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府衙发布了一则措辞严厉的告示,张贴于四门及各大粥厂之外。告示中,严斥城西粥厂管事贾富贵及一干胥吏“办事不力、账目不清、致使赈济失宜”,判以革职、杖责、流放千里。同时,府衙亦对负责督管粥厂事务的某位八品经历予以“罚俸半年、记大过”的处分。
这番处置,不可谓不重。尤其是在灾民聚集、人心浮动的当下,杖责流放的刑罚,带着明显的震慑意味。消息传出,民间议论纷纷,多数百姓拍手称快,认为林青天(林闻轩在民间的称号因水利工程而得,此事后更显响亮)铁面无私,处置了蠹虫。官场内部,那些原本因林闻轩严查而惴惴不安的官员们,则大多松了一口气——板子最终只打到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和一位低级官员身上,并未伤及筋骨,波及上层。
这,便是梅公“点拨”后,林闻轩所行的“小惩大诫”。
府衙二堂,林闻轩亲自监督了对那名八品经历的“申饬”。那经历跪在堂下,面色惨白,汗如雨下,听着林闻轩用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调,宣读着处罚决定。堂下还站着不少府衙属官,个个垂首敛目,神情肃穆。
“……尔身受皇恩,职在抚民,竟懈怠如此,致使下吏恣意妄为,险酿大祸!今革尔职留任,罚俸半年,以观后效!若再有不谨,定严惩不贷!”林闻轩的声音在堂内回荡,带着冰冷的官威。
那经历连连磕头,声音哽咽:“卑职知罪!卑职谢大人开恩!定当痛改前非,恪尽职守!”
林闻轩挥挥手,让人将其带下。他目光扫过堂下众官,缓缓道:“赈济之事,关乎朝廷体面,关乎万千生灵!诸位当以此为戒,恪尽职守,洁身自好!若再有阳奉阴违、贪墨害民之事,本官绝不姑息!”
“卑等谨遵大人教诲!”众官齐声应诺,声音在空旷的二堂内显得格外响亮。
这场面,这程序,无可指摘。既平息了民愤,又安抚了官心,更彰显了他林闻轩的权威和“明察秋毫”。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
然而,只有林闻轩自己知道,这“小惩大诫”背后,是怎样的无力与虚伪。贾富贵等人固然可恨,但他们不过是这条腐败食物链的最末端。真正的源头,那些默许、纵容甚至参与分润的更高层级者,却依然安然无恙。那位被罚俸记过的经历,或许也只是一个被推出来承担部分管理责任的替罪羊。
他用几个底层胥吏和一位低级官员的前程,换来了表面的平静,换来了梅公的“满意”,也换来了他自己在这官场中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小惩”已行,“大诫”何在?或许,这所谓的“大诫”,就是对他林闻轩个人的警告——认清自己的位置,遵守游戏的规则。
处理完公务,林闻轩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坐在二堂上。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在他深色的官袍上,却驱不散那浓浓的疲惫与自我厌弃。他赢了场面,却输掉了内心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