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还在为过度关注的烦恼纠结时,互联网上关于 “新审美” 的讨论已经从校园社群蔓延到了大众视野。周日早上,陈序打开微博,# 高级审美三大要素 #的话题赫然登上了热搜榜尾,点进去一看,满屏都是时尚博主和营销号的 “深度分析”,而这些分析的核心,竟都指向了阿杰身上那种 “不经意的温柔感”。
“姐妹们!现在的审美早就不流行浓妆艳抹和刻意精致了,真正的高级感,藏在三个细节里!” 某拥有百万粉丝的时尚博主发布了一条时长五分钟的短视频,画面里循环播放着几张 “素人案例” 照片 —— 有图书馆里低头看书的男生,有街头喂流浪猫的女生,而最显眼的一张,正是阿杰之前在画画 App 上发布的、被粉丝截图传播的侧脸照。
博主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语气笃定得仿佛在颁布审美法典:“第一是内敛感,不张扬、不刻意,像这位男生(镜头特意停在阿杰照片上),穿着简单的白 t 恤,没有夸张的表情,却靠眼神里的温和让人印象深刻;第二是忧郁感,不是 emo,是自带故事感的松弛,比如他笑的时候,嘴角微微下垂的弧度,就比咧嘴大笑更有记忆点;第三是真实感,拒绝滤镜和修图,保留脸上的小瑕疵,比如他脸上的几颗小雀斑,反而让整个人更鲜活,更有亲和力。”
这条视频发布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五十万,评论区里挤满了跟风的网友:“终于有人总结出这种审美了!之前总觉得说不出哪里好,现在终于懂了,这就是高级感!”“按这个标准找对象,感觉眼界都提升了!”“已经开始照着这三点调整自己的穿搭和表情管理了,希望能 get 到这种高级感!”
更让陈序心惊的是,各大营销号也开始迅速跟进。“如何快速拥有内敛忧郁感?三个穿搭技巧学起来”“素人变高级的秘密:拒绝精致,拥抱真实”“新审美时代,这些‘反精致’单品正在热销”—— 一篇篇标题吸睛的推文里,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 “治愈系男神” 的案例,有的甚至直接用阿杰的照片作为 “正面教材”,详细拆解他的发型、穿搭、神态,仿佛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件衣服,都成了 “高级审美” 的标准答案。
他点开一篇名为《从无人问津到全民追捧:新审美模板阿杰的逆袭之路》的推文,里面不仅详细罗列了阿杰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他就读的大学和专业),还把他之前发布的插画作品、朋友圈动态逐一分析:“他的插画风格偏向温暖治愈,与他本人的气质高度契合,这正是新审美强调的‘内外统一’”“他朋友圈很少发精致摆拍,大多是生活碎片,这种‘不设防’的分享,恰好满足了大众对真实感的渴望”。
陈序越看越觉得荒诞 —— 阿杰当初的 “被喜欢”,源于《倾城之恋》引发的审美觉醒,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倾向,可现在,却被时尚博主和营销号包装成了可复制、可学习的 “模板”,原本多元包容的审美趋势,正在被迅速固化成新的 “标准”。
他赶紧给阿杰发微信,想提醒他注意保护隐私,却收到了阿杰发来的一张截图 —— 是一个陌生网友发来的私信,对方说:“我按照博主说的,剪了和你一样的发型,穿了同款白 t 恤,为什么还是没有那种高级感?是不是我长得太普通了?” 还有一条是阿杰的同学发来的:“阿杰,你们宿舍楼下好多人在拍照,说想模仿你‘不经意路过’的感觉,拍那种‘内敛忧郁风’的照片,现在楼下都快成打卡点了。”
“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阿杰发来一段语音,语气里满是困惑和恐慌,“我今天去上课,路上有人跟着我拍照,还对着我指指点点,说‘他今天的表情不够忧郁,好像少了点高级感’。还有人来问我用的什么牌子的洗发水,说想拥有和我一样的‘自然蓬松感’。我现在都不敢出门了,感觉自己像个被展览的标本。”
陈序能想象到阿杰此刻的无助 —— 他原本只是想摆脱自卑,得到一份真诚的喜欢,却没想到,自己会变成 “新审美” 的 “模板”,被无数人模仿、分析、评判。那些曾经的 “喜欢”,现在变成了带着标准的 “审视”;那些曾经的 “认可”,现在变成了对 “模板” 的追逐。
他打开购物软件,搜索 “新审美”“内敛忧郁风”,发现相关的商品已经琳琅满目:“高级感白 t 恤”“自然蓬松洗发水”“无表情拍照教程”—— 甚至还有商家推出了 “新审美气质培养课程”,声称能让人在一周内拥有 “内敛忧郁感”。原本多元包容的审美趋势,在商业和流量的推动下,已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新的 “审美绑架”。
陈序靠在椅背上,心里充满了自责。他当初创作《倾城之恋》,是希望能打破单一的审美标准,让每个人都能接纳自己的独特性,可现在,却催生了另一种更苛刻的 “标准”。那些模仿阿杰的人,那些为了 “高级感” 而焦虑的人,不正是曾经被 “颜值焦虑” 困扰的翻版吗?他不过是用一种新的枷锁,取代了旧的枷锁。
傍晚时分,阿杰又发来消息,说学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找他谈了话,希望他能尽量减少在公开场合的曝光,避免引发更多围观。“序子,我真的后悔了,” 阿杰的语气里满是疲惫,“我宁愿回到以前没人关注的日子,也不想再当这个什么‘审美模板’了。”
陈序看着手机屏幕,久久没有回复。他知道,这场由他引发的 “审美革命”,已经彻底偏离了最初的轨道。时尚博主和营销号定义的 “高级”,不是真正的审美觉醒,而是新的商业狂欢;大众追逐的 “模板”,不是对真实的接纳,而是新的焦虑来源。而阿杰,这个曾经的 “受益者”,现在却成了这场狂欢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陈序关掉电脑,心里充满了无力感。他不知道该如何结束这场闹剧,不知道该如何让阿杰摆脱 “模板” 的标签,更不知道该如何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只知道,自己当初 “这次会不同” 的侥幸,再次被现实狠狠打脸 —— 能力带来的改变,从来都不会只有 “善” 的一面,那些被刻意定义的 “高级”,终将成为新的裂痕,在未来的某一天,引发更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