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帝采纳萧景珩“香策”的旨意一下,朝廷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鸿胪寺与礼部官员与吐蕃使者展开了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增开两处互市、茶叶布帛价格略作优惠,但吐蕃需遣子入学、接受协同管理、并恭敬接受天朝“御香”赏赐的协议。吐蕃使者起初对“香露”之事不以为然,但当鸿胪寺官员按其品级,将盛在精美瓷瓶中的“玉露凝香”样品赠予他们,并详细阐述其乃“宫廷御用”、“皇帝陛下亲赏”的尊贵身份后,这些高原贵族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那清雅不凡的香气、精致绝伦的包装、以及背后代表的“天朝恩宠”,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谈判阻力竟意外减小了许多。
萧景珩则全身心投入到“国礼版”玉露凝香的监制中。他在“凝香苑”辟出专用区域,选用最上乘的原料,召集最可靠的工匠,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此次制作的香水,不再局限于单一香型,而是根据吐蕃高原的气候特点和可能的人物身份,精心调配了数款。有针对男性贵族的“松柏常青”(以松针、柏木、琥珀为基调,沉稳大气),有针对女性贵族的“雪莲圣洁”(模拟雪莲清香,空灵神秘),还有通用款的“天朝恩泽”(以龙涎、沉香为主,彰显雍容华贵)。每一瓶都配有双语(汉、吐蕃文)洒金笺说明,盛放在特制的、刻有祥云龙纹的银胎珐琅瓶中,极尽奢华尊贵之能事,务求从视觉、嗅觉到寓意,都展现出天朝上国的气度与恩典。
这批凝聚了心血与智慧的“国礼”如期完成,随同朝廷正式的赏赐文书和互市协定,由鸿胪寺官员护送,前往吐蕃。消息传回,吐蕃大首领对这批前所未见的“御香”极为满意,尤其是那“松柏常青”的香气,深合其意,竟在部落大会上当众使用,引得各部贵族羡慕不已,纷纷以能得到天朝赏赐的“玉露”为荣。边境紧张局势随之大为缓和,互市顺利开启,吐蕃遣子入学之事也提上日程。萧景珩的“香策”,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此事传回京师,朝野上下对萧景珩的观感再次刷新。此前非议其“经商”的声音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其“奇思妙策”、“善于怀柔”的赞叹。元景帝更是龙颜大悦,在一次小范围议事时,当着几位重臣的面,对萧景珩笑道:“景珩此次,可谓以一缕清香,化解干戈,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看来,朕的眼光没错。” 话语中的期许与认可,已不言而喻。
宫墙之内,梁婉清通过惠妃娘娘,得知了边关“香策”大获成功的消息,以及父皇对萧景珩的赞赏。她独坐窗前,抚摸着怀中那枚温润的玉扣,嘴角漾开一抹动人的笑意。他总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危机化为机遇,用才华和智慧证明自己的价值。她心中充满了自豪与甜蜜。
数日后,宫中为庆祝边境安宁、吐蕃归化,特设小宴。元景帝心情颇佳,宴饮间,见座中女儿婉清气质清华,举止端庄,忽而心有所感,对皇后笑言:“婉儿日渐长大,品貌才德,皆是上乘。朕看景珩那孩子,亦是栋梁之材,忠心可嘉。如今边事已定,朝局渐稳,朕想着……”
他话未说完,但目光在萧景珩与梁婉清之间意味深长地一扫,其意已昭然若揭。皇后会意,含笑点头。席间众臣皆是明眼人,心中已然雪亮。
宴会散后,元景帝单独留下萧景珩,于御花园中漫步。月色如水,荷风送爽。皇帝停下脚步,看着眼前沉稳俊朗的年轻人,缓缓道:“景珩,吐蕃之事,你办得很好。朕,对你很满意。”
萧景珩躬身:“全赖陛下圣明决断,臣不过尽本分。”
元景帝点点头,语气转为温和却郑重:“你的心思,朕知道。婉儿的心思,朕也知道。如今,时机差不多了。待秋祭大典后,朕便下旨,为你和婉儿赐婚。”
萧景珩心中巨震,虽早有期盼,但亲耳听到皇帝金口玉言,仍是激动难抑,他撩袍跪倒,声音微颤却坚定无比:“臣萧景珩,谢陛下天恩!此生定当竭尽全力,护公主殿下周全,忠君爱国,永不负陛下今日信重!”
月光下,君臣二人,一站一跪,未来的姻缘,于此尘埃落定。宫墙虽深,却再也阻隔不了两颗早已紧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