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赵三闹事后的第二天,白天
地点:小洼村,张圣指定的“加工区”
赵三的事件给张圣提了个醒,必须让村民们看到更广阔的前景,才能凝聚人心。同时,随着捕鱼效率提升,仅靠悦来楼已无法完全消化每日的鱼获,部分较小的杂鱼和产量过剩时的鱼都需要找到出路。
张圣将目光投向了鱼获的深加工——制作鱼干。
他召集了村中几位手脚麻利、做事细致的妇人,在河边清理出一片空地,架起了几口大陶锅和晾晒架。
“各位婶婶,今日我们试做一种能存放很久的吃食——咸鱼干。”张圣指着堆放在一起的各类杂鱼说道。
妇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
张圣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首先,把这些鱼刮鳞、去内脏,洗净。注意,大的鱼可以从背部剖开,更容易晾干。” 他熟练地操作着,动作比许多老渔民还利落,看得妇人们啧啧称奇。
“然后,是关键一步,腌制。”张圣让人抬来那批用公账购买的粗盐,“用盐均匀地涂抹鱼身内外,特别是鱼腹和肉厚的地方,要多揉搓一些。盐的比例很重要,太少容易坏,太多则过咸。大概十斤鱼用……(他估算了一下)一斤半到两斤盐。”
一个妇人惊讶道:“用这么多盐?这得多少钱啊!”
张圣解释道:“正因盐贵,这鱼干才能卖上价钱。而且腌制后,鱼能保存数月甚至更久,我们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不怕坏。”
众人恍然,开始动手处理。张圣则在旁边指导,确保每一步都到位。
腌制了几个时辰后,他将处理好的鱼一条条挂在通风的晾晒架上:“接下来就是晾晒了。天气好的话,晒上三五天,直到鱼体变硬,肉质紧实就可以了。”
除了咸鱼干,张圣还尝试了另一种方法——烟熏。他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熏棚,将部分腌制过的鱼挂在里面,下面用松枝、柏叶等带有香气的木材点燃,用慢火和浓烟缓缓熏烤。
“这种方法做的鱼干,别有一番风味,应该能卖得更贵。”张圣对围观的村民解释道。
几天后,第一批咸鱼干和烟熏鱼干制作成功。咸鱼干硬邦邦,咸香扑鼻;烟熏鱼干则色泽金黄,带着独特的烟熏香气。
张圣让李狗儿带着几种鱼干样品,再次前往县城。这一次,他不仅找了悦来楼王掌柜,还让李狗儿去了一些干货铺、杂货店甚至码头货栈询价。
结果令人振奋!王掌柜对烟熏鱼干赞不绝口,当即表示可以放在酒楼作为下酒菜或特色菜。而干货铺对易于储存的咸鱼干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听说可以长期稳定供货后,给出了比鲜鱼更高的单价。
消息传回小洼村,村民们沸腾了!这意味着,即使鲜鱼卖不完,他们也能通过制作鱼干获得收入,再也不怕鱼获浪费了!而且鱼干的价值更高,大家的收入又能增加一截。
之前因为赵三挑拨而产生的一丝阴霾彻底消散,村民们对张圣的信任和敬佩达到了新的高度。张圣趁热打铁,正式将鱼干制作纳入日常生产,安排了专人负责。
小洼村的渔业,从单一的鲜鱼销售,拓展到了初加工领域,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大大增强。张圣用事实证明了,跟着他,真的有肉吃,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