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一名随团副代表悄然离开了休息室。
当姜蕴宁与技术组成员继续交叉验证数据模拟时,会议室门再次开启。
宋承泽抬头,略一皱眉。
那位副代表重新返回,身后还跟着一位陌生面孔——三十多岁,西装笔挺,自带审慎官员气质。
他一进门就自报身份:“技术二组的何文,我是应李处长临时调入的,负责支援灯塔国修订方案的审核。”
姜蕴宁闻言,手中动作微顿。
技术二组原本只参与外围风险评估,从未正式参与谈判方案核心。
何文落座后,立刻打开自己的终端,神情冷静:“我刚刚根据灯塔国的最新资料,重新建模了他们的分布式路由节点,初步结论是——可以通过调整数据阈值与入口缓存机制,规避同步\/异步冲突带来的风险。”
他投出一份新模型图:“我们可以向对方提出三条可接受的技术修订建议,不必停议,也无需公开否定。”
一时间,休息室里鸦雀无声。
这是在试图绕开姜蕴宁的定性结论,另起一套“可妥协”的技术口径。
宋承泽脸色凝重,尚未开口,姜蕴宁已经轻声开口,语气不紧不慢:“何工程师,你这个模型,是基于灯塔国文件中所提的‘预分流机制’吗?”
何文一愣,点头:“对,他们文档第13页有说明。”
姜蕴宁微微一笑:“你可能没有注意,他们在页脚标注得很清楚——‘该机制为实验性描述,不构成技术承诺’。”
她缓缓抬头,语气锋利:“你要把一个‘未承诺’的设想,当作协议前提?如果你要拿它做修订依据,请你先确保灯塔国愿意为它签字背书。”
何文神情一滞。
灯塔国怎么可能会签?
她并不咄咄逼人,却句句精准:“更何况,即便启用预分流,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入口同步结构与底层异步算力之间的调度不一致。”
她翻过一页,平静地说:“这个方案治标不治本,核心技术结构不匹配,系统运行时还是会出问题。”
室内寂静片刻后,宋承泽开口:“我们感谢技术二组的介入建议,但谈判代表团的最终技术口径仍由姜蕴宁主导。我们内部可以讨论,但请各方统一输出。”
何文微微低头,神色不明。
会议散场,灯光调暗。
副代表带着何文穿过长廊,来到休息区深处的一间辅助工作间。
李处长已等在窗边,手中缓缓转动着一枚银色U盘。
他没有回头,只低声问:“她什么反应?”
何文答得简洁而肯定:“判断清晰,态度坚定。宋承泽明显站在她这边,技术口径没有丝毫松动。”
李处长轻轻点头,神情平静,仿佛早有预料:“她一旦定调,很难撼动。”
他沉默片刻,又道:“你也知道,这次我们不是质疑她的专业能力。”
何文点头,语气带着些许佩服:“……所以你让我去试探她的底线,确认她的坚定。”
李处长转身,目光锐利却平和:“灯塔国可能还有后手,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她的技术确实过硬,但谈判不仅是技术比拼,更多的是心态和立场的较量。”
“她还年轻,但这次试探,结果很让人放心。”
他顿了顿,缓缓补充:“你不是去顶替她的位置,而是帮我们确认——关键时刻,她是真的靠得住。”
尽管姜蕴宁早已摆脱了怀疑,上头依然保持高度警惕。
他们需要确认,在真正的压力面前,她能否坚定立场、忠于团队,不会被灯塔国以隐蔽手段动摇或策反。
这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政治忠诚的检验。
何文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肯定:“她表现完美,立场坚如磐石。”
在他眼中,姜蕴宁始终坚定沉着,行事从容不迫,目光清明而坚定,从不闪躲。
李处长微微一笑,目光坚定:“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力量。继续用技术为掩护,保持警觉,但心里可以放心了。”
何文神情凝重:“我会细致观察,确保随时掌握局势变化。”
李处长点头:“了解她的稳固立场,是后续谈判顺利推进的关键。”
会议室里,技术一组的所有成员以及二组的组长何文已经全部就位。
此时的姜蕴宁很清楚自己接下来的策略:“稳中求变,变中促稳”。通过稳定推进德国方案形成技术基准线,同时利用时间与节奏倒逼灯塔国方案脱虚向实,保持主动。
助理刚刚送来德国代表团提交的初步技术方案。按照惯例,相关材料应在会议前3至5天提交,以便中方有充足时间进行研判。
然而,这一次,德国代表团主动要求将会议一再提前。
原因众所周知——为了争夺主动权,德国提前递交方案,力求在与灯塔国达成协议之前占据有利位置。
会议室内灯光柔和,姜蕴宁站在投影屏前,屏幕上是德国代表团提交的《核心融合方案V4.3》。
“结构基本稳健。”她语气平静,目光扫过屏幕上标注红线的模块,“他们用双层解耦+节点限压的方式处理异步涌流,逻辑清晰,容错空间也比之前的版本更大。”
工程师陆齐接话:“我觉得可行性比上一版高不少。尤其是他们在b3通道引入了软冗余分流,如果我们这边愿意同步接口协议,有望减少并发拥堵风险。”
虽然这是第一次正式提交的版本,但其实技术组的人之前已经看过几个内部预研版本,这次提交的4.3版是在那些基础上优化而来的。
何文点点头,随即问:“风险点呢?”
姜蕴宁翻页,语调不急不缓:“依旧有两个隐患:一是他们用的预测算法版本较老,对高频波动适应不够;二是底层缓存设计偏保守……”
“能调吗?”何文看她。
“能。”姜蕴宁肯定道,“我们已经跑了两轮静态模拟,只要他们愿意在第六页参数表中开放权重阈值定义,就能接入我们本地适配逻辑。”
“他们愿意吗?”坐在前面的一个组员小声问。
姜蕴宁轻轻一笑:“德国人讲究技术先行,不喜欢无谓的谈判扯皮。只要逻辑成立,他们通常会接受。”
她扫视四周,“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来整合意见,今晚前出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