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唐浩打车早早来到公司。
上周他只上了两天班,与市场有些脱节,今天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他首先登录部门经理交易账户,检查上周执行的多空配对策略。
看到19亿资金稳健盈利3%,他松了口气——这部分投资正按照系统提示的月盈利8%的趋势稳步增长,没有产生意料之外的蝴蝶效应。
账户中还有一个多亿的投资组合,是上次长联科技、螺纹钢期货和寒武纪的买入策略形成的盈利头寸。
其中螺纹钢和寒武纪已经获利了结,只有长联科技依旧持有中。
确认公司账户运行良好后,唐浩开始思考今天的市场策略。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指导新组建的团队,必须树立权威,让所有新老员工明白,他们的部门经理是金融市场中不容小觑的人物。
只有这样,未来他才能如臂使指地带领团队。
他点开上周的市场研报仔细研读。
这份由公司精英团队撰写的报告,为各部门经理提供本周的市场参考,帮助他们制定适合本部门的投资策略。
花了半小时仔细阅读后,唐浩发现研报再次聚焦在大豆相关期货上。
原来,自从上次国际资本与国家资本那场血腥搏杀后,大豆期货在关键的一天振幅高达120%。
由于当天涨跌停板都是70%,国家资本为了平抑市场、树立典型,进行了疯狂的多空双杀。
任何敢于在那天进场的资本,无论做多还是做空,都被杀得胆寒。
有一次行情甚至从涨幅35%直接暴跌至-45%,这一幕震惊了整个市场。
最终,国家资本给所有市场参与者上了生动的一课:不要以为资金量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当国家队下场时,会让你心胆俱裂。
这就是那次行情中,国家队向国内外资本展示的态度。
自那天之后,期货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但由于当天跌幅过深,大豆期货价格远低于远期合约,市场似乎又出现了机会。
不过研报的建议仍然相当谨慎:谨慎看多。
唐浩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
国家队的威慑力确实不容小觑,但市场的价值回归规律也不会轻易改变。
今天,他需要在保持谨慎的同时,向团队展示精准的判断力。
“系统,请为大豆相关期货生成一条投资建议。”
【叮!今日第一条投资建议:买入大豆相关期货多头头寸,保证金不得高于2000万,持有五天,周五午盘前平仓,投资回报率300%】
唐浩心中一动,早在第一次关注大豆相关期货的时候,系统曾经给他生成过一条投资建议,那就是可以大资金建立大豆近期合约和远期合约之间的多空配对策略,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一次系统说的是这个策略长期有效。
莫非?
唐浩心中猛然一动,一个关键的联想闪过脑海。
他仔细回忆,记起了两个多星期前的那条信息:
【建立大豆近期合约与远期合约多空配对头寸,月均回报率8%】
对比今天的新建议,两条建议在唐浩脑海中快速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
“我明白了。”唐浩眼中精光一闪,“系统这是在提示一个完美的套利机会。”
他立即调出大豆期货的合约矩阵图,仔细分析近期合约与远期合约的价差关系。
果然发现了一个关键现象:由于前段时间国家队的强力干预,近期合约被过度打压,而远期合约受影响较小,导致价差已经偏离正常区间达到历史极值。
“所以长期的多空配对策略是基于价差回归的逻辑,”唐浩快速推理,“而今天的单边做多建议,是在提示近期合约将会出现一波强劲的估值修复。”
这个发现让唐浩兴奋不已。他原本打算按照新建议,简单建立2000万的多头头寸。
但现在,他看到了一个更精妙、收益更高的策略。
他立即开始计算:
如果按照长期建议,建立1:1的多空配对头寸,需要占用双倍保证金,但风险极低,月收益稳定在8%。
如果按照今日建议,单边做多近期合约,收益高达300%,但需要承担单边风险。
但如果将两者结合...
唐浩快速在电脑上构建新的策略模型:
“用2000万保证金建立近期合约多头头寸,同时用等值保证金建立远期合约空头头寸。
这样既抓住了近期合约的反弹机会,又通过对冲降低了风险。”
他仔细验算着这个策略的可行性。
由于近期合约被低估的程度远大于远期合约,这波反弹中近期合约的涨幅肯定会显着高于远期合约。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获得单边做多的收益,还能额外赚取价差回归的利润。
“妙啊!”唐浩不禁拍案叫绝,“这样操作,实际收益很可能会超过系统预估的300%!”
更重要的是,这个组合策略的风险远低于单纯的单边做多。
即使判断失误,价差回归的收益也能提供一定的安全垫。
晨会开始。
唐浩这次并没有让手底下的老员工先行发言,而是将自己的建议平静的告诉所有人。
这种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瞬间让新老员工明白,自己的顶头上司,那是大拿级别的人物,眼光极为独到。
就这么短短半个小时的晨会,所有员工对唐浩已经建立起一种高深莫测的印象。
“唐总,这个策略很精妙啊。”
王小翠在理解唐浩的意图后,忍不住赞叹,“既抓住了交易机会,又控制了风险。”
唐浩微微一笑:“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是理解各个信号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信号并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学会把它们串联起来思考。”
散会后,新员工除了做各种杂项工作外,有大量时间进行模拟期货验证。
毕竟这一次他们部门足有18名实习生(王红已经转正成初级交易员),人多事少,他们当然不会像以前唐浩和王小翠那样,忙的连口茶都来不及喝上一口。
而老员工有了唐浩的指点,不再像以前那样,分散资金到处尝试市场的利润点。
他们只需按照唐浩的指令行事,基本上就能达到资金利用的最优决策。
收盘时,仅仅一天时间,这个精心设计的组合就已经实现了可观的浮盈。
更重要的是,唐浩通过这次操作,向整个团队展示了他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明天继续按计划执行。”唐浩在收盘后交代团队,“记住,好的交易策略往往来自于对不同信息的整合分析。”
离开公司时,唐浩心情愉悦。
今天不仅发现了系统建议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找到了将系统能力最大化的方法。
这让他对即将接手的高管基金,充满了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