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新官上任的改革
钟浩升任采购科长的红头文件,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整个轧钢厂后勤系统滋滋作响。羡慕、嫉妒、质疑、观望……各种复杂的目光聚焦在那间小小的科长办公室。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出头、火箭般蹿升的年轻人,第一把火会烧向哪里,又能烧出多大动静。
答案很快揭晓。钟浩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科室会议,就直接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要彻底改革采购流程。
没有寒暄,没有套话,他直接将一份厚厚的、用钢笔工整书写(辅以系统提供的标准表格模板)的《红星轧钢厂采购科工作规范及流程改革方案(草案)》分发到每个人手中。
“各位同志,”钟浩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过去我们的采购工作,存在很多不规范、不透明的地方。依赖个人关系、价格水分大、质量把控不严、甚至滋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厂里的利益,也让我们采购科背负了不好的名声。”
他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科员,重点在赵师傅那几个老师傅脸上停顿了一下。
“从今天起,一切按新规矩办。所有采购项目,无论大小,必须遵循‘申请-询价-比价-审批-签约-验收-入库-付款’的完整流程。重点在这里——”他敲了敲方案,“建立供应商档案库,引入竞争机制,重要物资必须有三家以上供应商同时报价;成立由采购科、使用车间、技术科、财务科联合组成的采购评审小组,集体决定供应商;合同条款必须清晰规范,验收标准必须明确严格;所有流程文件必须归档备查,随时接受审计。”
这一套融合了现代供应链管理和内部控制理念的制度,对于这个习惯了“师傅带徒弟”、“关系比规则好用”的年代,无疑是颠覆性的冲击!
台下瞬间炸了锅!
以赵师傅为首的几个老采购员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这新规矩,简直是刀刀砍在他们的命根子上!断了他们的财路(回扣),削了他们的权力(个人决定权),还要把他们放在阳光下烤(多方监督)!这比直接骂他们一顿还难受!
“钟科长!这……这恐怕不合适吧?”赵师傅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语气激动,“采购这活儿,讲究的是灵活!是关系!您这又是评审小组又是多方报价的,流程太繁琐了!等一套程序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耽误了生产算谁的?有些紧俏物资,哪有时间给你搞三家公司报价?就得靠老关系、靠面子去抢!”
“就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实际工作难度!” “年轻人想表现自己可以理解,但不能瞎搞啊!” “这规矩定下来,以后活都没法干了!”
其他几个老油条也纷纷附和,抱怨声、质疑声响成一片。科室里其他一些年轻科员虽然觉得新制度更公平,但也不敢吱声,只能偷偷观察钟浩的反应。
甚至其他部门的人也听说了消息,跑来看热闹,交头接耳,等着看钟浩如何下台。他们都觉得,这年轻人太理想主义,肯定玩不转,最后还得向老规矩妥协。
面对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和质疑,钟浩并没有动怒,也没有强行压制。他等抱怨声稍微平息,才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稳:“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特殊情况当然可以特殊处理,但必须报备说明理由,事后接受核查。至于效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如果因为规范流程就耽误生产,那只能说明我们之前的工作太粗糙,太依赖个人,而不是流程本身有问题。我相信,规范的流程从长远看,只会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和损失。”
但他也知道,空口白话无法服众。他话锋一转:“既然大家有疑虑,那我们就不妨先试点。下一个季度各车间的劳保手套采购,规模不大,就严格按照新流程来走一遍。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项目,反对派们虽然不满,但也不好再强烈反对,只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钟浩出丑。
然而,接下来的试点过程,却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钟浩亲自操刀。他通过系统查询和韩春明的渠道,迅速找到了五家以上的劳保用品生产厂和供应商。发放统一的询价单,明确规格、质量、交货期要求。然后召集了由搬运车间代表、仓库管理员、财务科干事组成的临时评审小组(人不多,但代表了几方),公开拆封报价单,对比价格、质量、售后条款。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规范。最终,一家之前并不起眼、但质量过硬、价格公道的集体所有制小厂中标。签约,送货,联合验收,入库,付款……流程清晰流畅。
最终结果一核算,这次采购的成本,比往年同期降低了整整百分之三十!而手套的质量,经过工人试用,反馈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事实胜于雄辩!
之前那些抱怨的声音,一下子小了很多。年轻科员们眼睛亮了,觉得跟着这样的科长干活,有奔头!就连一些中间派的老科员,也开始暗自点头。毕竟,谁不想工作环境更清朗,少背点黑锅呢?
钟浩趁热打铁,将完整的改革方案稍作修改,附上试点项目的详细报告和数据对比,正式提交给了厂领导班子。
杨厂长看到报告,尤其是那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和数据对比,大为赞赏,立刻召集会议讨论,最终力排众议(主要是李怀德还有些犹豫),正式批准了采购科的改革方案,并要求其他有采购需求的部门参照执行。
拿到了尚方宝剑,钟浩开始全面推行新制度。采购科的风气为之一新,公开、公平、透明逐渐成为主流。
但暗地里的抵抗,从未停止。赵师傅那几个人,明面上不敢再反对,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他们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吃回扣,就开始在账目上做手脚,故意模糊规格型号,虚报少量价格,或者在验收时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新的供应商,试图制造混乱,证明新制度“行不通”。
他们自以为做得隐秘,却不知一切都在钟浩的【实时监控】之下。他们每一次篡改的数字,每一次私下里的串通,每一次验收时的刁难,都被系统无声地记录了下来。
钟浩按兵不动,他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既要抓现行,又要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这天,机会来了。赵师傅负责一批普通轴承的采购。他故技重施,在与一家老关系户(其实是他亲戚开的店)签合同时,将市场上最常见的6204型号轴承,故意模糊报成“精密级6204轴承”,价格却提高了两成。他想利用信息差和验收时的模糊空间,从中捞一笔。
当供应商送货来,赵师傅拿着送货单,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走个过场就签字入库时,钟浩突然出现在了仓库验收点。
“赵师傅,等等。”钟浩拿过送货单和采购合同,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问题,“合同上写的是‘精密级6204轴承’,但送货单和实物都是普通级。型号不对,价格也差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
赵师傅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啊?是吗?可能……可能是供应商搞错了?或者是笔误?我回头让他们换……”他还想蒙混过关。
钟浩却不再给他机会,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从系统数据库打印出来的市场报价单,上面清晰列明了各种型号轴承的详细规格和市场价格区间。他指着上面的数据,声音冷了下来:“不是笔误,也不是搞错。普通级6204轴承,市场价就是合同价的百分之八十。赵师傅,你干了二十年采购,会分不清普通级和精密级?会不知道市场价格?”
人赃俱获,铁证如山!
赵师傅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的冷汗唰地一下就下来了,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周围的其他科员和仓库管理员都看着,眼神复杂。
钟浩没有当场发作,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对仓库管理员说:“这批货,按实际型号和市场价格重新核算入库。差价部分,从赵师傅的下一步采购款里扣除补足。”
处理完现场,钟浩对失魂落魄的赵师傅说:“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走进科长办公室,赵师傅如同待宰的羔羊,浑身瘫软,等待着最终的审判。他以为自己肯定要被开除,甚至送去保卫科了。
然而,钟浩并没有拍桌子骂人,也没有拿出更多证据(系统监控到的其他问题)。他只是指了指面前的椅子,语气出乎意料的平静:“坐吧,赵师傅。”
赵师傅战战兢兢地坐下,不敢抬头。
“赵师傅,你在厂里干了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钟浩缓缓开口,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看透他的内心,“家里的情况,我也知道一些。老伴身体不好,孩子多,负担重。”
赵师傅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惊讶和一丝羞愧。他没想到钟浩连这些都知道。
“这次的事情,性质很严重。按厂规,足够开除你,甚至追究责任。”钟浩的话让赵师傅的心又提了起来。
但紧接着,钟浩话锋一转:“但是,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这次的事,仅限于这个办公室,我不会上报,也不会记录在你的档案里。”
赵师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看着钟浩。
“为什么?”钟浩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因为我需要的是一个能把工作干好的采购科,而不是一个只剩下一堆处分决定的空架子。你经验丰富,关系网广,这些都是优点。只要把心思用在正道上,依然是厂里的宝贵财富。”
恩威并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钟浩身体前倾,语气变得严肃:“但是,机会只有一次。从今天起,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都给我收起来!老老实实按新规矩办事,把你的经验和人脉,用在为厂里争取最大利益上。你能做到吗?”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意想不到的宽恕,让赵师傅百感交集,又是后怕,又是惭愧,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感激。他猛地站起来,声音都有些哽咽:“钟科长!我……我混蛋!我不是人!谢谢您!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赵金山对天发誓,以后一定洗心革面,好好干活!绝对不辜负您的信任!您指东我绝不往西!”
这一刻,他是真的被收服了。
钟浩点了点头:“好,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出去工作吧。”
看着赵师傅千恩万谢、几乎是弓着腰退出去的背影,钟浩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拿下赵师傅这个最硬的刺头,采购科才算是真正被他握在了手里。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整顿内部,只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积蓄力量。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采购科,投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轧钢厂这座庞大的工业机器,以及其背后所连接的、更宏大的时代图景,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手中的权力,只是工具。 而舞台,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