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一个早晨,林凛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揉着眼睛开门,只见小海举着个烧焦的电路板,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像花猫。
“依凛央!日本来的集成电路又烧了!”小海急得直跳脚,“这已经是第三块了!”
林凛接过芯片,额间的辰印微微发烫。她“看”到芯片内部有股混乱的能量流——就像鲁班尺上“凶”字位的煞气!
“快去请依公的鲁班尺!”她转身就往屋里跑。
林丕和闻声从里屋出来,接过电路板仔细端详:“奇怪,电压电流都正常啊…”
“爸,你看这芯片排列,”林凛指着板上密密麻麻的元件,“像不像鲁班尺上‘凶’字位的格局?”
正在煎药的林敬波爷爷听说原委,不慌不忙从木匣里请出那把乌木包铜的祖传鲁班尺。尺子一靠近电路板,上面的辰力珠就疯狂闪烁红光。
“瞧见没?”老爷子指着尺上的“绝”字位,“洋人这线路走的是绝户路!”
这句话点醒了全家人。林敬波爷爷赶紧请出祖传鲁班尺,往电路板上一量——果然!芯片间距正好卡在尺上的“绝”字位!
“难怪要烧板!”老爷子一拍大腿,“电子走线也讲吉凶格局!”
这场意外的发现,开启了鲁班尺在微电子领域的神奇应用。
这时林丕和带着德国工程师汉斯匆匆进来。汉斯推着金丝眼镜,用生硬的中文说:“林,我们的芯片又失败了…”
“不是芯片问题,”林丕和把鲁班尺往电路图上一压,“是走线犯了风水忌讳!”
汉斯瞪大眼睛,看着尺子上密密麻麻的“财官义本”刻度,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这、这不科学!”
“咱中国人讲天地人和!”林敬波爷爷捋着胡子,“电子走路也挑吉凶!”
为了说服德国人,林家决定做个实验。小海连夜改装了示波器,林凛用辰力引导电子流。当线路按鲁班尺“财”字位走线时,示波器上出现完美的正弦波;换成“绝”字位时,波形立刻扭曲乱窜!
“我的上帝!”汉斯抱着示波器不撒手,“这比我们的检测仪先进二十年!”
汉斯将信将疑地回去修改。一周后他激动地打来电话:“林!你救了整个项目!那个位置确实有潜在短路风险!”
消息传开,鲁班尺在微电子界成了香饽饽。日本索尼公司派来代表团,非要“参观神奇的中国尺子”。
“这是商业机密!”郑珍珠二婶叉着腰把日本人挡在门外。
但林家人自有妙计。林凛和小海合作,把鲁班尺的吉凶原理转化成数学公式,开发出“电子鲁班尺”软件。当日本工程师看到软件准确预测出电路板故障点时,个个九十度鞠躬:“中国智慧,佩服!”
然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有次为美国苹果公司设计电路时,林丕和按鲁班尺“吉”字位布局,美方总工程师迈克却坚持按“国际标准”。
“这是迷信!”迈克指着图纸直摇头。
双方僵持不下时,林岽小家伙抱着玩具路过。三岁的他无意中用手比划,辰力自然流转,竟让两种布局在虚空中融合成更优方案!
“天才!”迈克看得目瞪口呆,当即采纳了新方案。
这次成功让林家意识到:国际标准本土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取长补短。
真正的考验在古建筑修复领域。省里请林家参与修复一座明代古塔,塔身严重倾斜,常规方法无力回天。
林敬波爷爷带着鲁班尺现场勘测,发现塔基落在“病”字位。“得用辰力扶正!”老爷子一锤定音。
修复那天,全家人各显神通。林丕和用辰力测算受力点,林丕邺布设能量网,林凛引导辰流。当古塔在辰力作用下缓缓归正时,围观群众爆发热烈掌声。
“这是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文物局专家激动地记录。
但最精彩的,还是与法国公司的商业谈判。对方想低价收购辰力微电子技术,被林丕和识破套路。
“想要技术可以,”林丕和微笑着拿出合同,“但必须注明:核心技术永远归中国所有!”
法国代表还想耍花招,林漺小机灵鬼“不小心”打翻茶水,正好淋在合同陷阱条款上。对方只好悻悻签下公平协议。
这次成功让林家明白:与外国做生意,既要开放包容,也要坚守底线。
年底,林家发明的“辰力微电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上,林丕和举起鲁班尺和芯片,庄严宣告:“这就是中国智慧——古今融合,中西合璧!”
如今,走进辰光小学的微电子实验室,你会看到有趣的一幕:孩子们既用精密仪器,也用鲁班尺;既学编程代码,也背“财官义本”。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林敬波爷爷望着教室里认真操作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