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丝的暂时退却,并未在“新纪元”内部掀起太多波澜。对于秦风而言,这不过是前进道路上微不足道的杂音,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更宏大的目标上。
【地脉共振谐波分析阵列】的稳定运行,为“新纪元”构筑了坚实的地基预警屏障。但这套行星级感知系统的成功,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秦风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蔚蓝的母星。
深空母舰的龙骨在船坞中持续延伸,它的使命是星辰大海。而在驶向未知之前,必须拥有洞察幽暗深空、预知宇宙险阻的能力。地球的“脉动”可以感知,那么星海间的“涟漪”呢?那些可能存在的星际尘埃密集带、引力异常区、高能粒子流,乃至……其他文明可能留下的痕迹或潜在的威胁?
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秦风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要建造的,不仅仅是能跨越星海的船,更是一艘能“看清”前路的船。他需要一套能够部署在母舰上,进行广域、超远程深空探测和勘测的系统。
这个需求,被直接提给了科学理事会下属的深空探测部门。
部门负责人是一位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天才,名叫埃文斯,以思维跳脱、敢于设想着称。接到任务后,他兴奋不已,立刻召集团队,拿出了数套基于超长基线干涉、量子纠缠遥感、中微子成像等前沿理论的深空探测方案。
这些方案极具想象力,甚至触碰到了当前物理学的边界,代表了人类目前能构想出的最高水准。
然而,当埃文斯带着厚厚的方案书,满怀期待地向秦风汇报时,得到的回应却和上次史密斯教授如出一辙。
秦风快速翻阅着那些充斥着复杂公式和概念设计图的文件,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
“不够。”他合上最后一本方案书,语气平淡地给出了结论。
埃文斯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错愕和不甘:“秦先生!这些方案已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理论,甚至做了一些超越性的外推!如果这些都不够,那……那我们还能依靠什么?”
“依靠什么?”秦风抬起眼,目光仿佛穿透了办公室的穹顶,投向了无垠的宇宙深处,“依靠跳出你们被现有理论束缚的框架。”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星图前,手指轻轻划过一片标注为“未知”的深邃区域。
“我们要去的,是这里。那里没有已知的导航信标,没有绘制完成的星图,甚至物理常数都可能与我们的认知存在细微差别。你们设计的这些系统,在地球附近,在太阳系内或许够用。但一旦进入真正的星际空间,它们的精度、抗干扰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对未知威胁的预见性,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我需要一套系统,它不仅能‘看’到几十甚至上百光年外的天体,更要能‘感知’到那片空间里隐藏的、常规手段无法探测的危险。比如,扭曲的空间褶皱,衰变的暗物质云,或者……某些非自然形成的结构发出的、极其隐秘的信息辐射。”
埃文斯张了张嘴,想说这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设定。但看着秦风那不容置疑的眼神,联想到【地脉共振谐波分析阵列】的神奇,他把质疑的话咽了回去,转而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实现?”
“方向错了。”秦风转过身,看着埃文斯,“你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接收’信号的设备,如何提高解析度。但为什么不想想,如何去‘主动’照亮那片黑暗?”
“主动……照亮?”埃文斯喃喃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猛地亮起一道光,“您是说……像主动声纳那样?但那是用于水下和短距离的,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什么样的‘波’能够有效传播并被解析?电磁波?引力波?还是……”
“是一种更基础,也更隐秘的‘涟漪’。”秦风没有直接回答,心神再次沉入系统光屏。
这一次,他的意识在【超强科技】数据库中搜寻的目标,不再是行星级的感知,而是星际尺度的探针。
很快,一个名为【虚空能谱谐振探针】的技术蓝图,浮现出来。
这项技术的核心,并非发射某种实体的能量波,而是通过精妙的设备,在局部空间制造一种极其细微的“时空谐振”。这种谐振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时空结构本身产生微弱的、以超光速传递的涟漪。
当这些涟漪在传播过程中,遭遇大质量天体、能量异常区、或者某些具有特定结构的物体时,会产生独特的“干涉纹”和“回波”。通过接收并解析这些由时空本身反馈回来的、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察觉的“回声”,系统便能以极高的精度,重构出目标区域的详细能谱分布、质量场梯度,甚至能间接推断出某些区域的物质构成和能量活动水平。
这完全是一种颠覆性的探测方式!它不依赖光线,不依赖已知的粒子,而是直接“聆听”宇宙结构本身的细微低语!
“就是这个。”秦风眼中闪过满意之色。
他看向依旧处于震惊和思索中的埃文斯,吩咐道:“停止现有所有方案的研发。新的深空探测系统,由我提供核心原理和设计。你们的任务,是集中所有资源,完成它的工程化实现。”
“是!秦先生!”埃文斯激动地应道,之前的不甘早已被巨大的兴奋和期待取代。他意识到,自己即将参与的,是一个足以改写人类宇宙探索史的项目!
接下来的日子,深空探测部门与材料、能源、量子计算等多个部门协同,在秦风的亲自指导下,开始了【虚空能谱谐振探针】的艰难攻关。
制造能够稳定引发“时空谐振”的核心发生器,需要一种在极高能级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的奇异材料;接收那微弱到极致的“时空回波”,需要灵敏度超越现有物理极限的量子感应阵列;而处理那海量、高维的干涉数据,则需要构建全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这又是一个挑战认知与工程极限的任务。
但“新纪元”最擅长的,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数月后,第一台原型机,在一个高度屏蔽的地下实验场内进行了首次点火测试。
当那无形的“时空谐振”被激发,并通过特制的接收单元捕捉到来自实验场另一端预设标靶的、清晰无误的“回声”信号时,整个项目团队沸腾了!
埃文斯看着控制屏幕上那代表着成功的、独特的能谱干涉纹,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人类探索宇宙的方式,被彻底改变了。
“新纪元”的深空母舰,尚未起航,便已拥有了窥破亿万公里外迷雾的“神之眼”。
而这双眼睛,在未来,将要凝视的,将是更加遥远、更加神秘的星辰大海,乃至……潜藏于其间的秘密与威胁。
秦风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那代表着成功的信号,嘴角微微上扬。
地球的脉搏已然掌握,下一步,便是去聆听星辰的心跳,勘测那无垠的外星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