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艘“征伐级”巡洋舰“不屈”号,如同一个挣脱了时间束缚的幽灵,缓缓驶出“光阴冢”船坞,其流线型的暗色舰体在正常星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泽时,帝国海军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战术革命。这艘战舰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由“维度基岩”构筑的、几乎免疫常规能量攻击的舰体,也不仅仅在于它那基于“维度熔炉”供能、威力远超从前的脉冲共振主炮阵列,更在于它所搭载的一项核心战术技术——“时空潜航”。
“时空潜航”技术,是李信“维度褶皱”理论与“征伐级”舰体物理特性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原理,并非传统的超光速引擎或空间跳跃,而是利用舰体“维度基岩”龙骨与第五维度的天然耦合性,通过激发一个强大的、包裹全舰的“潜航场”,使整艘战舰暂时“沉入”第五维度的“浅水区”。
在第五维度的“浅水区”,常规的四维宇宙就像是一幅展开的画卷。潜航状态下的“征伐级”,就如同一个在画卷背面移动的手指。它依然与四维宇宙保持着联系,能够观测到“画卷”正面的情况(尽管是经过维度转换的、扭曲的信息),但对于画卷正面的绝大多数存在(依赖于电磁波、引力波等四维手段探测的目标)而言,它几乎是隐形的、不可触及的。
新咸阳星系外围,代号“深渊”的绝密测试场。
“不屈”号舰桥内,首任舰长,一位名叫王贲(同样承袭着帝国猛将之名的中年军官),正凝神注视着主屏幕。屏幕上显示的不再是熟悉的星空,而是一种光怪陆离、色彩无法形容的、不断流动的背景,其间夹杂着许多快速闪烁、拉伸、扭曲的光点和线条——那是经过系统转换后,显示的第四维宇宙的投影。
“潜航场稳定,能量消耗在预期范围内。”工程师报告。
“导航系统运行正常,已锁定目标坐标,距离三点四光分。”导航官紧随其后。
“所有战术系统就绪,主炮充能百分之七十,随时可以发起攻击。”武器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
王贲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不屈’号,执行第一次战术潜航机动测试。目标,摧毁t-77号废弃侦察卫星。潜航路径:阿尔法-贝塔-七。执行!”
命令下达的瞬间,舰桥内的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轻微的失重感,仿佛整个宇宙在脚下倾斜。屏幕上的扭曲景象开始飞速流动,如同乘坐超高速电梯。没有剧烈的加速感,没有引擎的轰鸣,只有一种穿越某种无形屏障的、奇异的凝滞感。
几乎是在命令下达后的数秒内,“不屈”号已经从测试场的一端,“出现”在了距离目标废弃卫星仅有零点一光秒的虚空之中。它并非从超光速状态脱离,而是如同鬼魅般,直接从潜航状态“上浮”回了四维宇宙。
“上浮完成!锁定目标!”
“主炮齐射!”
没有给那颗废弃卫星任何反应时间,数道经过“维度熔炉”供能、呈现出不稳定紫白色的脉冲共振光束,如同死神的凝视,瞬间跨越了短暂的空间,精准地命中了目标。
卫星没有爆炸,而是在被命中的瞬间,其结构仿佛从最基本的粒子层面被瓦解,无声无息地化作了一团极其细微的、闪烁着最后余晖的金属尘埃云,随即被宇宙的真空稀释、消散。
“目标清除。潜航系统冷却开始,预计四十秒后可进行下一次潜航。”
舰桥内短暂地寂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成功了!不仅仅是击毁了目标,更是成功验证了“时空潜航”这一全新的战术机动方式!这意味着,“征伐级”在面对任何依赖四维探测和火力的敌人时,将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术主动权。它可以轻易地规避敌人的远程打击,出现在敌人防御最薄弱的位置,发起致命的突袭,然后再次潜入维度之海,消失无踪。
王贲舰长压下心中的激动,冷静地分析着数据。潜航并非无敌。每一次潜航和上浮,都会消耗巨大的能量,并需要对舰体结构承受的维度应力进行周期性缓解(冷却时间)。潜航状态下的观测并非完全清晰,存在信息失真和延迟。在第五维度的“浅水区”,也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甚至……遭遇同样能在此维度活动的敌人。
但无论如何,“时空潜航”技术的掌握,彻底改变了大秦海军沿用数千年的战术体系。他们不再需要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舰队炮战,不再需要纠结于阵型和护盾强度。他们可以化身为维度海洋中的刺客,来去如风,一击即走。从这一刻起,大秦海军正式从被动防御、正面抗衡的思维,转向了主动的、高度灵活的维度游击战。
帝国的利剑,终于淬炼出了隐匿于时空之中的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