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空气里弥漫着决战前特有的腥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紧绷的金属质感。
专家团被引导进入了伏羲基地的核心区域,一个代号为烛龙的实验大厅。
入口处,厚重古朴的金属巨门缓缓开启。
门后的世界,展现出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观感。
甫一踏入,专家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攫住了呼吸。
一个造型奇特的Z箍缩实验装置,如同一尊沉默的钢铁神只,矗立在大厅中央。
它的主体是巨大的环形线圈结构,表面覆盖着一层层错综复杂的管道和传感器,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在冷光灯下,反射着不带任何感情的寒光。
装置的中心,是一个由特殊晶体材料制成的透明约束腔。
此刻。
那里空无一物,却能让人预见到即将爆发的、足以吞噬一切的狂暴能量。
这台机器,既有上世纪大型物理装置的粗犷笨重,又在细节处透着未来科技的精巧与诡异,像一头用史前巨兽骨架与未来金属拼接而成的怪物。
劳伦斯教授看到这个装置后,嘴角立刻勾起一抹轻蔑。
他摇了摇头,转向身边的同行,声音不大,却精准地让附近的每个人都能听清。
“看,一个昂贵的古董。”
“它的设计理念,充斥着上个世纪的陈腐气息。”
“他们竟然还在纠结箍缩的径向均匀性问题,这在三十年前,就已被我们判定为死路。”
“他们只是用更复杂的材料,重复着一百年前的错误。”
他的话语未经任何掩饰,在死寂的大厅中撕开一道裂口。
漂亮国的专家们听闻,随即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低笑。
在他们看来,龙国耗费如此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这样一个被物理学判了死刑的装置,无异于一场倾尽国力的盛大笑话。
秦卫兵站在装置的操作台前,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眼神深不见底,穿透了劳伦斯的傲慢,直抵其内心的轻视。
他没有回应任何质疑,只是平静地抬起手。
一个手势,示意实验开始。
指令下达。
低沉的嗡鸣声瞬间吞噬了整个大厅。
那不是简单的噪音,而是烛龙装置内部超高压电力系统启动时,能量洪流奔涌的咆哮。
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每一次心跳都撼动着在场每个人的胸腔。
监控屏幕上,各项参数开始疯狂飙升。
巨大的电流脉冲如神罚之鞭,瞬间抽打在靶丸之上,强大的磁场在中心区域疯狂地向内挤压。
等离子体被瞬间加热、压缩。
炽热的光芒在约束腔内爆闪,那是数亿度高温的聚变燃料在躁动,在嘶吼!
所有人都知道,Z-pinch(Z箍缩)的固有缺陷,会导致等离子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因香肠不稳定性而崩溃。
那是教科书上早已写明的物理规律。
是任何科学家都无法回避的宿命。
漂亮国的专家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屏幕上那条代表稳定性的曲线,在几纳秒内断崖式坠落。
然而。
预料中的崩溃并未发生。
等离子体在约束腔内剧烈震荡,表面泛起螺旋状的涟漪,似乎随时都会撕裂,但它却奇迹般地维持住了形态!
就像一个被无形之手死死攥住的、狂暴的光球。
监控屏幕上,那条本应急速下滑的稳定性曲线,在经过短暂而剧烈的波动后,竟然……平稳了下来!
一条横贯屏幕的直线!
这是一种违背常理的稳定!
一秒……
一秒半……
最终,稳定性曲线在1.2秒的位置,才缓缓地开始衰减。
全场死寂。
时间在这一刻被彻底冻结。
劳伦斯教授脸上的嘲讽凝固了,他的瞳孔因极致的震惊而放到最大,嘴巴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无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他踉跄着猛冲到屏幕前,因用力过猛而狠狠撞在控制台上,但他毫不在意。
他伸出颤抖的手指,近乎贴在屏幕上,指着那条平稳得不可思议的数据曲线。
他的目光死死地、死死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稳定时长。
1.2秒!
这个数字,是现有理论极限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不可能……”
劳伦斯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充满了信仰被碾碎时的惊骇与恐惧。
“这……这违反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不可能……稳定约束和径向压缩是绝对矛盾的,这是物理学的基本法则!”
其余的漂亮国专家们也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
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惊、不解,有些人的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一种面对未知神迹的恐慌。
有人下意识地掏出平板电脑,疯狂地敲击着,试图用自己的模型复现这见鬼的数据。
有人则反复揉着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陷入了某种集体幻觉。
他们是物理学家。
他们相信数据。
但眼前的数据却在向他们发出最无情的嘲讽,你们错了!
喧嚣的人群中,唯有一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冷静。
文若宇的瞳孔骤然一缩。
他没有像劳伦斯那样,被宏观的稳定所迷惑。
他的视线如手术刀般精准,死死锁定在数据曲线中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周期性的微小波动上。
这个波动极其细微,频率恒定。
在巨大的稳定平台期背景下,任何人都只会把它当成系统的数据噪声。
但文若宇立刻判定,它绝不是。
这个微小波动的频率,与他自己理论模型中的一个奇异解,高度吻合!
那个奇异解,是他多年前在推演超临界等离子体非线性动力学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存在于特定能量区间下的自组织混沌模式。
它一直被学界认为是实际应用中难以触发的理论现象,一种数学上的幽灵。
在周围山呼海啸般的震惊中,文若宇反而进入了一种极度冷静的思考状态。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此刻观察到的现象,与他脑海中无数的理论模型和数据进行匹配。
一个决策的支付矩阵,迅速在他心中构建完成。
“这是陷阱”与“这是技术副作用”两种可能性,被他摆上了天平。
如果这是陷阱,一个为了欺骗他而伪造的假象,那么这个伪稳定数据的细节也太过完美,甚至包含了连他们自己都可能没注意到的奇异解特征。
伪造的成本,远超欺骗的收益。
那么……
如果这是技术副作用……
结论瞬间清晰。
为了实现这惊人的1.2秒伪稳定,秦卫兵的团队必然支付了某种代价。
而这个微小的、周期性的波动,这个自组织的混沌模式,很可能就是那个代价的直接体现!
它是一种新的、未知的、隐藏在宏观稳定之下的更高维度的不稳定性!
这个代价,在别人看来是噪音,是无意义的数据异常。
但在文若宇看来,却是通往胜利的唯一路径。
他并非凭感觉认为自己看懂了。
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确认自己已找到了这场博弈的必胜手筋。
秦卫兵,你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了一个看似稳定、实则蕴含着更高维度混沌的魔鬼。
文若宇在心中默默宣告,眼中闪烁着冰冷而自信的光芒。
而我,将是那个利用这混沌,并最终释放灾难的人。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