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海面上,朝阳刺破云层,将金色的光洒在东风号航母的甲板上。随着直-18J预警直升机的螺旋桨轰鸣声逐渐清晰,赤旗军东风号航母战斗群按预定航线缓缓驶入目标港口——该港口位于大陆东海岸,背靠内陆平原,距127师驻守的海鸥城约300公里,是150师“梯度推进、纵深布防”战略中的首个陆上据点。
舰队锚定后,甲板立即进入“舰载机调运-装甲卸载”双轨作业模式:直-20通用直升机采用“外挂吊运”方式,将t90m2b主战坦克的动力舱、炮塔等模块化部件,精准投送至港口预设的装甲集结区;
075两栖攻击舰则启动“坞舱泛水”程序,Lcm-1E机械化登陆艇搭载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虎式装甲车依次驶出,在登陆艇引导下完成“泛水-抢滩-集结”流程,履带碾过港口水泥地时,通过“主动悬挂调节”系统将震动幅度控制在5mm以内,避免精密设备受损。
150师师长米哈伊尔准将站在东风号舰桥的战术指挥台旁,通过“舰载光电侦察系统”扫视港口周边3公里范围,确认无丧尸集群及不明武装活动后,对着加密通讯器下达指令:
“各作战单元执行‘堡垒-1’部署方案——一团以‘三角警戒阵’沿港口围墙构建外围防线,二团依托‘模块化工事组件’搭建临时防御阵地,三团与工兵连组成‘清剿分队’,采用‘步坦协同’战术清理周边5公里内的丧尸聚集点!”
地面作业随即展开:负责警戒的士兵携带AK12突击步枪,在围墙制高点架设“红外对射报警装置”与“便携式雷达侦察仪”,形成“目视警戒+电子监控”双重防线;工兵连启用“液压破碎锤”与“轮式装载机”,对港口内废弃集装箱实施“分类清理-集中堆放”,为装甲车辆预留“隐蔽待机区”;医疗分队驾驶ZSA-UK Linza装甲医疗后送车,
在据点中心区域完成“伤员接收-紧急救治-物资储备”三位一体部署,车辆搭载的“车载生命监测系统”可实时传输伤员生命体征数据至后方医疗站。
不到半天时间,港口临时防御体系已达成“陆上阻截-岸防警戒-火力覆盖”标准:围墙外侧挖掘2米深、1.5米宽的“反坦克壕”,内侧架设“蛇腹型铁丝网”与“定向雷阵”;3个关键入口处部署ZA-SpN“泰坦”防地雷反伏击车,
车顶加装的pKm魔改超级现代化机枪完成“射界标定”,该枪配备的“皮卡汀尼战术导轨”可兼容“全息瞄准镜”与“战术握把”,结合“枪口制退器”将连发射击精度提升30%,有效射程覆盖入口周边500米范围,形成“交叉火力网”。
米哈伊尔准将在据点内巡视时,手指轻触pKm机枪的“战术导轨锁定装置”,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当前防御需强化‘装甲机动支援’能力——让装甲营将t90m2b坦克部署至据点东西两侧的‘预设发射阵地’,通过‘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完成射击诸元装订,确保接到指令后30秒内实施火力支援;
后续向内陆探索时,采用‘扇面搜索’战术,优先摸清30公里内的‘资源点’与‘丧尸迁徙路线’,为与127师建立‘陆上交通线’奠定基础。”
此时,港口外海域,东风号航母的“相控阵雷达”保持“全功率扫描”状态,护卫舰以“环形巡逻阵”在10公里半径内执行警戒任务,通过“舰载声呐系统”监测水下异常目标。
夕阳西下时,150师临时据点内点亮“野战照明灯”,士兵们围着“便携式炊事车”补充热食,装甲车辆则在“隐蔽待机区”启动“发动机预热”程序,确保随时可投入战斗——这座原本荒芜的港口,已通过系统化部署,转型为赤旗军向大陆推进的“前哨堡垒”。
就在防御工事进入“收尾验收”阶段时,东风号航母指挥室内,宋扬忠少将通过“卫星通讯链路”与赤旗岛总部完成战术协同,随后对着通讯器下达调整指令:
“各舰执行‘归建-留防’计划——除2艘055d型驱逐舰留守港口周边海域外,其余舰船于3天后按‘编队返航航线’返回赤旗岛,留守驱逐舰需启用‘舰载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与陆上防御体系构建‘海空协同预警网’。”
消息传至150师,米哈伊尔准将正带领技术人员检查t90m2b坦克的“炮长主瞄准镜”,闻言立即补充部署:
“接下来3天执行‘强化-1’方案——工兵连在港口海岸线埋设‘智能感应水雷’,与055d驱逐舰的‘舰载雷达’形成‘数据联动’,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触发‘声光报警’;让后勤分队将AK12步枪的弹药储备提升至‘每兵15个弹匣’标准,同时为装甲车辆补充‘附加装甲模块’,确保失去舰队空中支援后,仍具备独立防御能力。”
随后3天,据点建设进入“精细化强化”阶段:清剿分队在055d驱逐舰“舰载雷达引导”下,精准定位港口周边20公里内的3处丧尸集群,采用“空中直升机压制+地面步坦清剿”战术完成清理;工兵连通过“无人机侦察”确认海岸线地形后,将“智能水雷”按“梅花阵”布设,水雷搭载的“声磁复合引信”可区分“民用船只”与“不明武装舰艇”;医疗点新增“模块化急救单元”,将抗生素、止血包等物资储备量提升至原标准的2倍,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伤亡。
撤离当天清晨,东风号航母甲板启动“舰载机回收”程序,歼-35舰载机通过“阻拦索着舰”依次收纳至机库;护卫舰、补给舰按“纵队返航阵型”完成编组,舰艏朝向赤旗岛方向。2艘055d驱逐舰则缓缓驶至港口外侧“警戒阵位”,舰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切换至“24小时值班模式”,“垂直发射系统”装填的“海红旗-9b”防空导弹处于“待发状态”,同时通过“数据链”与陆上据点的“防空雷达”完成信息同步。
宋扬忠少将在东风号舰桥对着通讯器说:“老米,2艘055d已完成‘海空警戒’部署,舰上‘舰载直升机’可随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侦察’支援,若遇突发情况,通过‘加密卫星频道’直接呼叫火力支援,总部后续会通过‘运输舰’补充弹药与物资。”
“请放心!”米哈伊尔准将站在港口岸边,望着逐渐远去的舰队,转身对着集结的士兵们喊道:“从今日起,我们就是赤旗军在大陆的‘战略支点’——依托装甲集群与岸防体系守住据点,待完成‘纵深探索’后,立即与127师实现‘战线衔接’,为后续大规模推进打开通道!”
阳光洒在055d驱逐舰的舰体上,反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据点内,t90m2b坦克的“炮口校准装置”仍在闪烁红光,AK12步枪的枪托靠在工事旁——这座新生的前哨站,在“海陆协同防御体系”的守护下,正式开启了赤旗军“扎根大陆”的战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