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临江,烈日炙烤着大地。市政府会议室里,气氛比窗外的天气还要热烈。凌云正在主持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各部门负责人的发言中不时透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信号。会议室里空调开得很足,但某些人的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凌市长,这是工业园区最新报送的数据。张岩悄声走进会议室,将一份文件放在凌云面前,动作轻缓却难掩凝重。
凌云快速浏览着报表,眉头渐渐锁紧。工业园区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特别是新签约项目数量同比下降明显。更让他警觉的是,几家重点企业反映营商环境出现新问题。报表上的数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那些红色的负号格外刺眼。
王海涛,凌云点名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你详细说说园区的情况。
王海涛站起身,掏出手帕擦了擦额角: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审批事项出现反弹,二是企业反映政策执行存在中梗阻。比如上周就有家企业反映,他们的项目审批在某个环节卡了半个月。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凌云环视在场众人,发现有几个部门负责人不自然地避开了他的目光。
具体是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凌云追问,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
王海涛犹豫了一下:是...是规划审批环节,规划局说需要进一步论证。
会议结束后,凌云立即召集专题会议。参会人员除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还特意叫上了张伟和李晓。年轻的张伟和李晓坐在会议桌的末位,神情专注中带着几分紧张。
问题出在哪儿?凌云开门见山,双手平放在会议桌上,我们推行的改革措施,为什么会出现反复?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只能听到空调运转的嗡嗡声。李晓鼓起勇气发言:凌市长,我们在政务大厅确实发现,有些部门对改革措施执行不到位。有的明改暗不改,有的搞选择性执行。
说具体点。凌云鼓励道,向李晓投去赞许的目光。
一窗受理,有的部门虽然人在大厅,但审批权还在原单位,群众还是要多头跑。李晓翻开笔记本,声音渐渐坚定,再比如承诺的审批时限,个别部门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上周就有一位企业代表反映,他的项目审批被以需要研究为由拖延了二十多天。
张伟补充道:我们在电子监管系统里也发现类似问题。有些部门的数据报送不及时,或者故意设置访问障碍。系统显示,规划局有三分之一的审批事项都超过了承诺时限。
凌云面色凝重。他意识到,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触动了某些部门的既得利益,出现了反弹。这种反弹不仅体现在具体事务上,更体现在思想观念的抵触上。
专项整治开展后的第二周,凌云决定深入基层调研。周一清晨,他提前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换上了一件普通的白衬衫,戴着口罩,混在等候开门的办事群众中。身旁一位老大爷正在抱怨:这都第三趟了,每次都说材料不全,就是不肯一次说清楚。
九点整,大门开启。凌云随着人流走进大厅,首先来到市场监管局的窗口。他假装要注册一家小微企业,窗口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递过来一叠表格。当凌云询问具体格式要求时,工作人员不耐烦地指了指墙上的二维码:自己扫二维码看说明,下一位!
凌云注意到,虽然大厅里设置了自助服务区,但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会操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自助机前手足无措,最后还是失望地离开了。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排着长队,几个企业代表正在焦急地等待。我都来五趟了,每次都是不同的要求。一位中年男子抱怨道,一窗受理,结果还是要跑各个部门。
中午休息时间,凌云来到工作人员餐厅。他选择在角落坐下,听到邻桌几个年轻公务员正在议论:最近整治搞得这么严,真是麻烦。就是,以前还能灵活处理,现在什么都要按程序来。听说那个张伟搞的电子系统,把我们的每个操作都记录下来了...
下午,凌云来到工业园区。在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向他展示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企业的扩建项目审批已经进行了半年,光是规划方案就修改了十几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要求,经常互相矛盾。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明远同志,凌云转向周明远,纪委要介入调查,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当天下午,凌云带着相关人员直奔工业园区。他没有通知园区管委会,而是随机走访了几家企业。烈日当头,工业园区的水泥路面蒸腾着热浪。
在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凌市长,最近办事明显感觉不如以前顺畅。特别是项目审批,又回到了以前那种来回跑的状态。上周我们一个新项目,光规划许可就跑了三趟。
在另一家民营企业,老板说得更直接: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面上客客气气,办事拖拖拉拉。说是改革了,其实还是老样子。我听说有的干部私下说,新规矩执行不了几天,风头过了就恢复原样。
调研结束,凌云当场在园区召开会议。所有涉及审批服务的部门负责人都被叫来参会,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气氛凝重。
大家都听到了企业的反映,凌云语气严厉,我想问问各位,我们推行的改革措施,到底落实了多少?
会场鸦雀无声。规划局局长低头翻看着手中的文件,住建局局长不停地擦拭眼镜,几个部门负责人交换着不安的眼神。
从明天开始,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凌云宣布,我亲自担任组长,重点整治推纡扯皮、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当晚,凌云在办公室仔细研究整治方案。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但他的心情却格外沉重。周明远打来电话,带来了更令人担忧的消息。
凌市长,我们收到反映,有些干部对改革有抵触情绪,甚至在下面说风凉话。周明远说,更严重的是,有人故意设置障碍,想证明改革行不通。
第二天,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凌云在讲话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有的干部,表面上支持改革,背地里却阳奉阴违;有的部门,把改革措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行动上。凌云的声音在大礼堂回荡,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用铁的纪律,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会后,凌云特意留下张伟和李晓:你们年轻人要在这场整治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用你们的闯劲,去冲击那些陈规陋习。记住,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见到成效。
在随后的日子里,改革攻坚小组展现出惊人的活力。张伟带领技术团队开发出智慧审批系统,实现了材料电子化、流程标准化、监管实时化。李晓组织编写了《政务服务标准化手册》,将每一个环节都细化到具体操作。
然而,阻力也随之而来。一天晚上,张伟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年轻人,不要太出风头。有些规矩不是你能打破的。第二天,李晓发现她整理的改革方案被人恶意修改,关键内容都被删除。
不要怕,凌云在听取他们的汇报时鼓励道,改革就是要打破不合理的。你们要坚持原则,大胆工作。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汇报。
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开展工作,凌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每周听取攻坚小组的汇报,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他亲自为年轻干部站台,在大会上肯定他们的工作;他还建立了容错机制,允许改革中出现失误。
一周后,凌云再次暗访工业园区。这次,他发现情况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家新入驻的企业,他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
凌市长,我们企业的项目审批卡在了一个处室,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处长说要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就是半个月。我们每天都要派人去催,但总是得到同样的答复。
凌云当即让张岩联系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半小时后,分管副局长急匆匆赶到,脸上带着慌乱。
怎么回事?凌云直接问道。
副局长支支吾吾:这个...处长说有些细节还需要斟酌...
是斟酌,还是故意拖延?凌云一针见血,马上把这个处长叫来。
处长老王赶到时,脸色很不自然。在凌云的追问下,他终于承认是因为改革触及了他的审批权,心里有抵触。
就因为个人那点权力,就置企业发展于不顾?凌云严厉批评,你这样的干部,怎么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件事让凌云深思。他意识到,改革不仅要改制度,更要改变人的思想。第二天,凌云提议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干部思想转变问题。他在会上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越深入,阻力越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干部思想观念问题。我建议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讨论,要求各级干部对照检查,破除思想障碍。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突发事件让改革面临严峻考验。
一天下午,工业园区一家重点企业的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造成了较大财产损失。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审批环节存在疏漏,没有发现设计图纸中的问题。
这件事立即被反对改革的人抓住大做文章。有人说:都是改革太快惹的祸!有人说:电子审批就是不如人工审批可靠!更有人直接质疑凌云的工作能力。
在第二天的紧急会议上,气氛格外紧张。几个之前就对改革有意见的干部开始发难:
我早就说过,改革不能急于求成!
年轻人经验不足,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能交给他们?
现在出事了,谁来承担责任?
面对质疑,张伟和李晓显得有些紧张。但就在这时,凌云站了起来:
首先,我要为这次事故承担责任。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但是,这不能成为否定改革的理由。我们要做的是吸取教训,完善制度,而不是因噎废食。
他转向事故调查组:请告诉大家,如果按照原来的审批流程,能不能避免这次事故?
调查组长迟疑了一下:说实话,按照原来的流程,可能更难发现问题。因为人工审批更容易被蒙混过关。
这个回答让质疑者哑口无言。
在凌云的坚定支持下,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一个月后,工业园区各项指标开始回升,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电子监管系统显示,各部门审批效率普遍提高,超时办理的情况大幅减少。
这天,凌云收到一份特殊的报告。张伟在电子监管系统里发现,有个别干部开始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规划局的一位副处长主动梳理审批流程,将原来的七个环节压缩到四个。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场改革中,一批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张伟被评为全省改革创新先进个人,李晓被破格提拔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功激励了更多年轻人投身改革。
在总结大会上,凌云动情地说:改革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这些年轻干部用他们的行动证明,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
大会结束后,凌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是之前那位在政务大厅抱怨的老大爷写来的:
凌市长,我今天去办事,发现完全不一样了。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办事一次就成。听说这是一群年轻人推动的改革,我要为他们点赞!
看着这封信,凌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改革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傍晚,凌云站在办公室窗前。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市上空,整座城市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虽然改革路上还会有风雨,但他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临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这时,张伟和李晓一起来汇报下一步的改革计划。看着这两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凌云的心中充满希望。他知道,改革的火炬已经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前行,永不停步。
继续努力,凌云对他们说,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谱写临江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