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醒发的柔软的玉米面用刀切成小块。
加入少许糖,把它们全部揉成扁圆状。
“婉婉姐,你那个火烧好了么?”
王婉婉在外头应着苏寻衣的话,“好了好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你要的样子。”
苏寻衣出去一看,那大火烧的正旺。
用火钳把柴夹了一些出来,那么大的火会把玉米饼烤糊的。
然后端出来吃火锅的锅子,在底上刷了一点点菜籽油。
再把揉好的玉米饼放在上面小火慢慢烙烤。
几个孩子还有倾城都凑过去盯着那个玉米饼。
四宝趴在亭子上看着,“娘亲,这好像也没啥变化啊?我看着还是一样的。”
苏寻衣也不急,“再等等。”
过了一会,苏寻衣拿着筷子翻转另一面烤。
刚翻过来,玉米饼的那一面烤的金黄,散发着一股玉米香。
孩子们激动的不得了。
“好香好香,我闻着这味道,我都能感觉自己吃十个。”
几个孩子都等不及的盯着锅子。
倾城也是第一次见,太神奇了。
不一会儿,这一锅玉米饼就烤好了。
苏寻衣把它们全部倒在大海碗里面。
“现在太烫了,可不许偷吃,晾一会再吃。”
说完又接着烤第二锅,顺便给火盆加了两根刚才挑出来的木炭。
几个孩子都迫不及待的围在烙好的玉米饼旁边,各自说着这该有多好吃多好吃的话。
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苏寻衣做的比较小,一锅最多只能烙十个。
看着冷却的差不多,苏寻衣给每个人,发了一块玉米饼。
四宝直接咬了一大口,“呜呜,娘亲,太好吃了太美味了。”
三宝没有直接吃,他递到苏寻衣的嘴边,“娘,你吃一口,你给我们做玉米饼,辛苦你了。”
苏寻衣轻轻的咬了一小口,“三宝真乖,你吃吧。
送一块给你二哥去,这小子得了空就去看书,也不怕看坏了眼睛。
告诉你二哥不要看书了,下来吃东西。”
三宝拿着一块玉米饼,哒哒哒的就跑了。
王婉婉和倾城也各自吃了一口。
“这玉米饼真是太好吃了,没想到这玉米还能这么吃,以前村子里都是种了喂鸡,没想到竟然这么美味。”
苏寻衣笑了笑,“以后想吃可以天天做哦,就是这玉米面有点麻烦,得自己磨,太费劲了。”
王婉婉转头看向倾城,“倾城,你觉得这味道怎么样?”
倾城想了想,仔细斟酌了一下用词。
“这玉米饼刚出锅时,散发着浓郁的玉米香气。
咬上一口,外壳微微酥脆,内里则超级柔软,也许是加了鸡蛋和糯米饭的缘故。
口感细腻中带着些许粗糙的颗粒感。
细细咀嚼,能品尝到玉米天然的甜味,这种甜味纯粹而不张扬,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味蕾对甜的渴望。
加上寻衣在做的时候加入了添加了适量的糖,这味道更是让人欲罢不能,令人回味无穷。
两个字——好吃。”
苏寻衣听倾城夸了那么久,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玉米饼哪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啊?
不过闻起来那个味道确实挺好闻的啊,玉米的清香嘛。
如果我不加糖的话,那个味道没那么好吃,所以我就加了一些糖,这样的话,吃起来就比较回甜一点点。”
王婉婉竖起大拇指对着苏寻衣,“咱们寻衣太厉害了,又能干。”
又是一锅新鲜的玉米饼烤好。
苏寻衣接着烤第三锅第四锅。
整整烤了五锅才烤完。
苏寻衣收起锅子,撤了火。“烤完了,咱们去做玉米饭。”
苏寻衣来到灶房,看了一眼大锅,锅里的红豆煮的差不多了。
从坛子里捞出一颗酸菜切细,放入大锅里面,再舀上三瓢清水倒进去。
烧火继续把锅里的酸菜汤烧开,这样一个简单的酸汤就做好了。
苏寻衣舀了一些分别盛放在三个小锅里,让孩子们送去给老宅,还有沈老大,沈老三他们。
剩下的全部舀在盆里面,晚上吃。
把大锅清洗干净,再把装着玉米面的甑子放进去,盖上草锅盖,接着烧火。
没多久玉米面就熟了。
苏寻衣把甑子里的玉米面又倒进盆里,加入适量的水,用木勺搅拌均匀。
再把那些玉米面疙瘩用木勺子碾平。
冷却放凉,让它们吸收充足的水分。
把甑子清洗干净,再把放凉的玉米面倒入甑子里面。
接着烧火蒸熟。
满满的一大桶甑子玉米饭,就做好了。
虽然大家都吃了一两个玉米饼,但是对于第一次吃玉米饭还是特别期待。
今天晚上什么菜都没有做,就只有一个酸汤。
苏寻一给每人盛了一大碗玉米饭,又在饭里面舀了酸汤。
再加入盐,辣椒等调料。
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好吃。
就连最小的司言锦都吃了两大碗。
大宝吃了三碗,“这酸汤饭太好吃了,我以后要天天吃。”
四宝吃了一碗,“嗯,确实好吃,我感觉我的小肚子好撑。”
二宝吃的不怎么多,“都是玉米面,这玉米饼和玉米饭的味道竟差异如此之大。
不过只要是娘做的,我都爱吃。”
苏寻衣嘿嘿一笑,“这酸汤呀还有好几种吃法,改天你们就知道了。”
众人被苏寻衣这么一说,更是好奇,这酸汤和玉米饭的吃法了。
愉快的一天就这么过去。
这段时间,广袤的田野上以及山上,金秋时节,玉米田一片绿油油,只有那金黄的玉米挂在杆上。
村民们都满心欢喜地迎来了秋收。
田边,一家老小齐出动,男人手持镰刀,熟练地割下玉米秆,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女人们则穿梭在田中,将一个个饱满的玉米从秆上掰下,放进身后的箩筐。
孩子们也不闲着,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帮忙递着工具和水壶。
也有一些人像苏寻衣家那样,直接把玉米掰下来,玉米杆留在田里养着。
阳光洒在金黄的玉米上,闪耀着丰收的光芒。
村民们虽汗流浃背,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们一边劳作,一边谈论着今年玉米的好收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箩筐竹篮渐渐装满,人们肩挑背扛,将玉米运往家中的院子晒起来。
整个杏花村都沉浸在秋收玉米的喜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