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驶离南锣鼓巷,林大山心中的不快也渐渐被接下来要办的正事冲淡。他按照原计划,赶着车来到了前门大街附近一家名为“悦来居”的小饭馆。这家饭馆规模不大,但生意看起来不错,掌柜的之前也托人打听过优质食材。
林大山让林向阳在车上看着货物,自己整了整衣冠,拿着样品鸡蛋和蔬菜进了饭馆。
林向阳坐在车辕上,目光却依旧锐利地扫视着周围。这里虽然不像南锣鼓巷那样封闭,但也是居民区混杂的地方,临街的铺面后身就是大大小小的院落。
他并没有干等着。趁着父亲进去谈生意的功夫,他将车上盖着货物的苦布稍微掀开一角,露出里面水灵灵的蔬菜和个头匀称的鸡蛋,然后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带着点乡下口音、却不惹人厌烦的调子吆喝起来:
“卖菜嘞——新鲜的鸡蛋,水灵的白菜萝卜——自家种的,便宜卖嘞——”
他的吆喝声在相对安静的街角响起,立刻吸引了一些在附近闲聊或者刚买完东西回家的居民注意。尤其是刚才南锣鼓巷那场闹剧,让不少人都看到了这辆满载山货的驴车,知道东西不错。
很快,就有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凑了过来,拿起一个鸡蛋对着光看了看:“小伙子,这鸡蛋咋卖?”
“大娘,您看着给,品相这么好,比供销社的也不差,图个新鲜。”林向阳笑容憨厚,没有直接报价,反而让对方出价,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大妈果然很受用,又看了看水灵的白菜,问了价格。林向阳报了一个比供销社略低、但又比批发给饭馆稍高的价钱,显得很实在。
“成,来十个鸡蛋,再给我挑棵瓷实点的白菜。”大妈爽快地买了单。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陆续又有几个居民围过来,你买点鸡蛋,他称点青菜。林向阳手脚麻利,称重、算账、收钱,一点也不含糊,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
在做买卖的间隙,他看似随意地跟这些住户闲聊起来。
“大娘,您住这附近啊?刚才那边胡同里可真热闹。”他朝着南锣鼓巷的方向努了努嘴。
那买了菜的大妈显然也是个爱说话的,立刻接茬道:“可不是嘛!就95号院那贾婆子,隔三差五就来这么一出!我们都习惯了!也就是他们院一大爷能管管她!”
“一大爷?就刚才出来那位?看着是挺有威信的。”林向阳顺着话头问。
“那是!易中海嘛,轧钢厂的八级工,技术大拿!院里的事儿都他说了算!人嘛……还行,就是有时候太讲规矩。”大妈评价道。
“哦,轧钢厂的啊?真厉害。”林向阳适时露出羡慕的表情,“那刚才跟人吵架那个高个子青年(指傻柱),也是轧钢厂的?”
“他?何雨柱?他不是,他是丰泽园的厨子!手艺不错,就是人有点混不吝,动不动就炸毛!不过心眼不坏,就是嘴臭!”另一个正在挑萝卜的大爷插嘴道,语气里带着点又好气又好笑。
“厨子啊?那挺好,饿不着。”林向阳笑了笑,又看似无意地问,“那贾婆子家……看着也挺不容易的?”
“唉,她家就那样!”大妈叹了口气,压低了点声音,“儿子贾东旭,倒是跟他爹(已故)一样,在轧钢厂当学徒,听说就是拜的易中海为师!可惜啊,不太成器,懒散!家里就靠秦淮茹那丫头操持,还得伺候那么个婆婆,难啊!”
信息如同拼图碎片,在林向阳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一点点汇聚起来。
易中海,轧钢厂八级工,院里一大爷,威望高,讲规矩,贾东旭的师傅。
傻柱,何雨柱,丰泽园厨子,混不吝,心眼不坏。
贾家,贾张氏泼辣,贾东旭懒散不成器,秦淮茹操持家务,生活艰难。
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徒弟!这条关系至关重要!难怪易中海对贾家多有维护,这里面既有街坊情谊,恐怕也有师徒名分的考量。
这些信息,与他之前的观察相互印证,让他对95号院的人物关系和权力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就在他差不多将车上准备零卖的货物卖完时,林大山也从“悦来居”饭馆里出来了,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谈妥了!”林大山坐上车辕,语气轻松,“悦来居的掌柜很满意咱们的东西,价格也给得公道,以后每周固定给他们送一批。这下,咱们那条线就更稳了。”
他看了看车上明显少了一部分的货物,和儿子手里攥着的一些毛票、铜子,有些惊讶:“哟?你还真卖出去了?”
“嗯,闲着也是闲着,就试着喊了两声,没想到还真有人买。”林向阳将钱递给父亲,轻描淡写地说道。
林大山接过钱,数了数,脸上笑容更盛:“行啊你小子!有点做生意的头脑!这零卖的价格,比批发还高点!”
他没有深究儿子是怎么卖出去的,只当是儿子机灵,运气好。
驴车再次启动,满载着成功的喜悦和实实在在的收益,朝着城外林家屯的方向驶去。
回程的路上,林向阳沉默了许多。他靠在车帮上,看着道路两旁飞速倒退的景物,心中却在反复梳理着今天获得的信息。
生意谈成了,为集体销售打开了新的局面,这是明面上的收获。
而暗地里,他通过一次看似偶然的“顺路”和随后的零卖闲聊,成功收集到了关于南锣鼓巷95号院核心人物的关键背景信息。
这些信息,其价值远超过今天卖出去的那些鸡蛋和青菜。
它们是他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知道了易中海和贾东旭的师徒关系,就能更好地理解易中海对贾家的偏袒;知道了傻柱的职业和性格,就能找到与他打交道的合适方式;了解了贾家的困境和秦淮茹的处境,就能预判他们可能的行为模式……
“信息就是力量。”林向阳深深吸了一口郊外清冷的空气,感觉自己的脚步又踏实了几分。
这一次进城,不仅完成了既定的商业目标,更在无意中(或者说有意为之)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情报收集。这让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更深层次的介入,充满了信心。
命运的齿轮,正在他一次次的观察和算计中,缓缓转向他期望的方向。而那个看似平静的四合院,还浑然不知,一个来自未来的“变量”,已经将目光牢牢地锁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