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光束像喝醉酒的箭,第三次擦过煞力流涡旋的边缘。青金色的光擦着紫黑色能量壁掠过,在大气层上犁出道刺眼的痕,7 处边缘节点的警报同时尖叫 —— 光束精准度骤降 17%,护江力从
滑到 (降 200 点)。凯的机械臂砸碎了磁场校准仪,星脉探测器显示涡旋周围的磁场正以每秒 73 次的频率乱跳:“这是宇宙级磁场干扰!蜂蜡打蜡这种土办法,根本对抗不了量子级紊乱 —— 你们的风筝线能校准纳米级偏差吗?”
观测站的长桌上,摆着排陶罐,里面盛着琥珀色的蜂蜡。河北养蜂人魏大娘正用铜勺舀起融化的蜡,往风筝线上淋,蜡液遇冷形成层发亮的膜,线轴转动时发出 “沙沙” 的轻响。“小凯看这线,” 她捏着线头往磁场干扰区一送,沾着蜂蜡的线竟稳稳悬在半空,没被乱磁吸偏,“蜡滑了,磁石就抓不住它 —— 光要跑偏,给它的道儿抹点蜡不就得了?”
一、蜂蜡裹出的抗磁道
凯的粒子分析显示,蜂蜡的抗磁率仅为星脉抗磁材料的 1\/37:“这是用蜂蜜对抗黑洞级磁场!蜡质粒子会在高能下分解,让光束彻底散架!” 他调出的模拟图上,蜡质涂层在磁场中像融化的黄油,光束被搅成了乱麻。
可魏大娘已经把蜂蜡与地脉树脂按 7:3 的比例熬成了 “抗磁膏”。熬膏的铜锅沿结着层金红色的壳,那是老艺人口中的 “蜡胆”,据说能锁住抗磁的 “劲儿”。“你看这膏的丝,” 她用竹片挑起膏体,拉出的金丝在磁场中笔直如线,“地脉树脂是山的劲儿,蜂蜡是花的滑,两样混着,磁石再横也别想拐偏它。”
当掺了 “抗磁膏” 的光束射向涡旋,奇迹在蜡香里炸开。青金色的光轨表面浮着层琥珀色的膜,像给光束装了层 “导航鞘”,在乱磁中歪歪扭扭地拐了个弯,竟精准扎进涡旋的核心!护江力的指针 “噌” 地弹起,→,监测仪显示精准度从 83% 跃至 97%。更奇的是,蜂蜡膜在磁场中微微震颤,把紊乱的磁力线 “梳” 成了顺直的线 —— 就像沾蜡的风筝线能理顺乱风。
“看这膏里的‘絮’,” 魏大娘用针尖挑出点黑色的杂质,那是混入的地脉土壤颗粒,“老辈熬蜡必加三钱灶心土,说能‘镇住邪磁’—— 其实是土颗粒能吸收杂磁。” 凯的显微镜下,地脉颗粒在蜡膜中形成了无数个微型 “磁场陷阱”,每个陷阱都像块小磁铁,把干扰磁力牢牢锁住,让光束在 “干净的道儿” 上跑。
太行山养蜂场的直播里,蜂农们正演示 “蜡膏熬制”:柴火要烧枣木,火候得保持 “蜡液冒泡不翻滚”,树脂要选向阳坡的老松树泪。当观众发现自家蜂箱里的赘脾蜡,竟和抗磁膏成分相同,善念值的曲线突然像被蜜粘住似的,猛地往上窜 —— 那些被当作 “废品” 的蜂蜡,原是最精密的 “能量导航仪”。
二、蜡膜震颤的瞄准镜
光束刚准了没半刻,突然又 “晃了晃”。涡旋磁场突然增强 37%,蜡膜表面泛起层波纹,光束像踩在浪尖的船,眼看又要偏靶。凯要往蜡膏里加星脉抗磁剂,却被魏师傅按住手 —— 老人正用手指蘸着蜡膏,在光轨模拟图上画着螺旋,每个转弯处都点了个蜡点。
“这叫‘打标点’,” 他指着蜡点说,“风筝要过高压线,就提前在拐弯处做记号 —— 光束也得有‘路标’。” 这些蜡点是用 “冷凝快干蜡” 做的,遇高能会发出 73 赫兹的震颤波,刚好与地脉磁场的基础频率共振。当光束掠过蜡点,震颤波就像只手,轻轻把它拨回正轨。
第七个蜡点闪烁时,光束在涡旋中完成了次漂亮的 “S 形绕障”。精准度彻底锁定 100%,护江力冲破 ,蜡膜震颤的频率与第八器的净化频率完全同步,竟在涡旋周围织出张青金色的 “净化网”—— 煞力流像被网眼吸住似的,不由自主地往光束上撞。
“听这蜡膜的‘嗡鸣’,” 魏大娘把耳朵贴在能量导管上,声音像蜂群振翅,“它在跟地脉‘说话’呢,说‘光往哪走,磁就往哪让’。” 凯的声波仪显示,这种嗡鸣能让周围磁场的紊乱度下降 73%,就像合唱团的和声能让杂音消失。更妙的是,蜡膏里的花粉颗粒在光线下会发光,形成条肉眼可见的 “光轨”,连新手都能顺着光轨瞄准。
当云南佤族的猎手通过直播学会 “顺光轨瞄准”,用简易能量枪击中远处的模拟靶时,善念值突破 111.1 亿。那些曾被嘲笑 “落后” 的民间射手,此刻正用最原始的 “三点一线”,教会全球防御者如何让光束 “听话”。
三、蜡渣里结出的能量晶
最意外的收获藏在净化后的光轨旁。蜂蜡膜在高能作用下慢慢消融,落下的蜡渣与煞力流碎片一接触,竟 “滋啦” 冒起白烟,凝结成颗颗菱形的晶体 —— 凯的检测仪刚触碰到晶体,屏幕瞬间爆红:这是纯度达 97% 的 “青金级能量晶”,效率相当于第八器核心能量的 73%!
“就像蜂蜜熬成糖,” 魏大娘捡起颗晶体,阳光下泛着蜜色的光,“蜡把煞力的‘毒’熬掉了,剩下的就是甜的。” 这些晶体被装入特制的蜡盒,接触空气也不会失效,测试显示,用 1 颗晶体就能让小型净化装置持续工作 73 小时 —— 这意味着,被煞力流吞噬的能量,不仅能被夺回,还能被 “炼” 成更精纯的 “弹药”。
当最后一缕光束收队,护江力稳稳站上 。魏师傅的藤编线轴上,还缠着段沾着晶屑的风筝线,线的末端系着个迷你能量晶 —— 那是给下一章 “边缘节点防御” 留的钥匙。“小凯记住,” 他把线轴塞进凯手里,“光要准,不光靠硬瞄,得懂借劲儿 —— 就像放风筝,借风的劲儿,能把纸糊的鸟送上云端。”
观测站外,孩子们举着沾蜡的竹蜻蜓奔跑,蜻蜓翅膀上的蜡膜在阳光下划出金色的轨迹,像无数条微型光轨,在人间织成张守护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