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工作室的晨光比昨日更柔,真迹残卷的落款处被江寻用高清相机拍了特写,放大在电脑屏幕上 —— 那行 “丙午年秋,仿郭熙笔意” 的小楷,笔锋间藏着若有若无的连笔,墨色从 “丙” 字的浓到 “意” 字的淡,像一条没断的线,牵着整行字的 “气”。
“之前没注意落款。” 沈墨心捏着七叔留下的旧玉柄放大镜,凑近屏幕,指尖在 “午” 与 “年” 的连笔处虚划,“你看真迹的连笔,不是硬勾,是墨色没干时‘带’过去的 ——‘午’字的最后一笔,墨还没散,就顺着笔锋牵到‘年’字的起笔,中间留了丝淡墨的‘影’,这才是行气连贯。”
江寻立刻调出之前 AI 生成的落款 ——“丙午年秋” 四个字的连笔虽然形似,却少了那丝 “淡墨影”,“午” 字收笔的墨色太干,和 “年” 字起笔之间像隔了层纸,行气断了。“这就是七叔没说的‘细节破绽’。” 他指尖在键盘上敲出真迹落款的墨色曲线,“AI 之前只模拟了单字的笔锋,没算‘字与字之间的墨色衔接’—— 你看,真迹落款的墨色衰减是‘整体连贯’的,不是单字独立衰减。”
沈墨心放下放大镜,拿起支小号狼毫笔(专门写小楷的笔,笔锋细如发丝),在废纸上试写 “丙午年秋”—— 先蘸足墨写 “丙”,故意让笔锋带墨到 “午” 的起笔,再借着 “午” 字收笔的余墨,轻轻牵向 “年” 字,中间果然留下丝淡墨的 “影”。“就是这个感觉。” 她把废纸推给江寻,“落款像串珠子,墨色是线,得把每个字都串起来,不能散。”
江寻立刻新建 “落款行气参数模块”,把 “字间墨色衔接” 设为核心变量:前一字收笔墨量留存 30%,作为后一字起笔的 “淡墨基量”,连笔处的墨色过渡采用 “指数衰减”,模拟真迹 “带墨牵丝” 的效果。调试完,他生成落款预览图 —— 屏幕上的 “丙午年秋,仿郭熙笔意”,字与字之间的淡墨影若隐若现,行气像流水似的没断,和真迹落款比对,重合度高达 98%。
“可以补了。” 江寻把预览图打印出来,铺在仿作落款处旁边。沈墨心深吸一口气,笔尖蘸了淡墨(比真迹落款墨色稍浓,预留干后褪色空间),先在废纸上练了三行,直到手腕能自然带出 “字间牵丝”,才敢碰仿作。
她的手腕悬在仿作落款处,笔尖轻落 —— 写 “丙” 字时,笔锋稍顿,墨色透纸;到 “午” 字收笔,故意让笔锋往右下带了半毫米,余墨刚好牵到 “年” 字起笔;写 “年” 字时,笔尖只蘸了极淡的墨,借着 “午” 字的余墨晕染,中间那丝 “淡墨影” 刚好浮现。整个落款写下来,她没停笔,像真迹作者那样,一气呵成。
等墨半干,沈墨心用放大镜比对 ——“午” 与 “年” 的牵丝、“秋” 与 “仿” 的墨色衔接,甚至 “意” 字收笔的淡墨衰减,都和真迹几乎一致。“终于补全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把仿作和真迹残卷并排放着,从山根云雾到松针笔劲,再到落款行气,之前七叔点出的 “神韵差”,终于全补上了。
江寻拿起手机,拍下完整的仿作,照片里的《海上仙山图》泛着淡淡的旧黄,云雾绕着山石走,松针藏着笔锋劲,落款的行气像串着珠子的线,连他自己都快分不清是仿作还是真迹。“可以应对莉莉的最后试探了。” 他把照片发给陆明轩,“让线人把云雾衔接处和落款的高清照片一起送过去,这次应该能彻底稳住他们。”
没过多久,陆明轩匆匆回来,手里拿着线人传来的纸条:“莉莉看了照片,没挑出任何问题,还让线人带话 ——‘收藏家’说‘仿作的神韵够了,想约个时间见一面,看看画的整体’。”
“见一面?” 沈墨心的指尖又开始摩挲腕上的银镯,“他不是该先谈交易吗?怎么突然要见人?”
苏琳皱着眉,接过纸条反复看:“这里有问题 ——‘收藏家’之前买仿作,从来只让莉莉出面,从不见原作者。这次突然要见,肯定不是为了看画,是想试探我们的底细,说不定还想让我们做更难的仿作。”
江寻打开电脑,调出之前查到的 “收藏家” 资料 —— 里面提到他最近在黑市高价收青铜器残片,尤其是宋代的 “饕餮纹方鼎”。“他可能想让我们仿青铜器。” 他指着资料里的鼎纹照片,“古画仿作只是试金石,他真正想要的,是能仿青铜器的人 —— 青铜器的仿制比古画难多了,不仅要仿形制,还要仿铜锈的‘包浆’,技术和手工的要求更高。”
七叔刚好从外面进来,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你们猜得对。‘收藏家’一直想凑齐一套宋代青铜器,其中的饕餮纹方鼎早就失传了,他肯定想让你们仿这个。” 他走到仿作前,最后看了一眼,“这卷画做得很好,已经能以假乱真,但青铜器不一样 —— 铜锈的‘活气’比古画的神韵还难仿,连我都没十足把握能做好,你们得有心理准备。”
沈墨心看着仿作,心里忽然有点复杂 —— 这卷画里,有她和江寻无数个通宵的调试,有技术与手工的磨合,还有对师父手艺的传承,现在它终于能骗过 “收藏家”,却要引出更难的考验。“我们没有选择。” 她抬头,语气坚定,“要是不答应,他肯定会对文物局的残卷下手,还会找更多仿作者,到时候损失更大。”
江寻点头,打开 “青铜器仿制资料” 文件夹:“我已经查了宋代方鼎的形制数据,还有铜锈的成分分析,虽然难,但我们有之前的合作基础 —— 我用 AI 模拟鼎纹和铜锈的老化规律,你用手工补‘包浆’的活气,应该能试一次。”
就在这时,线人又传来消息,这次是语音,声音压得很低:“莉莉刚才跟我说,‘收藏家’约在明天下午,城郊的废弃仓库见面,只让仿作的原作者去,不能带其他人。还说‘要是不敢来,就别想谈后续的事’。”
“废弃仓库?” 陆明轩立刻打开地图,“那里是监控盲区,很危险,他们肯定设了埋伏,想趁机控制你们。”
“我们得去。” 沈墨心把仿作轻轻卷起来,放进木盒,“要是不去,不仅之前的努力全白费,还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心虚。” 她看向江寻,“明天我们一起去,你带好 AI 生成的青铜器初步数据,我带仿作,见机行事。”
江寻点头,把青铜器资料存进手机,又把仿作的鉴定数据打印出来:“要是他们要验证仿作,我们就拿数据说话;要是提青铜器,我们就先应下来,争取时间准备 —— 总之,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破绽。”
工作室的阳光渐渐斜了,落在仿作的落款处,那行小楷在光里泛着柔和的墨光,像在为即将到来的见面无声鼓劲。沈墨心抱着木盒,心里清楚,明天的仓库之约,不是交易的开始,是新考验的序幕 —— 而她和江寻,只能握紧手里的 “武器”(仿作与技术),一步步往前走。
晚上,苏琳安排了安保在仓库附近布控,陆明轩则准备了应急方案,确保明天的安全。沈墨心和江寻留在工作室,最后检查了一遍仿作 —— 没有任何破绽,神韵、形制、老化程度,都达到了 “以假乱真” 的标准。
“你说,‘收藏家’明天会直接提青铜器吗?” 沈墨心忽然问,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
江寻看着她,语气坚定:“不管他提什么,我们都一起应对。古画我们能做好,青铜器也一样 —— 技术补规律,手工填活气,我们之前能做到,现在也能。”
沈墨心点点头,抱着木盒站起身。工作室的灯亮着,暖黄的光落在两人身上,仿作的墨香还在空气里飘着。明天的仓库之约像片阴影,压在他们心头,但更多的,是并肩作战的底气 —— 从 “代码与笔墨的战争” 到 “技术与手工的融合”,他们已经走过了最难的路,接下来的考验,不过是新的征程。
窗外的夜色渐深,城市的灯光在远处闪烁,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即将到来的较量。而工作室里的这卷《海上仙山图》,则静静躺在木盒里,等待着它的 “使命”—— 成为引出反派、揭开更大阴谋的钥匙,也成为证明技术与手工融合力量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