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入选的人,在接到通知时无一例外都大吃一惊。
考前,他们个个信誓旦旦,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谁都觉得过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考后,他们依旧信誓旦旦,却是笃定自己绝无可能通过,如果能通过,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见了鬼。
而在所有入选者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国防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一新生——钱程。
他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在校本科生。
林绍远三人看向钱程的眼神,几乎就像在看一个怪物。
虽然没人能确切知道最终有多少人通过。但是他们知道,有不少老师和助教都参加了这次考核。而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在所有熟悉的人里,唯有钱程一人通过考核了。
当然,这也可能跟他们认识的人有限有关。可即便如此,能在那群老师和博士生的围堵下突围而出,钱程依旧称得上厉害。
直到此刻,他们才恍然大悟:
钱程平日里捧着那些国际前沿的原版期刊,是真的在看,也是真的看得懂。而不是像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当英文读物看着消遣。
于晴也入选了。
这些年,她脑子里始终绕着一个念头——造武器。只要沾点边的东西,不管正经不正经,她都要翻一翻。因为长年累月的积累,她的知识面广得惊人。
结果,这次遇上这种跨领域的考核,居然正好撞个正着。
所以,老话没说错——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早有准备的人。
方心妍落选了,但她一点也不觉得遗憾。
在考场上,试卷刚发下来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傻眼了。虽说在自己专攻的领域里,她也算有不小的成绩,可一旦跳出这个范围,她的知识储备就显得捉襟见肘。
对于于晴能够通过考核,她心里既有羡慕,也有遗憾,却生不出半点嫉妒。
这些年于晴有多拼命,她是看在眼里的。
通知下来的那一刻,所有通过考核的人都只剩下三天准备时间。与此同时,所有相关单位也会无条件配合他们的调动。
华国光电设备研究所。
“旭日3号”再次传来突破性进展。
林昊博最新研发的光学晶体——RGI光学晶体x01,在初步测试成功后便直接送到了研究所。应姜蕴宁的要求,孙卓越负责对这块晶体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透光率和折射率等各项参数,确保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然而,在检测过程中,孙卓越意外发现,这款晶体的光透射特性远比预期更加稳定。这个发现立即引起了整个团队的高度关注。
随后,姜蕴宁接手,将所有实验条件与数据进行系统整合,并在多种工况下展开全面测试。
结果令人震撼:这款光学晶体在极端高温、高压以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依旧展现出异常稳定的临界性能。无论是光学透过率、热稳定性,还是抗辐射能力,均较前代产品实现了显着提升。
这意味着,RGI光学晶体x01不仅突破了理论上的性能瓶颈,更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具备了跨时代的价值。
原本“旭日3号”使用的是Got光学晶体1号进行装配,但在新款光学晶体测试完成后,姜蕴宁果断拍板,直接将其替换为RGI光学晶体x01。
没想到,效果喜人。
得出结论之后,姜蕴宁拿起电话,拨通了林昊博的号码。
电话那头很快就接通了。
“林教授,你真是给了我们这边好大一个惊喜。”姜蕴宁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连语速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林昊博马上反应过来,“RGI光学晶体x01的应用测试终于有结果了?”
“对,这一款光学晶体的性能比之前几款更稳定——无论光学透过率、热稳定性,还是抗辐射性能,都比预期更优秀。在多种极端工况下,它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姜蕴宁一口气说完,话里带着难掩的兴奋。
平时她说话总是沉稳从容,但像这一次,高兴得语速明显加快,倒是极少见的样子。
林昊博也被她的笑声感染,嘴角微微上扬:“我早就等着你的反馈了。”
姜蕴宁继续补充:“而且,这款光学晶体在光刻机上的应用效果也非常明显:光束透过率更高,光斑均匀性显着改善,热膨胀和光学畸变大幅降低。”
电话那头的林昊博沉吟了一会儿:“看来,这次……比我预计的要好上许多。”
事实上,这款晶体他已经研发了整整五年。之前因为设备条件受限,制备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反应不及时、材料缺陷、光学性能达不到预期……几经挫折,进度缓慢。
自从姜蕴宁亲自来了一趟研发中心,将生产设备进行优化之后,研发进度几乎如同开了外挂一般,原本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团队的士气也因此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光学晶体虽然勉强达标,但总有一些潜在隐患,让研发中心经常受气。而经过设备优化后的新晶体,性能大幅提升,一举改变了局面。
如今,曾经被人嫌弃的研发中心,反倒成了各大研究所和军工单位的香饽饽,个个争着攀关系、套近乎,只希望林昊博能把最好的晶体留给自己。
扬眉吐气的林昊博最近出去开会,走路都带风。
而林昊博和姜蕴宁在优化设备这件事情上结下了交情,新研发出来的光学晶体,第一炉绝对是送到研究所来。
“林教授,您真是太厉害了!有了这款晶体,曝光精度和成品良率都会显着提升,同时设备维护频率也大大降低。您看,这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助力!”
虽然林昊博对自己种的“菜”有自信,但是面对姜蕴宁这小姑娘如此夸赞,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电话那头的林昊博老脸一红,连连摆手,“姜工,夸过了,太过了。如果不是你太厉害,把设备优化好了,我们现在连个豆芽都种不出来。”
得到了足够的情绪价值之后,两人开开心心地挂断了电话。
挂完电话,姜蕴宁便开始着手调整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旭日3号”已经顺利完成装配,下一步便是进入关键的调试阶段。姜蕴宁打算让孙卓越负责这部分工作。
这次新款光学晶体的测试中,孙卓越的发现让“旭日3号”的性能更加稳定,而他在“旭日”系列项目中一直处于核心位置,对设备的细节和操作流程都非常熟悉,因此完全有能力独立承担调试任务。
姜蕴宁则打算将自己的重心先转向跨领域人才培训。
这一次的考核让她意识到,华国人才储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