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记铁匠铺被查、木炭被禁的消息,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迅速在刘家坳蔓延开来。刚刚因为木炭生意而对刘远洋转变态度的村民们,再次陷入了恐慌和猜疑之中。
“我就说吧!那木炭来路不正!”
“私采官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完了完了,这下要被他们害死了!”
……
各种指责和埋怨如同冰雹般砸向刘远洋和刘根生。连族长刘永年也再次派人召见刘远洋,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要求他立刻停止一切木炭生产,并“妥善处理”此事,绝不能牵连宗族。
刘根生彻底崩溃了,整日躲在工棚里,对着那些堆积如山的木炭原料和成品默默流泪,仿佛在看着自己孩子的尸体。他媳妇更是哭得昏天黑地,觉得天都塌了。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刘远洋,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愤怒后,反而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哀求也换不来敌人的仁慈。越是绝境,越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
他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面:
1. **对手**:柳林镇张氏铁行、王家老号(可能性极大)。
2. **手段**:散播谣言,勾结官府(市令司?甚至更高?),以“私采官木”、“邪法妖术”等莫须有罪名进行打压。
3. **目的**:搞垮陈记铁匠铺的供应链,同时彻底摧毁刘家坳的木炭产业,甚至将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4. **己方劣势**:无权无势,缺乏官面人脉,证据可能对己不利(木材来源复杂,难以完全自证清白)。
5. **己方优势**:
* 木炭技术是清白的,绝非“邪法”。
* 木材来源大部分清晰可查(向村民收购,有迹可循)。
* 陈记铁匠铺是盟友,陈掌柜深知此事乃无妄之灾。
* 底层乡邻中,仍有部分人信他、支持他。
* 他有一个来自现代、见识过更多商业和政治斗争手段的灵魂。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绝地反击!
刘远洋立刻行动起来,他制定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稳定内部,收集证据。**
他首先找到几乎绝望的刘根生,用力抓住他的肩膀,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根生哥!现在不是倒下的时候!我们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要是倒了,就真如了那些小人的愿了!振作起来!”
或许是刘远洋眼中的坚定感染了他,刘根生浑浊的眼睛里恢复了一丝神采,哽咽道:“远洋……我……我听你的!”
“好!”刘远洋道,“你立刻把我们所有收购木材的账目,哪怕是最零碎的,全都整理出来!时间、人物、数量、树种,越详细越好!还有,之前试验时记录的不同木材的燃烧数据,也一并整理!”
这是为了证明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和技术的科学性。
**第二步:寻求外援,陈情申冤。**
他让刘栓柱立刻返回柳林镇,设法秘密见到陈掌柜,传达他的计划:请陈掌柜利用其在柳林镇多年经营的人脉,暗中收集张、王两家散布谣言、勾结官府的确凿证据(哪怕只是人证),同时,由陈掌柜出面,以其铁匠铺的名义,向永安县衙递交一份陈情状,说明木炭来源清白、质量上乘,所谓“私采”、“邪法”纯属竞争对手恶意诬告,请求官府明察,还其清白。
将陈记铁匠铺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借助其更大的影响力向官府施压。
**第三步:釜底抽薪,舆论反制。**
刘远洋深知,在这个时代,民意和名声有时也能形成一股力量。他亲自撰写了一份言辞恳切、逻辑清晰的“告乡邻书”,将他与刘根生如何试验烧制木炭、如何与陈记正常交易、如今又如何被奸人诬陷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他没有请人代笔,而是用自己那手尚且稚嫩但足够清晰的笔迹,抄写了数十份。
然后,他带着这些“告乡邻书”和刘小丫一起,趁着夜色,悄悄张贴在刘家坳村口的公告栏、祠堂外墙以及一些醒目的地方。他相信,村子里总有明白事理、认得字的人。
在做这一切的同时,他让刘根生暂停了木炭生产,但并未拆除炭窑,只是将其封存,以示坦荡,也保留着最后的希望火种。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近黎明。刘远洋站在寂静的村口,看着东方天际泛起的那一丝鱼肚白,心中并无把握,却充满了决绝的斗志。
他已经尽了人事,接下来,只能听天命。
绝地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