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咸阳,第一巨型船坞,“创世之源”。
这座船坞本身,就是帝国工程学的奇迹,其规模远超建造“星炬”核心环带的工坊。它并非完全存在于常规空间,其外围结构闪烁着不稳定的流光,那是强大的维度稳定场在约束着内部因“维度熔炉”实验而时常溢出的、非四维的物理效应。船坞内部空间经过压缩技术处理,显得广袤无垠,足以容纳数艘旧日的“定鼎级”战列舰。然而今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船坞中央那空荡荡的、散发着幽蓝引导光的巨大建造基座上。
气氛庄重得近乎神圣。嬴政亲临,立于最高的观测平台上,黑袍玉冠,面容沉静如水,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跳动着与下方“维度熔炉”核心一般的、幽暗的火焰。他的身后,是文武重臣,公输衡、李斯、蒙毅、扶苏等人皆在列。而更核心的位置,站着面容憔悴却精神极度亢奋的李信,以及他领导的“维度熔炉”团队。
今天,是“征伐级”巡洋舰——帝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第五维主力战舰——龙骨铺设的日子。但这“龙骨”,与帝国数千年舰船建造史上任何一根龙骨都截然不同。
“陛下,时辰已到。”公输衡大匠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在空旷的船坞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嬴政微微颔首。
命令下达。船坞内部的照明陡然黯淡下去,只剩下建造基座上的引导光以及远处那如同巨兽心脏般搏动着的“维度熔炉”主体结构。熔炉的出口阀门缓缓开启,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灼热逼人的气浪,只有一种奇异的、仿佛来自宇宙背景辐射深处的嗡鸣。
一道“流体”从阀门中流淌而出。
它并非液态金属,也非能量流,而是一种……无法用常规视觉完全理解的“存在”。它呈现出一种不断自我编织、自我稳定的晶格结构,内部闪烁着无数细小的、如同星辰般的维度闪光。它流淌的速度看似缓慢,却无视了空间的阻隔,几乎是瞬间便跨越了数公里的距离,精准地注入到建造基座上那预设好的、复杂到极致的龙骨模具之中。
这就是“征伐级”的龙骨材料——由首批稳定运行的“维度熔炉”,耗费了帝国近乎三分之一的灵能储备,从高维能量海中汲取能量,按照李信团队破解的、部分源自“擦除者”材料结构的“蓝图”,直接创造出的特殊晶格材料。它被命名为“维度基岩”。
“维度基岩”的特性,超出了所有传统材料的范畴。它并非稳定存在于三维或四维空间,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一种能够同时与四维空间和第五维度的“浅水区”产生稳定耦合的奇异晶体。这意味着,由它构建的舰体骨架,天生就具备在四维与五维之间维持“存在”的能力,是进行更高维度航行的物理基础。
注入过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标准时。船坞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闪烁着星光的、如同活物般的“流体”,一点点填满那象征着帝国未来方向的、巨大而复杂的模具。李信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手心,口中无声地念叨着各种复杂的参数和能量平衡公式。这是“维度熔炉”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高精度的物质创造,任何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整根龙骨结构崩溃,甚至引发灾难性的维度塌陷。
当最后一点“维度基岩”注入完毕,模具入口悄然封闭。紧接着,一套庞大无比的灵能共振阵列从船坞四周升起,对准了模具,开始释放出特定频率的波动。这不是在进行冷却或固化,而是在进行“结构激活”与“维度锚定”。
嗡鸣声变得更加清晰。模具内部的“维度基岩”在共振场的作用下,其内部的晶格结构开始进行最后的自我优化与锁定,无数微小的维度闪光串联、融合,最终形成一种稳定而统一的辉光。通过特殊的传感器,人们可以“看到”,那根巨大的龙骨,在常规视觉下是半透明的、闪烁着星光的晶体结构,而在维度传感器中,它则像一根深深扎入四维空间,又同时向第五维延伸出无数“根须”的奇异存在。
“激活完成!结构稳定性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维度耦合系数达到预期!”监控团队首席激动得声音变调,大声报告。
瞬间,船坞内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雷鸣般的欢呼声!许多老工匠泪流满面,他们亲手敲打过无数钢铁龙骨,却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能见证以如此神话般的方式,铺设下一艘战舰的脊梁!
公输衡转身,面向嬴政,深深一躬,声音哽咽却洪亮:“陛下!帝国第五维战舰‘征伐级’,首舰‘不屈’号,龙骨铺设,大功告成!”
嬴政缓缓上前一步,目光扫过下方那根已不再闪烁、而是散发着恒定、威严辉光的龙骨,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它未来承载着帝国怒火与荣耀,驰骋于维度之海的雄姿。
“善。”他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这不仅仅是一根龙骨的铺设,这是一个文明正式向更高维度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全新纪元的开启。大秦,终于不再是流亡中苟延残喘的败军,而是握有了通往更高战场的门票,具备了与“擦除者”在它们所熟悉的维度层面,一较高下的基础资本。
“征伐”之名,自此,将赋予它全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