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甲光映秋尘
盛宁十一年七月十五,河间府校场。
三十万大军如钢铁洪流一般列阵在广袤的校场上,他们的旗帜飘扬,盔甲闪烁,气势磅礴。北境边军的玄甲上,还残留着漠北的风沙,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战斗历程;京营禁军的银盔在秋阳的照耀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显示出他们的威严和战斗力;南直隶卫所兵的青衫整齐划一,使得整个阵列显得更加井然有序。
在点将台上,秦王明家齐身着一袭紫袍金带,腰悬着太祖皇帝遗留下的七星剑,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宁王明家策则身披乌金战甲,手按腰间的佩刀,英姿飒爽地侍立于秦王身旁。监军李东阳身着绯色官袍,手持明黄节杖,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扫过整个阵列,神色肃穆,透露出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将士们!”秦王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通过传令兵的嘶吼,在整个校场上回荡,“纯曦王朝遭遇了叛臣的围困,瑶光女帝身陷危局。我大明与纯曦,十余年来一直都是姐妹之邦,彼此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外敌。如今她们有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他的话语慷慨激昂,充满了正义感和使命感,让在场的每一个士兵都为之动容。
他手臂高高抬起,手指笔直地指向西南方向,仿佛那是他心中的目标所在。他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而激昂,仿佛要穿透云层,让所有人都能听到他的决心和信念:
“此行,我们不是为了扩张领土,也不是为了掠夺财富!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定叛乱,安定国家!我们要守护我大明的信义,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场的三十万将士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齐声高呼,声音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澎湃,震得校场边的白杨树都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他们助威。
“愿随大将军!平叛安邦!”这激昂的呼喊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就在当天午后,大军正式开拔。前锋营由宁王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如疾风般疾驰而去,他们的任务是为后续的大军扫清道路,确保行军的安全。
秦王与李东阳则坐镇中军,统领着主力部队。他们的存在就像是定海神针一般,给整个军队带来了稳定和信心。
而粮草辎重则由后军负责护送,这支庞大的队伍绵延数十里,仿佛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沿途的州县早已接到了兵部的文书,提前准备好了充足的粮草和饮水,以供应大军的需求。百姓们也纷纷扶老携幼,站在道路两旁,他们看到大军军纪严明,没有人喧哗抢掠,心中都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于是,人们纷纷点燃香烛,烟雾缭绕中,他们虔诚地祈祷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这支正义之师的期望和祝福。
香火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将人们的心愿传递到了远方。他们默默祈求上苍保佑这支军队能够一路顺利,战胜敌人,平息叛乱。
人们相信,这支正义之师是国家的希望,是人民的救星。他们带着勇气和决心,踏上了平定叛乱的征程。
在这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代,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宁。他们希望这支军队能够早日凯旋,给国家带来久违的宁静。
焚香祈福的人们,心中怀着对正义的信念,对和平的向往。他们用最真挚的方式,表达着对这支正义之师的支持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