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整理了一下衲衣,神色肃然,缓步向白马寺走去
他循“缘法”而来,想来寺里那位与他有缘之人冥冥中也会有所感应。
对此,王举也不担忧。他心中澄明,自己之缘法是源于《梵罗变转经》与自身“不二真性”,绝非恶缘。
佛法最重因果,在此佛门起源圣地,若缘法指向仇敌厮杀,本身便违逆了此地理应存在的祥和本源之道,天地气运皆不会允。
故而,他笃定寺中与他有缘之人,纵非全然友善,也绝不应是死敌,更大可能是道途之上,可相互印证、共参妙理之友或师。
与此同时,白马寺深处,一间简朴至极的禅房内。
一位身着百衲旧裟、面容清癯、目光却深邃如古井般的老僧,正于蒲团上静坐。
其气息与整座古寺几乎融为一体,仿佛他已在此地盘坐了千万年,见证了佛法在此地的生根发芽。
忽然,他似有所感,眼睑微微一动,嘴角却泛起一丝了然却又带着些许惊异的笑意:
“奇哉……寺外竟有同道之气牵引而至。”
“非纯佛,非纯魔,非纯道……似囊括万有,又似空无一物,莫非是……”
“此缘……妙不可言,该去接引。”
他并未起身,只是心念微动,一道平和温润的意念便如同春风般拂过寺前,无声地传达至守门的小沙弥心中,亦清晰地映入正走到寺门口的王举识海:
“门外居士,既与佛法有缘,请入寺一叙。”
王举刚到寺门口,便“听”到了这道意念,心中更是安定。
果然如此!
他对着寺门合十一礼,这才迈步踏入。
一步入寺门,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外界天地的一切被隔绝,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宁静、祥和却又蕴含着无尽生机的气韵扑面而来,深深浸润着他的身心。
这气韵并非强大的威压,而更像是一种母亲般的包容与源头的呼唤。
仿佛此地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了最原始的佛法真谛,呼吸之间,皆是佛韵。
王举只觉自己初成的“不二真性”竟自发地活泼流转起来,变得更加圆融通透,甚至连对《梵罗变转经》的理解都深刻起来。
“不愧是佛门起源之地……”
王举心中赞叹,循着那冥冥中的感应,穿过古树参天的庭院,绕过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最终来到后院一间极其不起眼的禅房前。
禅房门扉虚掩。
“小友,进来吧。”
那道声音再次响起。
王举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
房内陈设简单,仅一榻、一桌、一蒲团而已。
一位身着旧裟的老僧正背对着他,面向墙壁上一幅古老的画卷。
那画卷上绘着一匹背负经卷的白马,笔意古拙,道韵天成。
老僧并未回头,只是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平静,仿佛已等待他许久: “小友远来辛苦。老衲于此枯坐百年,今日忽感缘动,方知是在等小友到来。”
王举闻言,心中一震,他观老僧之神韵,心中已经明了。
这老僧与他同修一法。
于是恭敬行礼道:“晚辈王举,偶得一经,修行之下,方知前路艰深,特循缘法而来,望请大师指点。”
那老僧缓缓转过身来。
他面容枯槁,脸上皱纹深刻。
那一双眼睛,左眼如古佛般慈悲深邃,右眼却似蕴含魔渊般幽暗莫测,却又和谐统一,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虚妄。
“你所修,可是《梵罗变转经》?”
王举坦然道:“正是。”
老僧颔首,眼中流露出追忆之色:“难得,难得。此经乃老衲一位故友所创,其才情惊世,欲以佛魔互转为基,直指大道本源。”
“可惜……天不假年,未能竟全功,更未能以此证道成圣,使此经止步于四境,未能化为天地真经。”
他语气平和,却抛出一个让王举心神剧震的消息。
这老僧竟认识《梵罗变转经》的创法者。
老僧继续道:“老衲于此经亦有涉猎,侥幸修至其第四境,得无间自在,炼就一丝不二真如。”
“然此境之后,路便尽了。”
“老衲枯坐于此百年,便是想于此经基础上,结合此地白马驮经、万法源流之意,尝试推演那……第五境。”
王举屏息,眼前这位,竟是已将《梵罗变转经》修至圆满,并试图开辟前路的绝世高人!
“前辈……”
老僧目光似乎能洞穿王举的一切,“你虽初入门径,却另辟蹊径,未完全遵循经法,而是以自身之道为基,融汇贯通,炼就了不二真性。”
“有趣,当真有趣!”
“真如者,理体也,寂照湛然;真性者,心体也,妙用无穷。汝之真性更重力行与统御,似与老衲所悟真如恰可互补。”
老僧似乎极为欣喜,如同见到了绝佳的璞玉。
“既然有缘,且坐下听我讲道。”
王举依言缓缓坐下。
老僧见状笑了笑,毫不藏私,开始阐述自身对《梵罗变转经》以及“不二”之道的理解,从心性到力量,从佛魔本质到虚空妙有,字字珠玑,蕴含无上智慧。
王举凝神倾听,只觉对方每一句话都如同洪钟大吕,敲开他心中无数迷障,许多之前苦思不解之处豁然开朗!
他亦不时提出自身感悟,毫无保留与老僧交流。
一老一少,便在这古朴禅房之中,剖析“真如”、“真性”,阐述法理。
交谈至深时,老僧目光微动,似是感应到了什么,深深看了王举一眼:“小友体内……竟还藏有如此精纯的无上天魔本源之气?”
“可是一粒无上魔丹?”
“啊……”
王举吃了一惊。
这回是真有些失算了,没想到自己最大的秘密被老僧给看穿了。
这个时候,否认也没有用了。
王举默然点头。
“嗯…是了,此物虽险,然用之正,亦可为淬炼不二真性之绝佳薪柴。”
老僧对于魔丹却无丝毫厌恶或贪婪,反而带着一种洞悉本质后的平和。
转而又说起其它,王举心中渐安。
良久,交流渐止。
老僧面露欣慰之色:“善哉,与小友一叙,胜过老衲枯坐十年。”
“此乃老衲对《梵罗变转经》第四境之后的一些推演设想,以及对不二真如的一点浅见,便赠予小友,盼能于你有所助益。”
说罢,他并指如笔,于虚空中轻轻一点。无数由纯粹佛魔二气交织、却又圆融无比的金色梵文与漆黑魔纹流淌而出,化作一篇篇玄奥感悟,直接印入王举的识海深处!
做完这一切,老僧的身影竟开始缓缓变淡,变得透明,仿佛要融入这片虚空之中。
“此间缘暂了,老衲亦需继续追寻那未竟之路了。”
“小友,前路漫漫,好自为之……”
话音未落,老僧的身影已彻底消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