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祭天大典的雷霆余威尚在京城上空盘桓,清洗带来的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消散,但在与皇城一墙之隔的格物院东侧,一处新辟出的、粉刷一新的院落里,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气息,正悄然萌发。这里,便是由朱由检亲旨设立、宋应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皇家格物学堂”所在地。

冬至后第三日,清晨。虽寒气依旧凛冽,但难得的冬日暖阳透过稀薄的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在学堂院门前那块刚刚挂上的、黑底金字的匾额上。匾额上的字并非皇帝御笔,而是宋应星亲书,字体端正刚劲,带着一种工科特有的严谨——“格物致知,实干兴邦”。

院门敞开,与祭坛前的森严戒备不同,这里只有两名格物院自己的护卫值守,神色虽严肃,却并无杀气。院内,不大的庭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前方是一排改造过的堂屋,充作讲堂;两侧厢房则分别作为算学室、图示室以及简陋的器物陈列室。

此刻,庭院中略显嘈杂地站立着约八十名年龄、衣着、气质各异的青年。他们便是格物学堂的第一期学员。其中,约三分之一穿着虽旧却浆洗干净的儒生长衫,多是些科举失意、或对八股感到厌倦的年轻士子,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几分不甘人下的清高;另有三分之一则穿着短打衣衫,手脚粗大,面色黝黑,多是李福等大匠推荐的子侄或颇有灵性的年轻工匠,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最后一部分,则穿着各色吏员或军户的服饰,显得更为沉稳老练些,他们是来自户部、工部、乃至京营中粗通文墨、被选派来进修的低级官吏和军吏。

这群人站在一起,泾渭分明,彼此间目光接触时,都带着几分审视与隔阂。士子嫌工匠粗鄙,工匠畏士子清高,吏员们则冷眼旁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尴尬与不安。

辰时正,学堂总办宋应星,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深蓝色直裰,并未着官服,缓步走到了庭院前方的一块青石板上站定。他目光扫过台下这八十张面孔,看到了他们眼中的迷茫、期待、怀疑与隔阂。

他没有立刻宣讲大道理,而是从袖中取出几件东西——一枚标准的光滑螺栓,一块画满了几何图形的木板,一小块西山钢铁厂新出的试制品钢料。

“诸位,”宋应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今日,尔等站在此地,或许有人是因功名无望,或许有人是为谋一技之长,或许有人是奉上命而来。心中或有困惑,或有轻视,以为此非圣贤之道,非正途之所。”

他举起那枚螺栓:“此物,名螺栓。按格物院标准,螺纹间距、牙型角度、头部尺寸,皆有定规。若无此标准,则螺母无法旋入,机器无法装配。此乃‘标准’之力,乃秩序之力。”

他又指向那几何木板:“此乃勾股方圆,乃测算之基。无此,则田亩不可丈量,河道不可疏浚,炮位不可校准。此乃‘数理’之力,乃精准之力。”

最后,他托起那块钢料:“此乃西山新炼之钢,坚逾凡铁。无此,则犁铧易折,刀剑易卷,机器易损。此乃‘材料’之力,乃根基之力。”

他放下手中的物件,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些许:“标准、数理、材料!此三者,便是尔等在此学堂,首要学习之物!非是空谈道德,非是皓首穷经!而是要学以致用,用以强国,用以富民!”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有人言,此乃奇技淫巧,坏人心术。然,若无‘巧’,燧人氏何以钻木取火?神农氏何以辨识百草?若无‘技’,禹王何以疏导洪水?鲁班何以造车建屋?圣人之道,存乎经籍,亦存乎这格物穷理之中!陛下创立此学堂,非是摒弃圣学,而是要补其不足,要让我大明子弟,既能明理,更能做事!让这煌煌大明,不再因器物不利而受外辱,不再因技艺不精而困民生!”

这一番话,结合着眼前实实在在的物件,如同重锤,敲击在不少士子学员的心头,也让那些工匠子弟挺起了胸膛。

宋应星继续道:“在此学堂,无分士农工商,只论勤勉与悟性!成绩优异者,可入格物院为吏,可往各工坊为匠师,可至军中为技术官佐,亦可由学堂荐于陛下,量才擢用!未来之前程,取决于尔等自身之努力,而非门第出身!”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起了一阵骚动,尤其是那些工匠子弟和低级吏员,眼中瞬间爆发出炽热的光芒!这意味着,他们有一条可以凭借真才实学,跨越阶层壁垒的全新道路!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和些许动静。守卫并未阻拦,只见一身寻常青色棉袍的朱由检,在内侍的簇拥下,悄然走进了院子。

“陛下!”宋应星率先发现,连忙躬身行礼。

庭院中的学员们先是一愣,随即哗啦啦跪倒一片,山呼万岁,许多人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万万没想到,日理万机的皇帝,竟会亲临这刚刚开学的、不起眼的学堂!

朱由检面带温和的笑容,虚抬右手:“平身。朕今日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材。”他的目光扫过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尤其是在那些衣着朴素的工匠子弟和目光坚定的年轻吏员脸上停留了片刻。

“宋卿方才所言,甚合朕心。”朱由检对宋应星点了点头,随即面向众学员,“朕设立此学堂,便是要在这大明,点燃格物致知的星火!这星火,或许今日尚显微弱,但朕相信,假以时日,必成燎原之势!尔等,便是这第一批火种!”

他走到那块“格物致知,实干兴邦”的匾额下,朗声道:“望尔等在此,潜心向学,磨砺技艺,明晓事理。未来,大明的机器能否更精,军械能否更利,桥梁能否更固,田亩能否更丰,皆系于尔等所学!朕,期待着尔等学成之日,能以一技之长,报效国家,光耀门楣!”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空洞勉励,只有朴实而沉重的期望。但这番话,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这些年轻人的心。

“谨遵陛下教诲!定当刻苦向学,报效皇恩!”八十名学员,无论出身,此刻皆心悦诚服,齐声高呼,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使命感。

朱由检微微颔首,并未多做停留,便在内侍簇拥下离去。但他的到来与那番话,如同最有效的催化剂,彻底驱散了学员们心中的隔阂与迷茫。

皇帝离开后,宋应星正式宣布开课。第一堂课,并非高深的技艺,而是由他亲自讲授,何为“格物院标准”,以及标准对于工业化生产的意义。

年轻的士子们放下了矜持,开始认真记录那些陌生的度量单位;工匠子弟们则努力理解着那些图纸上精确的线条和数字;吏员们则敏锐地意识到,掌握这些,或许将是他们未来晋升的关键。

尽管前路依然漫长,尽管外界仍有质疑与非议,但在这座小小的院落里,代表着理性、务实与创新的星星之火,已然被皇帝亲手点燃。这火光虽微,却坚定地亮了起来,试图驱散陈旧观念的迷雾,照亮一条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这八十颗火种,将在格物之学的淬炼下,逐渐成长,终有一日,会如皇帝所期望的那样,形成燎原之势,彻底改变这个古老帝国的面貌。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