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公社里一些一直对他“搞特殊”(比如单独搞试验田、用“土办法”种地)有意见的人,比如邻队的队长张富贵,之前就曾在公社会议上质疑过他的试验田“占用了太多人力物力”,现在他得了县里的荣誉,张富贵等人很可能会更加不满,甚至暗中使绊子。
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敌意,就像田地里的杂草,不及时清除,迟早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他把结业证书和获奖笔记本仔细地锁进抽屉里,知道接下来的路,需要他更加谨言慎行——既要大胆推广新技术,又不能太张扬,避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更需要他用更多、更扎实的业绩来证明自己,巩固这来之不易的信任和地位。
夜深了,凌家坉沉浸在寂静之中,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前。凌风独自坐在那张旧书桌旁,就着煤油灯如豆般跳跃的光芒,翻开了那本崭新的奖励笔记本的扉页。
他拿起那支英雄牌钢笔,沉思片刻——这次培训,让他系统地学到了现代育种知识,特别是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原理,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尝试将县农科所学到的科学育种方法,与自己那个神秘空间以及泉水的神奇功效巧妙地结合起来。
之前,他只是简单地用泉水浇灌作物,或者浸泡种子,虽然能提高产量和抗性,但缺乏系统性。现在,他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更精细的操作——比如在杂交时,用稀释的泉水处理父本的花粉和母本的雌蕊,提高杂交成功率;在选育优系时,用泉水浇灌,加速性状稳定;甚至可以尝试定向培育,筛选出更适应山区旱地、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的作物新品系。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精细的操作和漫长的时间——一个小麦新品系的选育,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要经过无数次的杂交、自交、筛选和鉴定,但无疑是通向更大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让凌家坉真正摆脱贫困、实现高产稳产的根本办法。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拿起钢笔,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第一. 三月底前,完成30亩小麦示范田的划分和施肥方案落实,安排专人每日记录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
第二. 四月初,组织第一次“田间课堂”,教会社员小麦锈病识别和石硫合剂熬制方法;
第三. 五月中旬,小麦收获后,开展玉米新品种(冀玉5号、鲁单981)试种,面积各2亩,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技术;
第四. 利用农闲时间,建立简易种子田,完成小麦优系的单株选择和留种;
第五. 秘密开展杂交育种试验:以本地小红麦为母本,济麦1号为父本,用空间泉水处理花粉,尝试培育抗逆性更强的杂交后代。
昏黄的灯光将他在土墙上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坚定。他知道,前方的道路绝不会平坦,挑战只会更多、更复杂——既有技术上的难题,也有来自暗处的非议和阻碍,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考验的准备。
培训赋予他的,不仅是知识和荣誉,更是底气和信心。他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朝着让凌家坉家家户户都能粮满仓、钱满袋的目标,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翌日凌风去队部找到王福满,指着“小麦杂交育种操作纲要”那页,指尖落在“本地品种为母本、外地抗病种为父本”的批注上,低声说:“福满叔,后山那三亩向阳坡地,能不能划给我做种子田?土层厚、光照足,正好试新法子,而且那地往年种玉米亩产才两百来斤,不耽误队里主粮收成。”
王福满捏着烟袋杆,眯眼瞅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从麦苗分蘖临界期到授粉最佳温度,从土壤墒情记录到病虫害预防,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甚至夹着张技术员画的麦穗解剖图。他想起去年凌风用地膜覆盖种花生,硬是比往年多收了两麻袋,当下在进度表上划了个红圈:“成!那地归你折腾,队里过冬攒的三十担羊粪给你留着,要多少让铁柱拉去。就是记住,别跟老辈们起争执,他们认的是‘庄稼活靠经验’。”凌风攥着笔记本点头时,窗外的月牙已经爬上了老槐树的枝桠,心里早把去雄、授粉的步骤过了三遍——这场试验,不仅是为了增产,更是要让凌家坉的人看清,科学比老经验更能靠得住。
转眼过了惊蛰,农历二月的风果然卸了寒气,吹在脸上带着泥土的腥气和麦苗的清甜。凌家坉后山的坡地上,那片被圈起来的种子田像块铺在向阳处的绿绸子,冬小麦齐刷刷返了青,苗叶嫩得能掐出水来。凌风蹲在田埂上,红皮笔记本垫在膝盖上,笔尖沾着点泥土——这本子跟着他跑了半个月培训班,封皮上蹭了粉笔灰,内页夹着的ph试纸已经用掉了大半,此刻他正对着一垄垄插着小木牌的麦苗,逐株记录数据。
“第一垄A组,母本‘蚂蚱麦’,返青后分蘖5个,叶色浅绿,叶尖无黄化,墒情适中……”他念一句写一句,声音压得很低,怕惊飞了麦叶上的蚜虫。笔记本上的字迹方正,每一组数据后都画着小符号:勾代表长势正常,圈代表需重点观察,三角则是要补肥的弱苗。风拂过麦苗,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刚好盖过他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像是在和他一起核对这些关乎收成的数字。
身边的旧箩筐盛着十几个精心糊制的报纸袋。这些袋子是他前几晚在煤油灯下赶做的,用的是生产队订的《农业科技报》,每一张都裁得方方正正,折三道边再用浆糊粘牢,怕漏风影响授粉;袋口系着的细麻绳,是从他爹的旧蓑衣上拆下来的,泡过开水消过毒,摸着糙却结实。每个袋子上都用铅笔写着清晰的标记:“杂交组合1-父本-抗锈1号”“杂交组合2-母本-蚂蚱麦-大穗系”,笔画遒劲,生怕日后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