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十七年的新春,便在凯旋的荣耀与皇室的温情中悄然度过。元宵的彩灯尚未完全熄灭,应天城还沉浸在节日的余韵里,休沐日后帝国的中枢,已经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开始新一轮的精密运转。

尤其特殊的是,因除夕家宴奉旨回京的秦王朱樉、晋王朱?、燕王朱棣尚未返回,使得今年的朝堂,平添了几分微妙与暗涌。

这新年伊始的平静,终于在一次例行朔望大朝会后,被秦王朱樉与晋王朱?联名呈递的一道奏折骤然打破。

乾清宫东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江南早春的湿寒。朱元璋端坐御案之后,面色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摊开的、言辞恳切却又隐隐透着一丝锋棱的奏疏。

太子朱标与吴王朱栋分坐左右下首,两人的眉头也微微蹙起。几位核心枢机大臣——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诚意伯刘基,以及兵部、户部尚书皆肃立一旁,气氛凝重。

“都看看吧。”朱元璋将奏疏往前推了推,声音听不出喜怒,“老三,老四,还有你们几个,都看看咱的好儿子、你们的好兄弟,人还在京城,就给咱出了个什么题目。”

朱标率先接过,迅速浏览,脸色渐渐凝重。朱栋随后接过,目光扫过那熟悉的笔迹,虽为联名,但主要笔迹似是秦王所为,逐字逐句地看了下去。

奏疏的开篇,自然是歌功颂德,盛赞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吴王用兵如神,神策军威震北疆,一举荡平西寇,实乃社稷之福。然而,笔锋很快一转,便切入正题。

奏疏中称,虽西汗国主力遭重创,但其残部西窜,难保不会与更西边的帖木儿帝国进一步勾结。

况且,草原广袤,难保没有其他心怀叵测之部落趁机坐大。秦王、晋王封地,地处西北要冲,直面可能的威胁方向。为保大明西陲万全,使朝廷无后顾之忧,特此联名上奏:

其一,请扩编秦、晋二藩三卫护卫。 现有护卫兵力,用于弹压地方尚可,然欲应对未来可能之大规模、高强度的边患,则显不足。奏请仿神策军例,将二王护卫各扩编一万五千人,并允许在封地内择优招募骁勇,加以操练,形成可独立应对区域性威胁之强军。

其二,请拨付最新式火器洪武十六式以固防。 神策军之所以能摧枯拉朽,新式火器功不可没。秦、晋二藩地处前线,城墙关隘乃国之藩篱,然现有火器陈旧,难以应对未来之敌。恳请朝廷拨付洪武速射炮各三十门,并配套弹药及操炮工匠,以增强关键城池、关隘之防御火力,使敌不敢觊觎。

其三,隐含之意,跃然纸上。 奏疏中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种比较与不满。提及神策军之强,提及塞王肩负守边之责,却无神策军之利器精兵,言语之间,隐隐将朱栋执掌神策军、权力之大的状况,与他们就藩在外、却受制于兵额装备的处境相对比。那句“仿神策军例”,更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与试探。其核心诉求,无非是要求获得与承担的责任相匹配的兵权和装备,其假想敌,恐怕已不仅仅是西窜的残元,更包括了这位手握天下最强兵、深得帝心的二哥。

阁内一片沉寂,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朱标放下奏疏,叹了口气,率先打破沉默:“父皇,三弟、四弟所虑,也非全然无理。西疆确需加强防备,帖木儿帝国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只是……这扩编之数,以及索要洪武速射炮……规模太大,恐非钱粮所能轻易支撑,亦易引朝野非议。”

他说的委婉,但意思明确。扩编一万五千精锐,还要最新式的速射炮,这几乎是要再造两支小型的神策军。且不论财政压力,单就政治影响而言,便极其敏感。

朱元璋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朱栋:“老二,你怎么看?这奏疏,明着是跟咱要兵要炮,暗地里,怕是冲着你来的。”

朱栋神色平静,并无被冒犯的恼怒,反而露出一丝深思。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大明疆域图前,目光扫过西北、北方诸多都司卫所。

“父皇,大哥。”朱栋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三弟、四弟的奏疏,看似为私,实则也点出了我大明当前军制的一些隐忧。”

他手指点向地图:“我大明军制,以卫所为基础,战时由五军都督府调兵遣将。此制在开国之初,效果显着。然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北元虽遁,西患又起,战事形态亦因火器革新而大变。卫所兵农合一,训练时间、强度,难以与专职战兵相比。各地都司卫所,除边镇少数精锐外,多数兵马之训练、装备,已逐渐与神策军这等专职精锐拉开差距。此其一。”

“其二,”朱栋的手指划过秦、晋藩地,“塞王镇边,负有守土之责。然其护卫兵力有限,且受朝廷严格规制。面对小股寇边或可应对,若真遇大规模强敌,仍需依赖朝廷从卫所调兵遣将,反应迟缓,易误战机。秦王、晋王兄长久镇边陲,对此体会自然更深。其请求扩军备械,虽有私心,亦是对此种弊端的本能反应。”

他转过身,面向朱元璋和朱标,语气变得极为郑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神策军战力超群,乃国之利器。然此等强军,长期由儿臣一人执掌,确易引人侧目,非国家之福。即便儿臣无心,亦难堵悠悠众口,更易使兄弟藩王心生隔阂,不利于皇室和睦,亦不利于朝廷稳定。”

此言一出,朱标面露惊容,朱元璋敲击桌面的手指也停了下来,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朱栋。

朱栋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令朱元璋和朱标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因此,儿臣恳请父皇,准三弟、四弟所奏之一部分!”

“哦?”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准哪一部分?”

“准其加强防备之核心诉求,但方式需变通。”朱栋清晰地说道,“可令兵部、枢机堂核查西北边镇实际防务需求,酌情增派精锐卫所驻防秦、晋藩地附近要冲,但兵籍仍属朝廷。同时,可拨付部分旧式洪武大炮及一定数量的洪武十六式步枪,以增强其守备能力,但洪武速射炮乃军国重器,制造不易,需优先保障神策军及关键海防要塞,不宜轻授藩王。”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惊人的提议:“至于神策军……儿臣愿请辞神策军都督一职,并请将神策军主力,除藩王亲卫营依制保留外,其余皆交由枢机堂及五军都督府直辖!如此,既可消弭兄弟猜忌,亦可示儿臣公心为国,更可使神策军真正成为国家之军队,而非儿臣之私兵!”

暖阁内再次陷入死寂。朱栋这番表态,堪称石破天惊。主动交出兵权,还是神策军这等强军,这需要何等的胸怀与自信?

朱元璋久久凝视着朱栋,仿佛要看清他这个儿子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良久,他才缓缓摇头,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行。”

“父皇?”朱栋和朱标都是一怔。

“神策军是你一手打造,唯有你,才能如臂使指,发挥其最大战力。交给别人?咱不放心,枢机堂和五军都督府的那帮老家伙,也未必玩得转这支新军。”朱元璋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也带着对朱栋能力的绝对信任,“至于避嫌?哼,咱还没死呢!有咱在,有标儿在,谁敢说三道四?你这兵权,不用交!也没必要交!”

他话锋一转,带着帝王的霸道:“至于老三、老四……他们那点心思,咱清楚。看着你立功,看着神策军威风,眼红了,心里不平衡了。觉得咱偏心?咱就是把神策军给他们,他们带得了吗?能打出狐岭、野马川那样的胜仗吗?”

朱元璋冷哼一声:“扩编护卫?还一万五?想都别想!朝廷规制岂是儿戏!至于火炮……标儿。”

“儿臣在。”朱标连忙应声。

“你拟个旨意。”朱元璋吩咐道,“驳斥其扩编之请,申明祖制不可轻违。然,念及其守边辛苦,西陲确需巩固,着兵部、户部、枢机堂会同议处,从陕西、山西都司现有兵力中,抽调两个精锐千户所,分别划归秦、晋二王暂时节制,加强边境巡防。另,拨付洪武十年式旧炮各十门,洪武十六式步枪各五百支,弹药若干,由其自行招募训练炮手、火枪手。至于洪武速射炮……告诉他们,此炮制造艰难,朝廷自有统筹,暂无余力拨付边藩。”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高明的政治手腕。断然拒绝了核心的扩编和最新火炮的要求,打消了藩王势力恶性膨胀的可能。

但又给予了一定的兵力补充和次一级的火器,部分满足了其加强防务的需求,给了台阶下,不至于让其彻底离心。

同时,强调“暂时节制”和兵部调拨,牢牢将最高权力握在中央。

“父皇圣明!”朱标由衷赞道,这个处理方案,既维护了中央权威,又照顾了边藩实际,还敲打了藩王不该有的心思。

朱栋也躬身道:“父皇处置得当。”

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并无轻松之色,反而更加凝重:“不过,老二刚才有句话,说到咱心坎里去了。现在的兵制,确实出了毛病!”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语气沉郁:“卫所兵训练废弛,战力参差不齐;边军与内地军待遇、装备差距拉大;藩王与中央在兵权上的微妙平衡……这些都是隐患!老三、老四这道奏疏,不过是把这些毛病,捅到了明面上!”

他看向朱标和朱栋,目光锐利:“这次是老三、老四,下次呢?老五那边会不会也有想法?总不能每次都靠咱和稀泥、打板子加给甜枣!”

朱标神色凛然:“父皇所言极是。军制乃国本,若不加以整顿革新,恐生大患。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从长计议,谨慎谋划。”

“标儿说的对。”朱元璋看向朱栋,“老二,你既然看出了毛病,可见你心里是有大局的。你对军制革新,有什么想法?”

朱栋沉吟片刻,道:“父皇,大哥,此事关系重大,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儿臣一人可决。儿臣需回去后,结合此次北征所见,以及各地卫所实际情况,仔细斟酌,方能提出一个稳妥的条陈。眼下,还是先按父皇旨意,处理秦王、晋王所请为宜。”

朱元璋点了点头,也知道此事急不得:“嗯,你回去好好想想。写个详细的奏疏上来。要切中时弊,也要顾及大局,拿出个可行的章程来。”

“儿臣领旨。”朱栋郑重应下。

一场由藩王奏疏引发的风波,暂时被朱元璋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压了下去。但由此暴露出的明代军制深层矛盾,却像一根刺,扎在了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心中。

离开乾清宫,朱标与朱栋并肩走在宫墙夹道中。

“二弟,”朱标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和歉意,“今日之事,让你受委屈了。”

朱栋笑了笑,浑不在意:“大哥何出此言?三弟、四弟所请,亦在情理之中。我所思所言,皆为国家长治久安。若能借此契机,推动军制革新,利国利民,岂非好事?”

朱标看着他真诚而坦荡的眼神,心中慰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如此想,大哥就放心了。军制改革之事,千头万绪,阻力定然不小,大哥和你一起担着。”

“谢大哥。”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许多尽在不言中。

然而,回到吴王府,在书房独坐之时,朱栋摊开纸笔,神色却无比凝重。他知道,朱元璋和太子已经意识到了军队问题的严重性,改革的意愿已然萌芽。

接下来,他需要提交的,将是一份足以震动整个大明军事体系,触及无数人利益的改革方案。

这不仅仅是对卫所制度、兵役制度、训练体系、装备配置的革新,更是对权力、利益的一次重新划分。

其间的阻力,或许比面对西汗国的千军万马,更加凶险和复杂。

窗外,月色清冷。朱栋提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缓缓写下了四个字:

《大明军制改革疏》

新的风暴,已在无声处酝酿。而这一次,战场不在塞外草原,而在庙堂之上,在每一个既得利益者的心中。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