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中秋节这天因为有灯会,所以这天一大早陈家老宅的留守人群,包括陈郎中夫妇和二房的人都赶着驴车出来县城,一家人齐聚县城欢庆中秋。

陈三叔和蔡氏则被贴心的冯氏赶去蔡家陪亲家两夫妇过节,陈家大房和二房则陪着陈郎中和冯氏过节。

健哥儿已经定亲,对象是他家山货铺的对门的包子铺老板的大女儿,年方二八,据说人美又勤快,健哥儿很满意,他现在跟在他爹陈传贵后面,管着县城山货铺的生意;而康哥儿则跟在陈郎中身边学医术,已经默认继承陈郎中的中医事业;志哥儿还在陈童生的私塾读书,不过翻年后就打算退学了,现在还在考虑他的出路;陈远文的二姐秀兰已经17岁了,已经在相亲阶段,只有三姐陈秀菊暂时还无忧无虑。

今晚陈家的中秋大餐十分丰盛,有陈远文最爱的莲藕排骨汤,秋天的莲藕最为鲜嫩美味?,此时正是莲藕成熟期,莲藕经历春夏的生长积累,淀粉与糖分充分转化,形成“秋藕”特有的清甜脆嫩口感,营养价值也达到最佳状态。

挑选莲藕的要点,要选表皮光滑无黑斑、藕节粗壮、重量沉实者为佳。

?经典吃法?有三种:1 凉拌藕片或榨汁凸显鲜脆;2 搭配排骨、花生慢炖成汤,激发粉糯口感;3 填入糯米蒸制甜点,平衡秋燥。??

其实,每一种吃法陈远文都喜欢,尤其是第二种,莲藕搭配排骨和花生一起煲成汤水,有肉又有素,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汤水滋润,非常适合干燥的秋季饮用。

这莲藕还是黄家舅舅们种在药材山的山脚下挖的水潭里,每年都不用怎么打理,只要春天的时候放下几节藕种就可以自然生长,可能是山泉水供养出来的原因,他家水潭里种植的莲藕格外的清甜脆嫩,是他家送礼自用的佳品。

但是喝了咸的莲藕汤,就想吃甜的莲藕,他特别怀念上辈子番禺新垦的粉糯糯的莲藕,这种莲藕填入糯米,再撒点桂花,做成桂花糖莲藕,味道一绝,一想起来这个,他悲伤的眼泪就要从嘴角流出来了。

黄氏看着儿子喝着排骨莲藕汤,一会儿摇头晃脑一脸陶醉的样子,一会儿又莫名有点感伤,有点莫名其妙,赶紧给他夹了块白切鸡,还特别在姜葱汁里重重地蘸了蘸才放到他碗里,道:“文仔,快多吃点,这可是家里山上养的土鸡,你舅舅们都说养得都快和野鸡似的,天天在山上飞来飞去,劲道得很。”

陈传富也不甘落后,夹了一块鱼腹部的好肉到陈远文的碗里,道;“是啊,儿子,你多吃点,你最近读书太辛苦了,要补补身子。”

陈远文另外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分别给他阿公阿婆夹了一块鱼脸颊的肉,又夹了两块鸡肉给阿爹和阿娘,说:“阿公、阿婆、阿爹和阿娘,您们辛苦了。”

回头看着坐在他旁边正睁大眼睛幽怨地瞪着他的志哥儿,虽然不明所以还是习惯性地夹了一个小鸡腿放到他的碗里,换得志哥儿的开心一笑,既然给志哥儿夹了菜,姐姐们也不能落下,谁叫自己年龄最小了。

最后担心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陈远文只好站起来转一圈,给陈二叔二婶,健哥儿、康哥儿和两位姐姐都夹了好肉好菜后,他才得以安坐下来吃饭。

看了全程的陈二婶不由得白了一眼自己的三个憨憨的傻儿子,平时没有文仔比较,他家这三个还是人模人样的,一旦和文仔比起来就显得不够机灵了,也怪不得家公家婆喜欢文仔,老是在家念叨着他,她这个当婶婶的也喜欢这个孝顺乖巧的侄子。

这也好,她这个好侄儿,一看就是重情重义的,又有本事,有他照应着,她家三个憨憨就不用担心了。

想到这,她对着陈传富和黄氏道:“大哥大嫂就是有福气,文仔长得又靓仔又孝顺又会读书,您们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这话陈传富和黄氏爱听,两夫妇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让他们多吃菜,一顿饭那是吃得全家舒心欢畅。

吃饱饱后,等不及收拾,志哥儿从院门探头出去,发现外面的街道已经点起了灯笼,各家院子里相继涌出了很多小孩儿提着各式或简陋或精致的灯笼在巷子里跑来跑去,追逐打闹。

志哥儿再也忍不住了,他拉着陈远文,推着两位哥哥就往诗书街上跑,惹得不放心的黄氏追在他们的身后再三叮嘱他们三个哥哥要看好陈远文,不要让拍花子,也就是拐子佬拐走了。

志哥儿随口答应一声就拉着陈远文如脱缰的野马般跑开了,好在陈远文知道好歹,硬是扯着他走慢点,等健哥儿和康哥儿跟上后才放开脚步。

走进诗书街后,志哥儿三兄弟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只见几百盏灯笼高高悬挂着,把整条街道照耀得犹如天上的街市,如星河倒影,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孩童提着各式灯笼嬉笑追逐,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一幅热闹的景象。

陈远文则被各类精巧绝伦的灯盏吸引住了,兔儿灯、屏风灯、缀珠灯、走马灯、鬼子母灯等等,盏盏灯光如明珠绽放光华,远远望去,好似天宫星市,瑶宫仙境,看得人目驰神摇。

“看,那边有耍百戏的。”志哥儿兴奋地一手拉着陈远文一手拉着康哥儿就冲向人群中最热闹的地方。

陈远文等人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只见一位耍百戏的艺人站在中央,正表演着口吐火珠的绝技,引得周围一片喝彩。然后又有一名艺人站出来表演吞剑,将手中长剑缓缓插入口中,引起众人的惊叫连连。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孩子,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怎么不见了?”哭嚎声响起。

然后,很快,从百戏中惊醒的观众们纷纷检查自家的孩儿,很不幸,有好几户带着小孩的人家都发现小孩不见了,现场陷入一片哭声和混乱中。

陈远文对着身材最高大的健哥儿道:“健哥,快把我托到你肩上,康哥,你帮忙扶着我。”

健哥儿和康哥儿不明觉厉,他们一个依言把他托起顶在肩上,另一个则把他用力扶稳,陈远文坐在高处往出入口处观察,果然看到有一道背着粉红绸缎衣裙的小孩儿的黑色身影正鬼鬼祟祟地往出口处走去,就快到出口了,出去就会如鱼入大海,再难追踪到他了。

“志哥儿,你的弹弓和弹珠在身上吗?”陈远文道。

“在呀。”弹弓一级爱好者陈远志不但喜欢随身携带弹弓和弹珠,他甚至睡觉都要把弹弓放在枕头边。

“给我。”陈远文催促道。

“给。”志哥儿立马上贡弹弓和弹珠,这弹弓还是他今年生日,陈远文重金给他购买的,比走街串巷的货郎们卖的弹弓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一般他只敢在山上打鸟的时候使用,绝对不敢在村里使用,怕误伤村民。

陈远文接过弹弓后,眯起一只眼睛,把弹珠瞄准那鬼祟之人的大腿,果断发射。“嗖”的一声,弹珠准确无误地击中了那人的大腿。那人吃痛,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背上的孩子也险些摔飞出去。他愤怒地回头,恶狠狠地看向人群后方。

陈远文大喊:“就是他,他就是拐子佬!大家快点抓住他救回小孩”。

人群瞬间反应过来,纷纷围堵过去。拐子佬见势不妙,放下背上的小孩子,就想奋力突围而出。还是健哥儿身手敏捷,一个箭步冲上去,将他死死按住。周围的热心群众也一拥而上,把拐子佬制服在地。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在大唐苟活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