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终于彻底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四合院里的老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带来勃勃生机。林向阳的生活依旧规律而充实,上学、阅读、整理知识、关注时局,偶尔通过阎埠贵这座桥梁,影响着院内微小的人事与物资流动。
他早已习惯了系统的存在,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和知识库。然而,就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当他完成每日签到,准备退出系统空间时,一点与往常不同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系统界面原本简洁的【状态】、【知识库】、【物品栏】、【功能模块】等选项下方,悄然多出了一个极其不起眼的、泛着微弱白光的条目——【因果扰动(微)】。
林向阳心中一动,意识集中过去。
条目展开,没有复杂的说明,只有一行行极其简练、近乎抽象的提示文字,如同平静湖面上偶尔泛起的、转瞬即逝的涟漪:
**【关联个体:贾梗(棒梗)。行为:间接物资援助(小米)。状态:短期营养不良风险降低。因果线微调。】**
**【关联个体:齐王氏(齐奶奶)。行为:间接物资援助(小米)及隐性关怀。状态:冬季生存质量小幅提升。因果线微调。】**
**【关联个体:阎埠贵。行为:信息共享(布头、招工)。状态:家庭经济及社会关系改善。因果线微调。】**
**【关联个体:秦淮茹。行为:间接物资援助及工作照应。状态:生活压力略有缓解,对宿主家庭好感度、依赖度提升。因果线微调。】**
**【关联区域:红星四合院。行为:公共设施改善(下水道)、知识氛围引入(读书会)。状态:整体居住环境及文化氛围微幅正向偏移。因果扰动(区域微)。】**
……
一条条提示,冰冷而客观,没有情感,没有评价,只是简单地陈述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微弱关联。它们像是一面奇特的镜子,将林向阳那些有意无意的举动,所引发的细微连锁反应,清晰地映射出来。
林向阳怔住了。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模糊的,需要靠观察和推测去感知。而现在,系统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直接将这种“因果”量化(哪怕是极其模糊的量化)并呈现出来。
他看到,自己通过阎埠贵“借”出去的那袋小米,不仅仅让棒梗和小当吃饱了几顿饭,而是切实地降低了棒梗那个半大小子面临“短期营养不良”的风险;他对齐奶奶那点微不足道的关怀,不仅仅让老人感激,而是真实地提升了她在严冬里的“生存质量”;他提供给阎埠贵的信息,不仅仅让对方得了实惠,更是改善了其家庭经济和社交网络……
这些提示,让他更直观地看到了自己“播种”后结出的“果实”,哪怕这些果实还非常微小。
这个新功能,似乎是在中期评估后,随着他对这个世界介入程度的加深,系统随之进化出的辅助模块。它不提供新的能力,却提供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反馈机制”。
**【辅助功能:因果观测(初级)已激活。】**
**【说明:可模糊感知与宿主产生交互的个体\/区域之命运轨迹微小偏转。提示强度与关联度、影响程度正相关。仅限于已发生之事实反馈,无预测功能。】**
林向阳明白了。这就像一个实验记录仪,记录下他投入的“变量”所引起的“数据变化”,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
这功能看似被动,其意义却非同小可。
它能让林向阳更精准地评估自己行动的效果。比如,同样是提供帮助,是直接赠与效果好,还是通过阎埠贵这样间接的方式,更能保全对方尊严且效果持久?通过【因果扰动】的提示,他可以进行比较和优化。
它也能作为一种预警。如果某次行动导致了意外的负面“因果线微调”,他就能及时警觉,调整策略。
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实感。看着那些“因果线微调”、“状态提升”的字样,林向阳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再是这个时代的被动旁观者,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努力,都在真实地、哪怕极其微小地,改变着身边人和环境的轨迹。
这种“撬动命运”的实感,带来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需要更加审慎地运用自己的力量。
随后的日子里,林向阳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这个新功能。当他指导妹妹林向红学习,看到提示【关联个体:林向红。行为:知识引导。状态:学习兴趣及基础巩固。因果线微调】时,他会心一笑。当他通过父亲,对厂里某个技术环节提出建议并被采纳,看到【关联区域:红星机械厂第一车间。行为:技术优化。状态:生产效率微幅提升。因果扰动(区域微)】时,他心中了然。
他甚至注意到,当他只是对许大茂保持冷淡而礼貌的态度时,提示是【关联个体:许大茂。行为:距离保持。状态:对宿主的忌惮与巴结心态固化。因果线微调】。
这面“因果之镜”,让他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小小世界,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他站在个人的节点上,看着无数条因他而微微偏转的命运丝线,交织成一张复杂而动态的网络。而他,手握知识与先见,正学习着如何更有效地,在这张网上拨动出更多正向的涟漪。
系统的这次升级,没有给他新的武器或工具,却给了他一副观察世界的“新眼镜”。透过这副眼镜,他看到了自己行动的重量,也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