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当日,天朗气清。林墨四人早早下山,与溪云村的村民汇合。男女老少都换上了素净的衣裳,提着祭品,扛着工具,沿着山路向村后的祖坟山走去。
山路两旁的野花肆意绽放,溪水潺潺流淌,本该是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却因祭扫的氛围添了几分肃穆。孩子们也收敛了往日的喧闹,安静地跟在大人身后。
祖坟山在一片平缓的山坡上,排列着许多低矮的坟冢,大多没有墓碑,只有几座新坟前立着简陋的木牌,上面写着逝者的名字。
“这些都是前些年兵灾和野兽侵害时逝去的乡亲。”村长叹了口气,指着那些无碑的坟冢,“好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就这么埋在了这里。”
林墨四人听着,心中都有些沉重。他们拿出带来的镰刀和锄头,开始清理坟冢周围的杂草。丫丫和阿禾动作仔细,生怕碰到了坟前的石块;林墨和苏晴则合力将几座塌陷的坟冢重新培土,让它们看起来整齐些。
村民们也各自忙碌起来,有的擦拭木牌上的灰尘,有的摆放祭品,有的点燃香烛和纸钱。袅袅青烟升起,在山间飘散,带着人们的思念与祈愿。
祭扫仪式开始了,村长站在坟冢前,声音沙哑地讲述着村子的过往,讲述着那些逝去的乡亲们的故事。他的话语朴实而真挚,许多老人听得红了眼眶,低声啜泣起来。
丫丫看着这一幕,悄悄拉了拉苏晴的衣角:“苏晴姐姐,他们好可怜啊。”
苏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眼中也泛起湿润:“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日子,守护好这里。”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开始分发祭品。按照习俗,祭扫后的糕点要分给孩子们,寓意着逝者的祝福。丫丫和阿禾也收到了一份,她们捧着糕点,对着坟冢深深鞠了一躬,才小心翼翼地吃起来。
下山的路上,气氛比来时轻松了许多。孩子们又开始嬉笑打闹,大人们则谈论着春耕的打算。
“林先生,苏姑娘,”村长走在林墨身边,“过几日就要开始插秧了,村里的壮劳力不多,你们要是有空,能不能来帮帮忙?”
“没问题。”林墨爽快地答应,“正好我们也想学着做做农活。”
丫丫和阿禾也兴奋地说:“我们也能帮忙!”
回到小院时,已是傍晚。夕阳将落霞山染成一片金红,晚风带着花草的清香,格外宜人。
“今天好累啊。”丫丫瘫坐在石凳上,不想动弹。
“但心里很踏实。”阿禾轻声道。
林墨和苏晴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阿禾的意思。亲手为逝者清理坟冢,听着那些关于守护与生存的故事,让他们更加懂得了“家园”二字的分量。
晚饭时,苏晴做了简单的米粥和咸菜,四人却吃得格外香甜。
“明天开始,我们要学插秧了。”林墨笑道,“不知道会不会弄得满身泥。”
“肯定很好玩!”丫丫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
夜色渐深,小院里一片宁静。清明的祭扫,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者的警醒。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里的人们,早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融入他们血脉中的责任。
他们的故事,在清明的哀思与祈愿中,沉淀出更深的意义。春日的耕耘即将开始,如同他们的守护之路,充满了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