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太宗。
原本李世民想让虞世南当太子右庶子,但被已年近古稀的虞世南婉拒,甘愿留任秘书少监之职。
唐太宗对虞世南非常看重,每至案牍稍歇、军机暂宁,太宗必召虞世南对坐论道,聊聊历史,谈谈古籍经典,一起琢磨朝代兴衰。
唐太宗甚至忍不住感叹:
“若满朝公卿皆如世南,何愁不能致太平?”
此语一出,足见虞世南在帝王心中的分量,堪称无上殊荣。
在贞观年间,虞世南除了早年编写的?《北堂书钞》,还参与编写了?《群书治要》,任职谏官期间更是堪称“大唐嘴替”,抓住机会就给唐太宗提意见。
贞观6年,他写了篇?《圣德论》,劝李世民要“慎终如始,坚持初心,不能松懈”~
后来听说李世民要去泰山搞封禅大典,他马上跳出来反对,以“东巡劳民”为由,极力劝阻谏言,句句戳中要害,展现了他作为忠臣的担当。
而且,他还在儒学复兴上发力,倡导薄葬,主张,节用而爱人。
意思是节省开支,不要奢侈浪费,节省用度并爱护百姓。
说到虞世南,就不得不提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作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大师的亲传弟子,他深得永字八法的精髓,他的书法风格外圆内方,平和圆融。
就像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代表作?《孔子庙堂碑》,那更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说?“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并且虞世南还和褚遂良,欧阳询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并且在日本,和欧阳询,褚遂良被尊称为“初唐三大家”,对日本书风影响深远,妥妥的文化交流大使~
公元638年,贞观12年,虞世南已经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再次上表请求辞官归居。
唐太宗虽然不舍,但也知道,他年事已高,只好批准。
还授予他殷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荣誉职位,俸禄照发,给足了面子。
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虞世南在长安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一岁。
李世民得知后下诏:
“虞世南于朕,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后赐陪葬昭陵,加封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贞观17年,虞世南的画像被绘于凌烟阁。
虞世南的一生从世家子弟到乱世幸存者,再到大唐名臣,经历了无数的起起落落。
如果要用一句诗来概括虞世南的一生,那就是他的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后世人对虞世南评价颇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太宗赞其“五绝”
唐太宗曾评价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在古代,皇帝对臣子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极为少见,这体现了虞世南在品德、政治操守、学识、文学及书法等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令帝王十分赏识。
其次,他和他哥哥被比作西晋“二陆”
隋时,虞世南与兄长虞世基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足见兄弟二人在当时的影响力,侧面反映出虞世南在文学等领域的造诣已得到广泛认可。
再次,他的书法成就颇受推崇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自成一家,世称“虞体”。
他师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其书法作品代表作《孔子庙堂碑》以“外柔内刚、端雅静穆”闻名?。
其书法承袭王羲之传统,风格典雅含蓄。
作为唐太宗钦点的书法导师,其作品被视为初唐楷书典范,黄庭坚曾以“千两黄金那购得”盛赞其《孔子庙堂碑》?,也被后人奉为经典。
最后,他的文学贡献获肯定
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着名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
此外,他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在文学和文献整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品德颇受敬重
在政治上,他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官员,敢于直言进谏,深得百姓爱戴。
在品德方面,为人谦逊、正直、守信,是人们眼中真正的“君子”。
有人认为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顶尖水平,没有短板,是“全能天才”,能在动荡年代做到如此全面,十分难得。
您怎么看呢?”
视频结束
七玥打开了评论区,就刷到了一些网友贴出的历史名人对虞世南的评价,其中也有一些网友们自己对虞世南的评价和调侃。
便看了起来,天幕同步播放着:
“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着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哇,头衔还真多。”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赞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认为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就可称名臣,而虞世南五绝皆备。
虞世南去世后,太宗作“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之此诗,将何以示”纪念他。”
(☆_☆)- 唐代的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 北宋黄庭坚: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肯定其书法价值。
?- 《宣和书谱》:认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比较他和欧阳询书法,突出虞世南书法藏锋的特点。
?- 明代徐献忠《唐诗品》:指出虞世南早期诗歌婉缛、绮丽、藻饰,隋朝时诗有挣脱南朝瑰丽诗风迹象,入唐后作品发生风格转变。
?- 清代沈德潜:评《从军行》二首时称《蝉》诗“犹存陈隋体格,而追逐精警,渐开唐风”。
?- 南唐李煜:评价虞世南“得其(王羲之)美韵”,肯定他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传承。
接下来就是现代网友比较简单的评价了
-“我认为虞世南书法方面的造诣极高。”
“是的,是的,+1。他书法外柔内刚、圆融雅致,但风格不明显,在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当下少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