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教室明亮的玻璃窗,在林向红的课本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她微微支着下巴,目光落在黑板上,心思却有些飘忽。讲台上,语文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带着一种金戈铁马的豪迈。
林向红的指尖无意识地在书页边缘摩挲着。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是何等的英姿飒爽,何等的独立自强。她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大哥林向军穿着笔挺警服的身影,也是那般挺拔,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正气和力量。还有二哥林向阳,虽然不像大哥那样外露刚硬,但他那双总是沉静专注的眼睛,和他那些能让厂里机器都“听话”的本事,在她心里,同样高大得如同山岳。
她对两个哥哥,尤其是二哥林向阳,充满了近乎盲目的崇拜。是二哥,用他那并不宽阔却异常坚定的肩膀,一点点扛起了这个家,让曾经偶尔会为生计发愁的父母脸上多了笑容,让家里餐桌上有了肉香,让她和大哥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追求自己的前程(大哥参军,她读书)。二哥话不多,可每次她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小疙瘩,只要去问二哥,他总能三言两语,用最朴素的道理给她点明方向。
可是……
林向红轻轻咬了咬下唇,目光从黑板上移开,落在窗外那棵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的老槐树上。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早衰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
可是,她发现自己好像没办法成为花木兰,也没办法成为像二哥那样的人。
最近几次测验,她的数学成绩都不太理想。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形,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脑子里,怎么也理不清。而和她同桌的周晓白,却似乎总能轻易地解开那些难题,得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一种微妙的、从未有过的比较心理,像细小的藤蔓,悄悄缠绕上她的心。
还有,上个星期,班里文娱委员组织大家排练国庆汇演的节目,选了她和另外几个女生跳一支舞。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肢体也协调,学得很快。排练间隙,她无意中听到两个隔壁班的女生在角落里低声议论:
“看三班那个林向红,跳得也就那样吧,动作软绵绵的,没劲儿。”
“就是,听说她家挺厉害的,哥哥是公安,还有个哥哥是工程师,估计老师是看她家面子才选她的。”
那些话语像细小的针尖,猝不及防地扎进了她的耳朵里。她当时假装没听见,继续练习,可心里却像堵了一团棉花,闷闷的,带着点委屈和不服。她跳得好,是因为她喜欢,也认真练习了,跟她的哥哥们有什么关系?难道她林向红所有的努力和表现,都要被笼罩在哥哥们的光环之下吗?
这种念头一旦产生,就难以遏制。她开始注意到,以前和她玩得很好的几个女同学,现在和她说话时,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羡慕,或者说……距离?她们会好奇地问她:“向红,你二哥真的那么厉害吗?”“你大哥穿警服是不是特别威风?”开始时她还很自豪地分享,可次数多了,她隐隐觉得,她们喜欢的,或许不是她林向红本身,而是她作为“林向阳妹妹”、“林向军妹妹”的这个身份。
一种模糊的、关于自我价值的困惑,在这个十六岁少女的心底悄然滋生。她崇拜哥哥,以他们为荣,可她同样渴望被看见,被认可的是她林向红自己,而不是某某的妹妹。
放学铃声响起,打断了林向红的思绪。她收拾好书包,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校园里充满了少年们喧闹活泼的气息。
“向红,一起走吧?”周晓白背着书包走过来,笑着挽起她的胳膊。周晓白是班里少数几个从不打听她哥哥,只和她讨论功课、分享心事的同学。
“好啊。”林向红挤出一个笑容,心里的烦闷稍稍驱散了一些。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穿过熟悉的胡同。快到四合院门口时,她们看到阎埠贵正蹲在门口摆弄他那几盆菊花,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戏文。
“三大爷。”林向红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阎埠贵抬起头,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脸上立刻堆起热情得过分的笑容:“哎呦,向红回来啦!还有晓白同学!快回家吧,你二哥刚才也回来了,还拎了条大草鱼呢!你们家有口福喽!”他的目光在林向红身上转了一圈,又补充道,“向红真是越来越出息了,品学兼优,模样也俊,真是随了你爸妈,也随了你那两个好哥哥!”
若是以前,听到这样的夸奖,林向红会觉得高兴。可此刻,那句“随了你那两个好哥哥”像一根小刺,轻轻扎了她一下。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多说,拉着周晓白快步走进了院子。
周晓白敏感地察觉到了好友的情绪,小声问:“怎么了,向红?不高兴?”
林向红摇摇头,没说话。
中院里,林家厨房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气。
“二哥。”林向红叫了一声。
林向阳抬起头,看到妹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回来了?今天上学怎么样?”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那双沉静的眼睛似乎总能轻易看穿她的心思,“脸色不太好,遇到什么事了?”
林向红心里一暖,同时又有些委屈。她张了张嘴,想把数学考试的失利,把那些闲言碎语,把心里的困惑都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那种不想永远活在哥哥影子下的别扭心情?会不会让二哥觉得她不懂事,不珍惜现有的好日子?
“没什么,”她最终只是摇了摇头,走过去蹲在盆边,用手指轻轻戳了戳那条鱼的鳞片,“就是有点累。二哥,这鱼好大啊。”
林向阳看着她低垂的睫毛和微微抿起的嘴唇,没有继续追问。他知道妹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他只是温和地说:“嗯,晚上让你嫂子炖汤喝。累了就歇会儿,作业不着急写。”
这时,林向军也下班回来了,警服还没换下,更显得身姿挺拔。他看到妹妹,也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们的大学生回来啦!听说你们要搞汇演?好好跳,哥到时候有空去看!”
若是平时,林向红一定会兴奋地跟大哥分享排练的趣事。可此刻,她只是抬起头,扯出一个笑容:“嗯,好。”
晚饭桌上,气氛一如既往的温馨。李秀兰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尤其是把那鲜美的鱼汤舀到林向红碗里:“红啊,多喝点鱼汤,补脑子,学习累。”林大山和林向军讨论着厂里和局里的事情,林向阳偶尔插几句技术方面的见解。林向红照顾着两个孩子吃饭,轻声细语。
林向红默默地吃着饭,听着家人的交谈,感受着这浓浓的亲情和安稳的幸福。她知道自己是幸运的,拥有这样好的家庭和如此出色的哥哥。可心底那份关于“自我”的小小躁动,却并未平息,反而在这种温暖的对比下,显得更加清晰。
她偷偷抬眼看了看坐在对面的二哥林向阳。他正安静地吃着饭,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沉静而专注。他似乎总能洞察一切,却又给予她足够的空间和沉默的理解。
也许,成长就是这样吧。会有崇拜,也会有想要挣脱光环的渴望;会有家人的呵护,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无法言说的烦恼。
林向红低下头,小口喝着碗里温热的鱼汤。那鲜美的滋味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暖意。她决定,要把数学成绩赶上去,要靠自己的努力在汇演中跳出最棒的舞姿。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她是林向红,不仅仅是林向阳和林向军的妹妹。
夜色渐浓,四合院安静下来。林向红房间的灯还亮着,她坐在书桌前,摊开了数学练习本。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映照着她年轻而认真的脸庞。那小小的、属于青春的心事,化作了笔尖下沙沙的演算声,融进了这秋意渐深的夜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