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走出得闲居门口,冬日临近黄昏时分的阳光,带着少许的暖意洒在人们的身上。
素芸忽然“哎呀”一声,轻拍了下手,面露懊恼:“瞧我这记性,前几日给姜秣做的另一件新袄子,明明说好今日去取的,竟忘了,不行我现在就得去。”
姜秣拦住她,“瞧着这天再有半个时辰就黑了,你去一趟铺子再回玉柳巷天色已晚,明日再去也不迟。”
“不行,你每次回来也就几天,你穿了我也好看看合不合身,而且明日便是元宵,总要穿新衣才是。”素芸坚持道:“不必担心,我会快去快回的。”
墨梨闻言,立刻挽住素芸的胳膊,笑盈盈道:“素芸姐,我陪你回去拿吧,反正铺子离这儿也不远,我还能保护你。”
素芸点头:“也好,免得再跑一趟。”她转向姜秣,“我们取了就回去,很快。”
看墨梨陪着去,姜秣才松口道:“有小梨陪着你我也安心不少,你们路上当心。”
“好。”墨梨和素芸齐声应道。
随后,墨梨便陪着素芸转身往布衣铺子的方向走去。
目送她们离开后,姜秣对身旁的墨瑾道:“那我们也回去吧。”
墨瑾看着周边熙攘的人群,又看了看姜秣恬静的侧颜,心中微动,提议道:“姐姐,时辰还早,不如我们慢慢走回去?我回来的路上,听说这几日街上为了元宵,添了不少新奇的小摊。”
姜秣略一思索,从鹤阳门走回玉柳巷也不远,便点头应允:“也好。”
两人并肩而行,混入街头的人流之中。节前的京城格外热闹,沿途叫卖声不绝于耳,各色灯笼、剪纸、小吃摊子琳琅满目。
墨瑾刻意放慢了脚步,与姜秣聊着些沿途见闻和江湖趣事,一旁的姜秣则认真听着,不时笑弯眉眼。
行至一处卖糖画儿的小摊前,老艺人手法娴熟,顷刻间便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姜秣不禁驻足,眼中流露出几分欣赏。
墨瑾对那老艺人道:“老伯,麻烦照这个蝴蝶,再画一个。”
“好嘞!”老艺人爽快应声,重新舀起一勺熔化的糖浆,手腕翻飞。
姜秣忙道:“阿瑾,我只看看罢了。”
墨瑾却笑道:“只是想着,姐姐难得喜欢,不如再买一个回去给小梨。”他的目光一瞬不瞬地落在姜秣的脸上。
姜秣想了想,“也好,给素芸也来一个吧。”
很快,晶莹剔透的糖蝴蝶便做好了。墨瑾抢先付了钱接过,小心翼翼地递给姜秣。
姜秣接过拿在手里,阳光下,糖蝴蝶折射出琥珀色的光彩,甚是好看,两人相视一笑。
然而,这看似寻常的一幕,恰好被不远处坐在茶馆二楼的三人尽收眼底。
萧衡安、司景修和沈祁三人本是来茶馆商议事宜。
当眼尖的萧衡安发现姜秣和墨瑾时,他端茶的手微微一顿。察觉到萧衡安异样的沈祁与司景修顺着他的视线向窗外望去。
三人目光随意扫过街面,却在看到糖画摊前那有说有笑的男女时骤然停住。
只见姜秣手持糖画,正仰头对身旁那位身形高挺、容貌俊朗、眉眼飞扬的少年说着什么。少年微微低头聆听,目光专注地落在她脸上,那神情,让楼上的三人没来由地觉得有些刺眼。
而姜秣脸上那放松而真切的笑容,是几人从未见过的。
茶馆二楼,空气仿佛骤然凝固。
萧衡安脸上依旧扬着笑意,只是那双常含温水的双眸,冷了几分,“这姜秣姑娘出了侯府,倒是鲜活许多。”
沈祁收回视线,看了一眼司景修,“原来近水楼台的另有他人。”
司景修目光落在楼下姜秣那难得一见的明媚笑颜上,他并未立刻回应沈祁的话,但那瞬间沉凝的气场却昭示着他并非毫不在意。
萧衡安转眼看向二人的神情,他忽然觉得这般的胡乱猜疑毫无意义,甚至有些可笑。
他将手中茶盏搁在桌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站起身,目光扫过楼下已然转身准备离开的姜秣和墨瑾,“在此凭空揣测,也无意义,倒不如直接去问,岂不了当?”
萧衡安不再理会他们的反应,迈步朝着楼梯口走去,行动快过思虑,只想立刻打破那幅让他心头莫名烦躁的画面,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沈祁和司景修对视一眼,虽心思各异,却也先后起身,跟了上去。
三人迅速下楼,走出茶馆,晚风裹挟着街市的喧嚣扑面而来。他们目光急切地扫向方才糖画摊子的方向时,还是停住了脚步。
看着姜秣与墨瑾一同转身,融入了熙攘的人潮,渐渐远去。
暮色渐浓,华灯初上,元宵灯会的喧嚣与光彩逐渐笼罩了整个京城。
姜秣、墨梨、墨瑾与素芸四人一同融入了这喜庆的人流中。
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兔子灯、莲花灯、走马灯……形态各异,光影摇曳,将夜晚点缀得如同白昼。
小贩们的吆喝声、孩童的欢笑声、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食物香气,交织出独属于节日的热闹氛围。
墨梨对一切充满好奇,拉着素芸和姜秣看看这个,指指那个,兴奋不已。墨瑾则依旧护在姜秣身侧,偶尔为她挡开拥挤的人潮,目光时常流连于她被灯火映照的侧脸。
几人行至一处巨大的灯棚下,这里悬挂的花灯尤为精巧。
素芸正拿起一盏的精致花灯仔细瞧着,墨梨则对一盏胖乎乎的锦鲤灯爱不释手,一旁姜秣的目光,也在琳琅满目的花灯间流转,在挑选合心意的。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带着些许惊喜传来,“姜秣?”
姜秣闻声回头,只见不远处站着几位盛装打扮的贵女,正是司静茹和李月珊几人。在她们身后,萧衡安、沈祁、沈钰以及司景修几位公子也赫然在列。
他们一行人目光齐齐落在姜秣以及她身边的墨瑾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