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下了整整两天。四合院的地势本就低洼,院里那几条用碎砖头简单铺就的公用通道,此刻更是泥泞不堪。最让人头疼的是位于中院和后院交界处的那段老旧的明渠下水道,因为年久失修,多处堵塞,浑浊的雨水混杂着生活污水漫溢出来,在低洼处积成了一个个小水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人们进出都得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寻找下脚的地方,稍不留神就会溅一裤腿泥水。
“这破下水道,多少年了都这样!一下雨就没法走道!”
“找街道反映多少次了,就说没钱,让咱们自己克服克服。”
“克服?怎么克服?这都快成沼泽地了!”
邻居们聚在屋檐下,望着那一片狼藉,怨声载道。连一向淡定的易中海,眉头也皱得紧紧的。这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涉及公共区域,维修需要钱和材料,指望街道拨款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让各家凑钱又众口难调,始终解决不了。
林向阳撑着伞从外面回来,裤脚和鞋帮已经沾满了泥点。他看着那片积水,又看了看邻居们愁苦的脸,心里有了计较。
林家最近确实宽裕了些,无论是林大山隐约增加的奖金,还是林向阳通过系统签到和“交易”积累下的一点小积蓄,修缮一下自家住了多年的老房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屋顶的瓦片有些松动,窗棂的油漆也剥落得厉害。
当林大山找来熟悉的泥瓦匠和木匠,开始准备材料修缮房屋时,林向阳找了个机会,和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爸,咱家修房子是好事。不过,我看院里那下水道,实在是个问题。一下雨,大家都不方便,也容易滋生蚊虫,不卫生。”林向阳一边帮父亲清点材料,一边看似随意地说道。
林大山叹了口气:“是啊,老问题了。可那是公家的地方,修起来麻烦,谁出钱?谁组织?”
“爸,您看这样行不行?”林向阳放下手里的东西,语气认真起来,“这次咱家修房子,砖头、水泥、沙子肯定有富余。工匠也是现成的。不如……咱们多备点料,顺便把那段最堵的下水道也一起修了?就当是……为院里做点好事。”
林大山愣了一下,转头看向儿子。修缮公共下水道,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光是材料就得不少钱。
林向阳看出父亲的犹豫,继续分析道:“爸,您想啊。第一,这确实是积德的好事,大家伙儿都念咱家的好。第二,易大爷、阎老师他们肯定高看咱家一眼,觉得咱家不光自己过好了,还想着大伙儿。第三,以后咱家在院里说话办事,也更有分量。花点钱,买个好人缘和好名声,值。”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再说,咱家现在……情况特殊,多做点好事,总没坏处。就当是……积福了。”
最后这句话,触动了林大山。他想起了那些神秘的轴承、盘尼西林,还有儿子那些深不可测的“知识”。林家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能力越大,责任似乎也越大?至少,维持一个好名声,营造一个和谐的邻里环境,对隐藏秘密至关重要。
他沉思了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行!向阳,你说得在理!咱家现在日子好过点,不能忘了老邻居。这钱,咱家出了!”
第二天,林大山就找到易中海和刘海中,把自家打算趁着修房,顺便出资出力把院里那段堵塞最严重的下水道一起修葺一下的想法说了。
易中海听完,惊讶地看着林大山,随即脸上露出欣慰和赞赏的神色:“大山!好!好啊!你这觉悟,没得说!这是给全院解决大难题了!我代表全院老少谢谢你了!”
刘海中虽然有点酸林家又出了风头,但这事对他这个二大爷脸上也有光,连忙附和:“对对对!大山兄弟这风格高!值得我们学习!”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院。
“啥?老林家要自己出钱修下水道?”
“真的假的?这可要花不少钱呢!”
“林家这是真发达了?还是纯粹好心?”
“不管怎么说,这是大好事啊!以后下雨再不愁了!”
邻居们议论纷纷,惊讶、感激、难以置信,各种情绪都有。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承林家这份情。
施工那天,院里格外热闹。林家请的工匠们分头行动,一拨人修缮林家屋顶,另一拨人则开始清理、疏通、重新砌筑那段堵塞的下水道。林大山和林向阳也没闲着,帮着打下手,搬运材料。
傻柱拎着茶壶出来,给工匠们和林家父子倒水:“大山叔,向阳,辛苦了!今儿晚上我炒俩好菜,给你们犒劳犒劳!”他这话是发自内心的,毕竟他也受够了那泥塘似的路。
许大茂也破天荒地没有阴阳怪气,反而主动递烟给工匠:“师傅们辛苦,把这活儿干利索点,我们全院都感激!”
秦淮茹带着小当,把自家蒸的窝头分给工匠们吃。连贾张氏那张刻薄的嘴里,也难得地没有冒出什么怪话。
几天后,房屋修葺完毕,那段下水道也彻底旧貌换新颜。新砌的沟渠笔直通畅,上面还盖上了厚实的水泥板,既安全又整洁。恰好又赶上一场秋雨,雨水顺着新修的渠道哗哗地流走,院里再也见不到往日的积水。
全院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笑容。人们走在干净平整的通道上,对林家的交口称赞。
“老林家这事儿办得地道!”
“是啊,人家有钱了没忘本,想着大伙儿呢!”
“向阳那孩子也是,听说这主意还是他提的呢,真是个好孩子!”
经此一事,林家“乐于公益”、“家风仁厚”的形象彻底树立起来。以往可能因为林家突然“红火”而产生的一点微妙嫉妒和心理失衡,也被这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冲淡了许多。大家觉得,林家是靠自己本事和好心过上好日子的,这样的人家,值得尊敬。
易中海在一次全院大会上,公开表扬了林家的义举,号召大家向林家学习,互帮互助,共同维护好大院环境。
林大山听着众人的称赞,看着儿子平静的侧脸,心里满是感慨。他发现,儿子不仅在“大事”上有主见,在这些人情世故、经营名声上,也考虑得如此周全。这笔看似额外的花费,带来的无形回报,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林向阳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和邻里之间更加融洽的氛围,知道这笔“投资”非常值得。一个更加团结、和谐、对他家抱有善意的居住环境,就是他和他背后秘密最坚实的保护层。改善一点环境,赢得一片人心,这步棋,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