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大营的异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云霞关紧绷的神经上又拨动了一下,但随后的几天里,预想中的大规模进攻并未到来。
似乎那夜的部队调动只是一次试探,或者北狄人也在调整策略,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战场陷入了暴风雨前夜般的诡异平静,但这种平静,比激烈的厮杀更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苏芷的生活节奏却并未因战事的暂缓而放松。
伤兵营里依旧忙碌,大批伤员需要持续的治疗和康复,预防疫病和改善卫生条件也是头等大事。
她每日奔波于伤兵营和帅帐之间,为江蓠检查腿伤恢复情况,也成了固定的日程。
江蓠的腿伤在苏芷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
骨裂处已经初步愈合,肿胀基本消退,虽然还不能承重行走,但已经可以在亲兵的搀扶下,短暂地离开床榻,在帅帐内稍作活动。
这对他而言,已是极大的改善,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完全被困于方寸之地。
这一日,苏芷为江蓠换完药,重新固定好夹板后,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告辞。
她看着江蓠靠在椅中,目光依旧习惯性地投向悬挂的地图,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凝重,忍不住轻声问道:“将军还在为北狄的异动担忧?”
江蓠收回目光,看向苏芷,没有否认:
“北狄人狡诈,如此沉寂,绝非好事。
斥候回报,他们似乎在后方大量打造一种新型的攻城器械,具体形制却探不清楚。未知,才是最令人不安的。”
苏芷沉默了片刻。
她不懂军事工程,无法在器械方面提供建议。
但她想到了另一件事。这几日在伤兵营,她听到不少士兵在私下议论,言语间充满了对江蓠的拥戴和信任。
他们说,只要有将军在,云霞关就垮不了。
那种近乎盲目的信仰,源于江蓠一次次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建立起来的威望。
“将军,”苏芷斟酌着语句
“或许,北狄人无论打造何种利器,最终依靠的,还是士卒的勇气。
而我观我军将士,虽经苦战,但士气未堕,对将军的信赖更是坚不可摧。这或许,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城池。”
江蓠闻言,微微动容。他深知士气的重要性,但由苏芷如此清晰地指出来,并与他个人的威望联系起来,让他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他凝视着苏芷,缓缓道:“为将者,得士卒效死力,乃份内之事。这份信赖,亦是责任,沉重如山。”
“正因为沉重,才更显其价值。”
苏芷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将军将每一位士卒的性命都放在心上,他们才能感受到,并愿意以性命相托。这与我们医者之道,其实有相通之处。”
“哦?”江蓠来了兴趣,“医者之道,如何与统兵之道相通?”
苏芷思考了一下,解释道:“医者面对伤患,需竭尽全力,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因为每一条生命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段人生。
将军统兵,决策之间,关乎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亦关乎他们身后万千家庭的悲欢。
虽然有时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取舍,但那份‘不轻易放弃’、‘尽力保全’的初心,是共通的。
我们都相信,生命的价值,值得用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哪怕过程充满艰难险阻。”
她顿了顿,想起那日月下江蓠流露出的迷茫,继续道:
“将军那日说,分不清手中的刀剑是在守护还是制造悲剧。
但苏芷以为,判断的标准,或许就在于这份‘初心’。
若挥剑是为了止戈,为了最终能守护更多像营中那些伤员一样渴望活下去的人,那么暂时的牺牲,便有了意义。
将军心中装着家国天下,装着这关内的军民,这份‘守护’的信念,便是最大的‘善’,是指引将军前行的明灯,与苏芷行医济世的信念,并无二致。”
苏芷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她将医者对个体的关怀,与统帅对整体的责任,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指出了两者内核中共同的“守护”信念。
江蓠静静地听着,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一生征战,听过无数谋士的奇谋妙计,听过无数下属的宣誓效忠,却从未有人从这样一个角度,如此深刻地解读过他的职责与内心。
苏芷的话,像一道光,穿透了他因权谋和杀戮而时常感到困惑的迷雾。
是的,守护。
守护这片疆土,守护这方百姓,守护那些信任他、跟随他的将士们。
这个信念,从未改变过。
只是漫长的征战和残酷的牺牲,有时会让他暂时迷失在手段与目的的漩涡里。
而苏芷,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用她最纯粹的行医理念,提醒了他最初的坚持。
她的信念,源于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尊重;他的信念,则是对生命集合体的责任。
形式不同,但核心,都是“守护”二字。
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感,在江蓠心中激荡。
他看着苏芷,目光深邃如海,其中翻涌着欣赏、感激,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找到知己般的触动。
“守护的信念……”江蓠低声重复着,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弧度
“你说得对。无论手段如何,初心不改,方得始终。这世间,能持此信念者,不多。苏芷,能遇你,是江蓠之幸。”
这句话,已远远超出了上下级之间的赞赏,更像是一种灵魂层面的认可与倾诉。
苏芷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脸颊微微发热。
她能感受到江蓠话中的真挚与重量。
她垂下眼睫,轻声道:
“将军言重了。苏芷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本心。能见证将军守护这云霞关,能为将军略尽绵力,亦是苏芷之幸。”
帐内陷入了沉默,但这一次的沉默,却充满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但一种无形的、基于共同信念的纽带,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和牢固。
他们仿佛站在了同一片精神的高地上,俯瞰着脚下的纷争与苦难,心中怀抱着同样的希望。
不知过了多久,帐外传来更鼓之声,提醒着夜已深沉。
苏芷站起身,行礼道:“将军,夜已深,您该休息了,伤处需要静养。”
江蓠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你也辛苦了,回去早些休息。”
苏芷转身走向帐门,在她即将掀帘而出时,江蓠的声音再次从身后传来,低沉而清晰:
“苏芷,待他日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你的医馆,定会如愿。”
苏芷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难以言喻的酸楚。
她掀帘而出,步入清冷的夜色中,抬头望向那轮依旧皎洁的明月。
帐内,江蓠靠回椅背,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纷繁的军务和未知的敌情,而是苏芷那双清澈坚定的眼眸,和她所说的“守护的信念”。
共同的信念,如同暗夜中的北极星,指引着方向,也温暖着彼此孤独跋涉的灵魂。
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战争阴云下,这份心灵的契合,成为了比任何城墙堡垒都更加坚实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