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堂风波暂告段落,吕晨回到了万法阁后的静室,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闭关。他的目标明确——全力磨合初成的“格物剑意”,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切实的战力。
“格物剑意”独特无比,它并非源于某种强烈的情绪或对自然现象的模仿,而是基于对物质、能量、信息运行规律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其核心在于“计算”与“优化”。
吕晨盘膝而坐,心神沉入识海。那柄由无数金红色光线勾勒而成的奇异剑影悬浮其中,缓缓旋转。他尝试着驱动剑意,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负担。
这剑意的每一次运转,都需要庞大的计算力作为支撑!预判对手动向、分析能量弱点、计算最优攻击路径、调整自身灵力输出……海量的信息需要在瞬间处理完毕。这对心神之力的消耗,远超传统剑意。
起初,他只能勉强维持剑意形态数个呼吸,便感到头晕目眩,神识之力濒临枯竭。
“必须找到更高效的计算模型来支撑……”吕晨没有气馁,开始尝试将前世所学的数学工具融入剑意运转之中。
他引入微积分的思想,用于动态分析对手招式轨迹的变化率,实现更精准的预判。
他构建矩阵模型,将对手的灵力属性、防御强度、速度等多个变量纳入统一计算,快速求解出综合最优解。
他甚至尝试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概念融入,用于处理战斗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因素,提高剑意的适应性。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如同在悬崖边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计算模型崩溃,剑意反噬。吕晨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穿越带来的神魂优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不断调整、优化着剑意核心的“算法”。
时间在闭关中悄然流逝。
静室内,有时会突然亮起一道极其精准、仿佛经过尺子丈量过的剑光,切割开空气,发出尖锐的啸音,那是他在试验“能量最优解切割”,力求以最小的消耗造成最大的破坏。
有时,他身周会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如同全息投影般的数据流和几何图形,那是他在进行复杂的模拟推演,预演着可能遇到的各种战斗场景。
渐渐地,他对“格物剑意”的掌控越来越熟练。心神消耗虽然依旧巨大,但已在他可承受的范围内。剑意运转愈发流畅,衍生出的几种独特剑招也初具雏形:
“计算预判”:能提前洞悉对手招式的细微征兆和能量汇聚点。
“能量最优解切割”:剑招直指对手防御最薄弱、能量结构最不稳定的关键节点。
“动态结构调整”:剑意本身可根据对手属性,微调自身的能量频率和输出模式,实现一定程度的属性克制。
半个月后,吕晨睁开双眼,眸中金光一闪而逝,锐利而深邃。他身后的虚空中,那金红色的科学剑影凝实了许多,结构也更加稳定复杂,缓缓流转间,散发着理性而强大的气息。
“格物剑意”,初成!
他能够感觉到,这门独一无二的剑意,蕴含着极大的潜力。它不以蛮力取胜,而以智慧和计算称雄。
然而,他也清楚,这终究是闭门造车。剑意真正的威力,还需要在实战中,在与其他天才弟子的激烈碰撞中,去检验,去磨砺,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