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那微末的灵气碰撞实验,如同为苏晓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窄门。
虽然每次碰撞产生的 “混沌能量” 少得可怜,七道脉络的吸纳效率也低得令人发指,甚至需要她耗费数倍神念才能勉强捕捉那丝能量余波,但这一切都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两件事 ——
她体内那七道奇异脉络绝非无用之物,反而潜藏着巨大潜力;
而她那个看似离经叛道的 “主动制造冲突” 的奇思妙想,也并非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修炼方向。
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出的嫩芽,在绝望的深渊里扎下了根。
虽依旧微小,却带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黑暗中微微摇曳,让苏晓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冰冷的现实如同厚重的岩石,再次横亘在她眼前。
修炼方式再奇特,也改变不了她此刻实力低微的事实 ——
她体内的灵力依旧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别说对抗魔气,就连维持自身基本防护都显得吃力。
如今的她,依旧完全依赖云澜的庇护才能在这魔气遍布的崖底存活。
可云澜的状态,显然极不稳定:他左臂上的阴寒侵蚀虽被他以强横修为暂时压制,没有继续向身体深处蔓延,但那片乌黑的痕迹依旧触目惊心,如同附骨之疽,每分每秒都在缓慢消耗着他的心神与力量。
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魔气爆发会在何时,又或者是否会有其他未知的危险突然降临。
“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苏晓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她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安全,永远只能靠自己争取。
若想在这绝境中长久活下去,甚至有朝一日离开这深渊,她必须找到更多能掌控自身命运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被动修炼。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四周翻涌的魔气。
那些漆黑的雾气如同活物,在空气中扭曲、流动,散发着不祥的气息,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
可看着看着,一个念头突然在她脑海中闪过 ——
这些魔气,除了是威胁,是否也能被加以利用?
这个想法刚出现时,连她自己都觉得荒谬。
魔气是修仙者的天敌,是毁灭与混乱的象征,从古至今,修士们都在想办法对抗、净化魔气,从未有人想过 “利用” 它。
可越是荒谬的想法,越容易引发新的突破。
苏晓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散 ——
在她原来的世界里,有一种名为 “场” 的物理概念,比如磁场能吸引铁屑,电场能驱动电荷;
而能量也并非只有实体形态,还能以波的形式传播,比如声波能传递声音,光波能带来光明。
那么,这修仙世界里的魔气,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 “能量场”?
它们看似混乱无章,却能被云澜以修为引动、压制,这说明其内部必然存在某种规律,或者说某种特定的 “频率”,只是寻常修士无法察觉罢了。
如果能找到这种规律或频率,不是去强硬对抗魔气,而是用更巧妙的方式去 “干扰” 或者 “引导” 它,是不是就能在这充满魔气的环境中,制造出一块相对安全的区域?
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块,也能让她在云澜状态不佳时,多一分自保的可能。
这个想法让苏晓的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再次渗出了细微的冷汗。
这比在指尖玩灵气碰撞还要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
用现代物理知识去理解修仙世界的魔气,还要用灵力去模拟 “波动” 干扰它,这简直是跨维度的 “胡来”。
可她别无选择,常规的修仙方法对她而言走不通,只能在这 “不寻常” 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不远处闭目调息的云澜。
他靠在岩壁上,脸色依旧苍白,呼吸均匀而微弱,仿佛完全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苏晓知道,直接向他询问 “如何用灵力影响魔气” 这种基础问题,大概率得不到回答 ——
对他而言,这或许是如同 “如何呼吸” 般简单的常识,根本无需解释;
又或者,他会觉得她的想法太过幼稚,只会给出 “不自量力” 的评语。
求人不如求己。
她必须自己摸索。
苏晓闭上眼睛,开始回忆云澜之前撑起防护光罩时的场景。
那是一个深蓝色的半透明光罩,表面流动着淡淡的灵光,能量结构稳定而强大,显然是一种极其高深的防护阵法或神通。
当时她被困在光罩内,能清晰地感觉到外界的魔气被牢牢隔绝在外,甚至能隐约察觉到光罩成型时,周围的魔气产生了某种特定的 “流动” 和 “排斥”——
仿佛光罩散发的能量,与魔气的能量产生了某种相互作用,才将其挡在外面。
“或许…… 可以从模仿开始?”
苏晓在心中思索。她当然明白,自己不可能学会云澜那种高深的神通,但或许可以模仿其最基础的原理 ——
比如,用自己微弱的灵力,模拟出那种能与魔气产生 “相互作用” 的 “波动” 或 “场”。
哪怕只是模仿其亿万分之一的皮毛,只要能对魔气产生一丝影响,也是巨大的突破。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不再用眼睛去 “看” 那些混乱的魔气,而是将神念外放,如同伸出无数细微的触手,去细细 “聆听”、去 “感受” 魔气流动的节奏 ——
她能 “听” 到魔气中蕴含的混乱嘶吼,能 “感受” 到它们碰撞时产生的能量波动,更能捕捉到那隐藏在嘶嚎与混乱之下的、极其微弱的、如同心跳般的能量韵律。
原来,看似无序的魔气,内部也并非完全混乱,而是存在着一种极其隐晦的、周期性的波动。
同时,她开始调动体内那丝微弱的灵力。
这一次,她不再将灵力局限在七道奇异脉络中,也不再用于制造灵气碰撞,而是尝试着将其缓缓外放 ——
灵力如同纤细的丝线,从她的指尖、毛孔中渗出,在身体周围极近的距离(大约只有半寸)内,形成一层极其稀薄的、几乎看不见的灵力膜。
接着,她在心中默念,努力回忆着记忆中云澜光罩那种 “稳定” 与 “排斥” 的意念,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灵力输出的频率和节奏,试图让自己的灵力波动,与刚才捕捉到的魔气韵律产生某种联系。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她的灵力太过微弱,外放的灵力膜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消散;
而她的神念感知也不够敏锐,很难精准捕捉到魔气的韵律,更别提调整自身灵力的频率了。
无数次尝试,都如同石沉大海 ——
她的灵力要么刚外放就被魔气同化、消散,要么就是与魔气的韵律完全不匹配,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精神力的过度消耗让她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额头渗出的细密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她的脑海开始发昏,神念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出现了轻微的耳鸣。
“难道真的不行吗?”
苏晓的心中泛起一丝退意。
或许,她的想法真的太异想天开了,现代物理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在修仙世界里。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收回灵力,休息片刻时,一次无意中的灵力频率调整,让她的身体突然一颤 ——
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身体右侧方一小片区域(大约只有巴掌大小)的魔气,其流动的节奏,极其短暂地紊乱了一下!
那紊乱极其细微,如同平静的水面被投入一颗细小的沙粒,只泛起了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瞬间就恢复了原状。
但就是这瞬间的 “不同”,却被她敏锐地捕捉到了!
不是排斥,不是偏转,更不是隔绝,而是一种……共振?
或者说,是她刚才调整的灵力频率,在那一刻,恰好与那片区域魔气的某种固有频率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干涉,才导致了魔气流动的短暂紊乱!
有戏!
苏晓的精神瞬间大振,所有的疲惫和退意一扫而空。
她立刻集中全部心神,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刚才那种灵力频率上 ——
她反复尝试、微调,试图找到并稳定住那个能引起魔气紊乱的 “共振点”。
这就像在没有任何仪器辅助的情况下,一个完全不懂无线电原理的人,徒手调试一个极其复杂的收音机,试图在无数杂音中,精准捕捉到一个特定的电台频率。
过程枯燥、艰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但每一次接近目标的尝试,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体内的灵力在快速消耗,神念也变得越来越集中 ——
她能清晰地 “感受” 到,自己的灵力频率每调整一次,周围的魔气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的频率会让魔气变得更加狂暴,有的频率则会让魔气暂时平静,而只有某个特定的、极其狭窄的频率范围,才能让魔气产生那种短暂的 “紊乱”。
她没有注意到,在她全神贯注地进行这项 “异想天开” 的实验时,一旁闭目调息的云澜,那一直平稳的呼吸,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
虽然只是极短的一刹那,快得如同错觉,但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似乎被外界的某种变化惊扰。
而他那覆盖在眼睑下的眸子,似乎也微微动了一下,眼底深处,那片晦暗的区域,仿佛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疑惑的光芒。
他显然也察觉到了周围魔气的异常 ——
那是一种极其微弱的、人为引起的紊乱,与魔气自然的波动截然不同。
用物理知识布阵?
在这个修仙文明鼎盛、法则体系完善的世界里,一个来自现代地球的灵魂,正用她独有的、看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思维方式,笨拙却又坚定地,敲击着这个世界最基础的法则大门。
她不知道自己的探索最终会走向何方,也不知道这种 “跨维度” 的尝试是否会带来危险。
但她知道,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突破,都是在为自己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哪怕只是叩开一丝缝隙,也足以照亮一片全新的天地。