17 岁的高中生小林,曾在社交平台发布一篇短篇故事,而这篇故事,与此前引发‘新审美’潮流的创作者陈序,早期发布的一篇关于‘获得意外之财’的故事结构高度相似。”
陈序的手指猛地停在键盘上,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瞬间变得急促。他死死盯着屏幕,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模仿我的故事结构”“煤气罐爆炸”“两人重伤”,这些词语像锋利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他的心上,让他浑身冰凉。
新闻画面切换到小林的社交账号截图,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那篇故事的内容:“男孩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张尘封的银行卡,里面突然多出了一笔意外之财,他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了新的家电,以为能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却没想到,新家电的线路故障,引发了一场意外……”
看到这里,陈序的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大学期间,确实写过一篇类似的故事 —— 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拥有 “改写现实” 的能力,只是单纯地喜欢创作,故事的结局原本是 “意外被及时发现,一家人平安无事”,可小林的故事,却将结局改成了 “爆炸引发重伤”,更可怕的是,这个改写后的 “悲剧结局”,竟然真的在现实中上演了。
“据小林的同学透露,小林是陈序的‘粉丝’,曾多次在社交平台表示‘崇拜陈序用文字改变现实的能力’,并试图模仿其创作风格。” 新闻主播的声音继续传来,带着一丝沉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天平’组织也已派人前往邻市,对事件是否属于‘现实异常’进行评估。本台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电视自动关闭,安全屋里恢复了寂静,可陈序的耳边,却始终回荡着新闻主播的声音,眼前不断浮现出事故现场的画面 —— 爆炸后的废墟、被抬上救护车的伤者、小林惊慌失措的脸。他猛地站起身,冲到窗边,双手撑着玻璃,额头抵在冰凉的窗面上,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不…… 不是这样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有人模仿我……”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绝望与愧疚。他以为自己已经开始走向 “修复” 的道路,却没想到,自己早期无意间写下的故事,竟然会成为别人模仿的 “模板”,引发如此惨烈的悲剧。这是第一个可确认的、因模仿他而发生的惨剧,而他,就是这场惨剧的 “源头”。
他想起自己早期创作时的无知,想起自己发现能力后的心安理得,想起那些被他的故事影响的人 —— 阿杰、李明的女儿、被牵连的无辜者,还有现在的小林一家。每一个名字,每一场悲剧,都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深深刻在他的心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 “能力” 带来的影响,远比他想象的更深远、更可怕,不仅他自己使用时会失控,连他曾经的 “作品”,都可能成为别人模仿的 “灾难导火索”。
就在这时,安全屋的门被推开,叶晴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担忧:“陈序,你已经看到新闻了吧?‘天平’组织的评估结果出来了,小林发布的故事,确实引发了‘现实异常’,属于‘模仿性现实改写’—— 他虽然没有‘共振源’的核心能力,却通过模仿你的故事结构和情感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现实跟随文字’的效应,再加上他在故事中注入了强烈的‘悲剧预期’,最终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模仿性现实改写……” 陈序抬起头,眼眶通红,声音里带着哽咽,“所以,是我害了他们…… 如果我当初没有写那篇故事,如果我没有在网上发布,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这不是你的错。” 叶晴走到他身边,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与沉重,“你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没有预料到会有人模仿你的作品。而且,小林在模仿过程中,主动修改了故事结局,注入了负面情绪,这才是引发悲剧的关键因素。但不可否认,你的早期作品,确实为他提供了‘模仿模板’,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陈序沉默了,他知道叶晴是在安慰他,可他无法原谅自己。如果不是他当初的无心之举,小林就不会产生 “模仿文字改变现实” 的想法,小林的父母也不会遭遇这场无妄之灾。这场 “模仿者的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能力影响的 “后遗症”—— 那些他以为早已过去的 “作品”,其实一直潜伏在现实中,随时可能因为他人的模仿,引发新的灾难。
“‘天平’组织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删除了网上所有你早期发布的故事,同时对小林进行心理疏导和监管,防止他再次发布类似内容。” 叶晴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会对所有可能存在‘模仿风险’的创作者进行排查,建立‘现实异常模仿预警机制’,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些都太晚了……” 陈序的声音里满是绝望,“小林的父母已经重伤,他们的生活彻底被毁了…… 我就算删除了所有作品,就算建立了预警机制,也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悲剧……”
叶晴没有反驳,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她知道,此刻任何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场 “模仿者的悲剧”,对陈序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必要的警醒 —— 他的能力影响,不仅限于自己主动使用时,还包括那些他早已遗忘的 “过去”,这意味着,他肩上的 “责任”,比他想象的更重。
过了很久,陈序慢慢擦干眼泪,眼神里的绝望渐渐被一种坚定的决心取代。他走到电脑前,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手指在键盘上重新敲击起来。叶晴好奇地走过去,看到屏幕上出现的标题 ——“关于‘文字与现实’的警示:写给所有热爱创作的人”。
“我要写一篇警示文。” 陈序的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要告诉所有人,文字拥有强大的力量,不要试图用文字去‘改写’现实,更不要模仿他人的‘特殊作品’。我要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教训,都写进去,让更多人明白,随意使用‘情感导向的文字’,可能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
叶晴看着他专注的背影,眼神里露出一丝欣慰。她知道,这场 “模仿者的悲剧” 虽然沉重,却也让陈序真正明白了 “责任” 的含义 —— 不仅要控制自己的能力,修复自己引发的过错,还要用自己的经历去警示他人,避免更多人陷入同样的困境。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序的身上,也洒在屏幕上那些逐渐成型的文字上。每一个字的书写,都带着他的愧疚与决心,带着他对小林一家的歉意,也带着他对未来的承诺。他知道,自己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悲剧,但他可以用文字去阻止更多悲剧的发生,用自己的经历去守护那些热爱创作的人,这或许,就是他弥补过错的另一种方式。
安全屋里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声音,在空气中缓缓回荡。这场 “模仿者的悲剧”,像一道深刻的烙印,永远刻在了陈序的心上,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用文字 “守护现实” 的决心 —— 他不仅要成为一个 “稳定的共振源”,更要成为一个 “负责任的警示者”,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可能存在无数 “模仿者” 的世界,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